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 最終應發request 12
--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專訪3】不以地域界定香港詩人 黃燦然「經濟流亡」深圳、廖偉棠移民台灣
娛樂
【專訪3】不以地域界定香港詩人 黃燦然「經濟流亡」深圳、廖偉棠移民台灣
在許鞍華導演紀錄片《詩》之前,片中兩位主要詩人黃燦然與廖偉棠,一位她不認識、一位則是舊識。識與不識,都緣於對兩人作品的欣賞,許鞍華拍攝前會先溝通,也一樣承諾對方,「初剪會先給他們看,如果覺得有哪不適合,我就剪掉。」
【專訪4】詩作影像節奏拿捏有「禪意」 心有所感「哀歌」成「詩」
娛樂
【專訪4】詩作影像節奏拿捏有「禪意」 心有所感「哀歌」成「詩」
在心為志、發言為詩,但要如何將詩變成影像?曾多次將小說搬上大銀幕的導演許鞍華,在紀錄片《詩》裡,同樣面臨將文字影像化的挑戰。她說:「拍詩我比較有把握,因為我都想好了,而且很短,跟小說不一樣。小說可能整個結構要改,尤其寫得很好的小說,內容和結構都連在一起,如果只抽出情節,那不是小說的精神。」
【專訪2】許鞍華從詩得啟發 黃燦然、廖偉棠「詩生活」入鏡
娛樂
【專訪2】許鞍華從詩得啟發 黃燦然、廖偉棠「詩生活」入鏡
三度獲金馬獎最佳導演的許鞍華,去年以《詩》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全片重心放在香港詩人黃燦然與廖偉棠身上,而吸引許鞍華的,正是兩人作品的「詩意」。「我想用紀錄片去發現他們怎麼生活、為什麼寫詩等等。」
【專訪1】許鞍華親揭97後沒拍紀錄片原因 時隔20多年以《詩》回歸
娛樂
【專訪1】許鞍華親揭97後沒拍紀錄片原因 時隔20多年以《詩》回歸
香港導演許鞍華從紀錄片入行,以導演電影知名,但時隔20多年才又推出紀錄片《詩》。大學主修文學的許鞍華,曾在她的電影、紀錄片中提及自己對詩的喜愛,直到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終於促成她把鏡頭對準詩人與詩,以輕簡的製作規模留下詩與生活的匯流,也從詩的角度看香港。
【詩】默數一分鐘 林烱勛
文化
【詩】默數一分鐘 林烱勛
原來原來微小的振動
【詩】簌簌,我們都要醒來 劉曉頤
文化
【詩】簌簌,我們都要醒來 劉曉頤
簌簌,我們都要從甜夢中醒來
【詩】收起憂傷的餌──記尖石 鄭琬融
文化
【詩】收起憂傷的餌──記尖石 鄭琬融
乖張的皮在鬆脫
【詩】我手無寸鐵 陳宜暄
文化
【詩】我手無寸鐵 陳宜暄
說話是那樣堅硬的石頭
【詩】沒有碼頭的海——給和我一起做物流的詩人朋友 王柄富
文化
【詩】沒有碼頭的海——給和我一起做物流的詩人朋友 王柄富
往上繼續,摸不到的星星依舊裝飾
【詩】底片:曬衣場 林淵智
文化
【詩】底片:曬衣場 林淵智
詩歌反覆經過我,每一次它留下美的碎片
【詩】老宅翻新 葉芷妍
文化
【詩】老宅翻新 葉芷妍
一種新的語言在悄聲迴盪
【詩】形符之三 趙文豪
文化
【詩】形符之三 趙文豪
轉眼腳步已落在凹陷的音節
loading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