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4.03.22 21:41 臺北時間

【專訪2】許鞍華從詩得啟發 黃燦然、廖偉棠「詩生活」入鏡

詩人廖偉棠與導演許鞍華認識多年。(佳映提供)
詩人廖偉棠與導演許鞍華認識多年。(佳映提供)
三度獲金馬獎最佳導演的許鞍華,去年以《詩》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全片重心放在香港詩人黃燦然與廖偉棠身上,而吸引許鞍華的,正是兩人作品的「詩意」。「我想用紀錄片去發現他們怎麼生活、為什麼寫詩等等。」
「早年我看到黃燦然的詩有個啟發,就是時間或角度的轉變,讓他的詩特別有感覺。」許鞍華以黃燦然的《在茶餐廳》為例:詩裡講一個禿頭的中年男人與兒子、女兒坐在茶餐廳,男人身上滿是倒楣的痕跡卻準確地照顧孩子吃飯,一舉一動與表情,全看在男人斜對面另一個中年男人眼底。「不管是把兩個角色合併、或拉開時間與空間,這種衝突或碰撞,如果做得好,本身就是詩意,就是電影,所以我覺得可以拍黃燦然。」
20240322insight005
許鞍華(左)在詩人廖偉棠(右)任教的台北藝術大學校園。(佳映提供)
「至於廖偉棠是以前就認識,十幾年前他以攝影師身份拍過一些我的照片,之後他也因為我的電影訪問過我。我知道他是詩人、看過他的詩、也很欣賞他。」許鞍華憑著對詩人作品的喜愛,從這兩位詩人展開記錄。「我一開始就是想拍黃燦然與廖偉棠兩位,後來覺得只呈現這兩人很難有個context(情境、前後關係),可能別人會覺得你很偷懶。畢竟這兩人還不隨廣為人知,最少要提些早一輩、已經很有名的詩人。」
20240322insight005
導演許鞍華為了拍攝《詩》在疫情期間四處走訪。(佳映提供)
許鞍華拍攝的對象,因此輻射至淮遠、飲江、鄧阿藍、馬若等她素來欣賞的詩人,以及卓然成家、已逝世的西西與也斯等,並以拼貼的方式表現詩壇代有才人、崢嶸多樣。
更新時間|2024.03.22 21:41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