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

  1. 財經理財

    【產業前鋒】台積電防斷鏈危機 台灣半導體材料商趁勢崛起

    護國神山台積電等台灣半導體製造相關業者,生產所需的關鍵材料近9成來自外商,一旦因為地緣政治風險或天災等因素被斷鏈,恐導致台灣半導體業者面臨停產風險。為了強化供應鏈韌性,並且不受制於外商,台積電近年在董事長劉德音與總裁魏哲家等高層主導下,帶頭戮力扶植供應鏈在地化,這促成耐特、晶化等台灣材料商崛起的機會。

  2. 財經理財

    全台最大廢車回收廠銘福領軍 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成立

    動力鋰電池隨著新能源車需求升溫,也是儲能建置的關鍵零組件,為了讓台灣鋰電池在經濟循環供應鏈更加完整,台灣第一個串聯上、中、下游鋰電池循環再利用產業鏈協會今(10)日正式成立,並由國內最大廢車回收處理業者銘福集團領軍,結合產業鏈上中下游廠商來建構鋰電池資源循環經濟體系,讓台灣在動力電池回收也有技術主導權、接軌國際。

  3. 財經理財

    【AI狂潮來襲1】為何ChatGPT能對話還能創作? 祕密就藏在名字裡

    過去慣用於影像辨識、預測模型的人工智慧(AI),何以化身為ChatGPT後竟可以對話還能創作?工研院專家指出,這或許從最後三個英文字母「GPT」可一窺究竟!

  4. 財經理財

    【AI狂潮來襲2】新AI戰場入場券50億美元 他點出兩條路「台廠機會大」

    ChatGPT已讓生成式AI風生水起,然而,巨量的資料與算力儼然已從平台底層築起第一道高牆,甚至有業者高分貝提醒:「沒有50億美元的資金當靠山,千萬不要貿然進場!」,面對新一波AI商戰大鳴大放,想在這場軍備賽卡位的台廠,如何透過軟體與硬體找到有利的作戰位置?

  5. 財經理財

    【電車載軟板沖天1】一輛電動車需用上百片軟板 驚人產值各家爭搶

    輕薄可彎的軟板,過去因蘋果等國際品牌的加持而在PCB產業異軍突起,根據MarketWatch今年初最新預估,受惠於電動車熱潮,全球軟板市場規模可望在2027年來到287.4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12.48%,相當於8,600多億台幣。分析師觀察,軟板台廠不下數十家,資源規模不盡相同,在電動車策略也有不同的作戰策略,除了得獲得車廠認證考驗,還得做好產能分配或擴產,才有機會大啖電動車新商機。

  6. 財經理財

    打造國產智慧醫院生態系 工研院聯手中國醫藥大學組台灣隊

    工研院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今(13)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將以手術端、服務端兩路並進的方式,落實應用於中國附醫的頂尖醫院機器人(hospital robots)服務,此一合作不但有助中國附醫在智慧醫院走向國際等級,工研院也透過鐿鈦子公司瑞鈦醫材、廣明光電旗下「達明機器人」等國內科技大廠的技術能量,在生醫、機械、光電的跨域整合,希望藉著MIT國產智慧醫療生態系的打造,帶動台灣醫療與資通訊兩大優勢產業邁向新藍海。

  7. 財經理財

    工研院和碩於CES 2023簽約 加速躋身北美5G專網共享服務產業鏈

    看好北美5G專網市場應用起飛,工研院與和碩於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3)展上宣布簽約,針對公民寬頻無線電服務設備(CBRS:Citizen Broadband Radio Service)通訊協定打造此認證相關解決方案,希望加速躋身北美5G專網共享服務產業鏈、邁向全球電信新藍海。

  8. 財經理財

    【太陽能新革命1】谷歌入股荷蘭新創公司拉抬鈣鈦礦 2優勢超越傳統太陽能

    鈣鈦礦潛力無窮,據研調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預估,全球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規模在2021年僅億6美元,但2030年將上看72億美元,換算成新台幣近2200億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31.8%,吸引許多國際企業爭相競逐。其中,成立邁入第9年的波蘭新創Saule在當地開出全球第一條鈣鈦礦太陽能試產線,緊接著,Saule在去年5月便獲得谷歌(Google)入股,消息一出,鈣鈦礦在太陽能的地位立刻被推向新高峰。

  9. 財經理財

    【太陽能新革命3】矽晶搭鈣鈦礦一加一大於二 聯合再生獨門專利力求突破

    其實,鈣鈦礦並非只能單一使用,工研院綠能所組長林福銘表示,鈣鈦礦最大的優點是能與矽晶搭配使用,以「串疊型太陽能」的型態在全球掀起新風潮,日前就有瑞士科學家研發出轉換效率超過3成的紀錄,超越矽晶太陽能29%上限。2021年3月,聯合再生就與台灣大學合作開發鈣鈦礦及矽晶的串疊型電池,透過兩種材料互補,轉換效率可達26%,此一研究隨之也發表在國際期刊並申請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