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7.02.28 20:02 臺北時間

【228專題番外篇】我的阿公叫陳澄波--陳立栢專訪

陳立栢是陳澄波的長孫,退休後回台接任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職務,積極進行教育文化工作。
陳立栢是陳澄波的長孫,退休後回台接任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職務,積極進行教育文化工作。
「我從小就知道有這個爺爺,但那是很不可親,很讓人懼怕的事情。我不知道他叫做陳澄波,當然更不可能知道228。但你不講,家裡人不講,外人還是會指指點點,小孩子長大就會知道。國中時,大概14歲,隔壁玩伴告訴我,你的阿公叫陳澄波,他是被軍警槍斃的。當下,自然是很震驚的。」
陳澄波留學日本期間的自畫像,後來成為陳家供桌上的祖先照。
在228事件屆滿70週年前夕,我們專訪陳澄波長孫陳立栢,他正忙著策劃總統府的陳澄波特展,特展定名為「屹立不搖」,以陳澄波畫作《濤聲》為主視覺,畫裡釣翁腰桿挺得直直的,身旁只有海浪與盤岩。陳澄波當年作畫時已爆發中日戰爭,陳立栢總覺得,這也是阿公的自畫像,在動盪的大時代中挺直背脊。
陳立栢過去幾乎不提自己的家族,出生在白色恐怖時期,陳立栢清楚知道,家裡有不能說的祕密。大學畢業後,陳立栢決定離開家鄉,接著旅居國外多年,曾從事水產、餐飲等工作,事業有聲有色。5年前退休返台,他接手父親陳重光的工作,接任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展開教育文化工作。
陳澄波是他未曾謀面的祖父,他記得香煙裊裊中的祖父自畫像,那雙銳利堅毅的眼睛始終盯著他。如今,他把那張自畫像印在名片上,他整理了38本阿公的素描本、研究上萬件遺物與畫作、仔細閱讀陳澄波的相關老舊報導,以及陳澄波當年上書籌備美術學校的陳情書,細細密密編織起阿公的藝術人生。
總統府正展出陳澄波特展「屹立不搖」,以陳澄波1939年的作品《濤聲》為主視覺。
陳澄波曾赴日本留學,陸續在台灣、上海任教,他常會帶學生外出寫生,也曾輔導台灣婦女進行家庭手工業。曾有口述歷史記載,陳澄波一度熱衷學習法文,頗有嚮往法國留學深造之意。前人畫作成了軌跡,「我們透過畫作層層解讀,試著去了解,阿公的頭殼裡在想些什麼?他為什麼去做這麼多事情?」
陳立栢笑說,阿公很有個性,「現在觀察起來,可能有點有些白目吧。」戰後經濟蕭條,陳澄波卻寫了落落長的信,上書給主事教育文化的參議張邦傑,希望盡快成立國立的美術學校,甚至連課程都排好了。「可見,他覺得美育太重要了,他希望從根本做起。這也是陳澄波的未竟之業,美育推廣才是留給下一代的文化資產。」
陳澄波1932年的畫作《西薈芳》,畫中三個女人分別穿著和服、旗袍與洋裝,三個不同的世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在藝術上,阿公追求的是台灣新文化,多元、和諧、融合。」他以陳澄波1932年的《西薈芳》為例,「畫裡有三個女人,分別穿著旗袍、和服與洋裝」。另幅1937年的《嘉義公園(一)》亦有異曲同工之妙,池塘裡同時出現丹頂鶴、台灣番鴨與天鵝。「有東方、有西方、有本土,融合在畫面裡。這樣的圖像非常多,看得出來阿公一直在做多元嘗試。」
在陳立栢眼中,阿公是個「搞怪(台語)」的人。他曾仔細研究了陳澄波五千件作品的落款,發現陳澄波落款模式非常多樣,有阿拉伯數字加中文名字、有英文縮寫組成清代畫押圖示、有日本年號搭中文名,也有西元紀年搭中文名。「只有給重光的遺書,他用了中華民國年號,署名是『澄波 淚』。他留下一個證據,這一天,他是被中華民國殺掉的。」
在總統府特展上,媒體問他對政府的期待?陳立栢微笑了,「期待歸期待,我們不等待。轉型正義、公布真相等是政府該努力的。對家屬來說,如果自己走不過去,就得留在苦難當中。做為藝術家後代,我們希望認真了解他背後的思想與追求的藝術。而不是每年的228,就把陳澄波抓起來釘在十字架上。」
「我爸爸(陳澄波長子陳重光)今年92歲了,他幾乎天天夜裡都做惡夢,會發出很大的聲音、雙手用力揮打,他不記得自己夢到什麼,但醒了就好了。妳說,都70年了,我們還要求些什麼?」十字架,三個字多麼沈重,但陳立栢說來是緩緩的輕輕的,卻是陳澄波家族不可承受之重。背負著十字架的,從來不只是陳澄波。
陳澄波1937年的畫作《嘉義公園(一)》,畫中有丹頂鶴、天鵝、番鴨等不同表徵,融合日本、西洋與台灣,呈現他心中的新世界。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