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7.07.10 19:09 臺北時間

【解嚴30年專題番外篇】噤聲的年代

新興閣掌中劇團長期進行教育推廣藝文表演,上月才巡迴多所北市小學,最小的觀眾年僅2歲。為孩子表演,總讓鍾任壁非常開心。
新興閣掌中劇團長期進行教育推廣藝文表演,上月才巡迴多所北市小學,最小的觀眾年僅2歲。為孩子表演,總讓鍾任壁非常開心。
新興閣掌中劇團第五代傳人鍾任壁86歲了。他不到8歲就開始耍戲偶,跟著父親戲班到處演出,14歲就當上新興閣正二手。如今,他還在演,兒子與孫子也繼承衣缽。祖孫三代巡迴校園間,耗時1個半小時搭戲台、準備效果,台語夾雜國語演出,就是希望新世代也能欣賞布袋戲。
鍾任壁出生於日治時期、成年於台灣戒嚴,大半人生就像一部台灣近代史,日治時期推行皇民化運動,布袋戲只能演出日本背景的劇碼。台灣光復後,戲班從300團增加到1,200多團。戒嚴後,布袋戲班被要求演出反共抗俄劇,他們也不馬虎,自編劇本(當然還是得經過審查)、設計音效,希望宣導劇也能受歡迎。
新興閣掌中劇團歷史悠久,鍾任壁是第五代傳人,國內領團演出場次達兩萬多場,出國交流超過60次,去年獲頒國家三等景星勳章。
問他對戒嚴的印象深刻嗎?鍾任壁笑笑說,最有印象的都跟宵禁有關,他記得樂師下戲後回不了家,「警察和憲兵顧路,暗時不給走,他只好又回來」。再來就「嚴」到他了,他領團在台中演出後趕往高雄,硬生生給攔路,清晨5點才放行。「那時我心想,戒嚴令很麻煩ㄋㄟ,耽誤咱睏時間。」
還有一次,他們到台北艋舺芳明館演出,下戲後與友人搭著三輪車到圓環吃宵夜,遭警察攔到派出所,「吼,實在很趣味!那是所長親身來檢查,因為警察攏出去抓人了。」那是出門得帶身分證的年代,警察隨時都可盤查路人,同行的友人太太正巧沒帶,警察還要她回去拿了再來做筆錄。
1969年,台北歌廳開始改演布袋戲,首檔就由新興閣擔綱演出1個月。1970年起,電視布袋戲興起,台視與中視大打對台,台視每天播出一小時的《雲州大儒俠》,中視則由新興閣演出《小神童李三保救世記》,引發全民瘋狂。根據當年報導,盛況可謂萬人空巷,學童逃學、農人廢耕,就是為了看布袋戲。
台灣電視布袋戲曾盛極一時,1971年時,鍾任壁於中視演出《小神童李三保救世記》。(新興閣掌中劇團提供)
電視布袋戲引發空前熱潮,但當時政府推行國語運動,一時間也成為立委問政焦點,議會裡唇槍舌戰討論,甚至有人批評布袋戲帶壞小孩,劇中一個口吃的角色,還引發衛生與教育主管機關發函提醒電視台,避免孩子因好玩而學習布袋戲角色口吃,導致無法好好說國語。一番混戰後,電視台台語節目開始有比例上限,甚至開始演出國語布袋戲。
聽起來有點荒謬的年代,曾真實在台灣上演。時至今日,彷彿時光倒流,只是台語、客語等母語翻轉為重要課程,新興閣第六代傳人鍾任樑也感觸良多,「大環境再變,還不是回頭了?當初的主事者也沒想到吧?」70年過去,新興閣還在這裡,只是從戲院走進校園裡,「爸爸最期待的就是文化紮根,讓孩子從小熟悉布袋戲藝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