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7.10.12 06:06 臺北時間

【金馬十項入圍】因禍得福 《大佛》從車禍找到靈感

《大佛普拉斯》裡的陳竹昇(右)與莊益增半夜偷看工廠老闆的行車紀錄器。(甲上提供)
《大佛普拉斯》裡的陳竹昇(右)與莊益增半夜偷看工廠老闆的行車紀錄器。(甲上提供)
從短片《大佛》到電影《大佛普拉斯》,編導黃信堯巧妙運用大佛與行車紀錄器的意象,成為影片的特色。而這些意象靈感,其實都來自他的生活經驗,再加以轉化。
黃信堯說,片中會有大佛,是因去一個銅像工廠拍片,看到一尊大約有3、4層樓高的三太子像,當下看到的第一個概念就是:「裡面裝什麼、沒人知道」。
會想到行車紀錄器則是因黃信堯有次出車禍後,忽然覺得要有個行車紀錄器,開車出事情才有佐證。紀錄器裝在車上的第一天,他和別人在車上說了很多垃圾話,忽然想到「如果有一天別人撿到這個紀錄器裡的記憶卡,他不認識這2個人,可是一直聽到這2人的垃圾話,應該很有畫面。」於是在構思短片《大佛》時,就把紀錄器與大佛結合起來,編寫故事。
拍短片時沒什麼錢,就租了一個空的工廠,進去擺設,並從佛像工廠借來一尊大佛來放。拍電影時,幸運地因佛像工廠剛好在拍攝的一個月中處於半休息狀態,願意出借場地,所以就在當地取景。本想找其他的佛像,但看看都覺得不對,所以繼續使用短片的那尊大佛,一切彷彿冥冥中自有安排。而片中的大佛雖是銅像,但真實的卻是FRP材質不會很重。
黃信堯說,以前會覺得看行車紀錄器的新聞很無聊,但有時看行車紀錄器的新聞,也會聽到車內2個人的對話,那些對話很有畫面,甚至還比外面的畫面更吸引人。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