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7.12.30 08:00 臺北時間

【全文】用死人請領健保 北市聯合醫院疑涉詐

病患家屬指控母親過世後,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圖)竟涉詐領健保費用。
病患家屬指控母親過世後,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圖)竟涉詐領健保費用。
2018年起,約有300萬名公、民營事業機構員工與眷屬,每人每月健保費增加2至14元,但健保收入有好好運用嗎?本刊接獲陳姓病患家屬投訴,指稱6年前罹患腸癌且是植物人的母親,送至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卻因醫療疏失爭議導致死亡;家屬因訴訟程序調閱健保資料,發現醫院竟在施用藥物明細中植入「胃灌洗術」「維他命C注射液」等多項未施用的藥劑,在病患死亡後涉詐領健保費用,家屬向健保署申訴,健保署竟稱申報「符合規定」,讓家屬大罵健保署瀆職。
「哪有人死了還申請健保,聯合醫院居然用了一大堆虛假的藥物和名目,根本就是詐領!」與聯合醫院訴訟中的陳小姐,手握一疊協請法院向健保署調出的文件,向本刊控訴聯合醫院涉詐領健保費用、健保署瀆職。

心虛 主動撤回給付

陳小姐指出,她向法院請調母親的醫藥明細,竟發現聯合醫院涉不實申報。
陳廖女士6年前病逝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死亡後家屬質疑醫院醫療疏失對簿公堂。(家屬提供)
陳小姐的母親陳廖女士,6年前因發燒併發呼吸急促,住進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一週後死亡。陳小姐指控醫院涉及醫療疏失,官司往返多年,卻意外發現母親住院期間的用藥、醫療行為,竟然涉及造假,醫院還以此向健保署申請健保補助款。
究竟北市聯合醫院和中央健保署的作法多荒唐?據陳小姐表示,她向高等法院要求調出母親在聯合醫院的健保用藥資料;今年7月7日,健保署台北業務組函覆高等法院,證實聯合醫院確實受領陳廖女士從2011年5月26日,至6月1日的健保醫療費用給付,其中有項目為「胃灌洗術」「維他命C注射液」「鼻胃管」等藥品和醫療用品,但申請藥物部分在她的病歷中無使用記錄。
陳小姐透露,當她發現有異,透過法院申請調閱母親生前的健保給付記錄後,聯合醫院竟然在今年10月25日發「北市醫事字第10636038100號」函,給健保署台北業務組,主動撤回陳廖女士6年前住院期間所執行的「胃灌洗術」醫療給付。
據中央健保署提供的相關文件,早在2011年7月11日就核准聯合醫院申報陳廖女士的健保請領項目,陳小姐在調閱記錄後發現醫院申請不實。

誇張 健保署竟護航

另外,陳小姐還發現,母親入院期間為5月26日至6月1日,醫院共開立6瓶維他命C注射液(醫令序號103、醫令代碼NC06513212),但比對母親的病歷和醫囑單,在醫令序號102上則顯示5月29日施打後,就無須再施打該劑,病人的病歷也未記載,等於是多請領了2瓶,醫院顯然是多請領健保費用。
病患家屬指控,醫院涉虛報健保費用,直到向法院申請調閱給付記錄後,才還款給健保署。
就連鼻胃管的施用,醫院也涉造假。陳小姐說,母親在6月1日凌晨6點20分心臟停止,醫院當時執行的是「CPR心肺復甦術、氣管內管插管」等急救作為,無論醫囑單或是病歷皆沒有施作鼻胃管的記錄,沒想到醫院居然在事後居然在醫令序號54中,指出當日有使用醫令名稱47017C的鼻胃管,讓人哭笑不得。
在調閱證據的過程中,陳小姐還意外發現聯合醫院的其他問題,包括母親所使用的「血液報告」「心電圖報告」「尿液、糞便檢查」等部分,都隨意塗改。例如血液報告竟是在母親死後7天才完成,而心電圖報告書的ID編號「6」被塗改成「3」,另外,還有負責尿液、糞便檢查的醫師當天休假,檢查欄位卻出現該醫師姓名,整個管理制度荒腔走板。
陳小姐提出證據向本刊指出,聯合醫院涉不實申報健保費,恐浪費民脂民膏。
從發現醫院涉及詐領至今,健保署的態度也令人感到失望。陳小姐說,她曾在2013年間,向中央健保署申請盼能為無醫療專業的病人家屬,徹底調查醫院詐領保費的事實;但中央健保署台北業務組卻在同年3月1日回函給她,表示採信聯合醫院所提供的健保藥物請領明細,認為其醫療費用「申報合理」,內容「與病歷相符」。
醫院的謊言,直到陳小姐向法院申請調出健保明細後才被戳破。在健保署出示給法院的資料中,陳小姐還發現,不但母親姓名出現錯誤,連身分證字號也未載明清楚,健保署也被質疑是無意配合司法調查,才隱匿攸關病人權益的重要資訊。

埋怨 實習醫師改藥

本刊調查,陳廖女士過去罹患腸癌2期,且為植物人,長年住在護理之家,2011年5月26日因發燒、呼吸急促,被送至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救治,6月1日因急性呼吸衰竭及肺炎過世。事後陳廖女士家人質疑,診治陳廖女士的4位醫師中,竟有1名實習醫師,憤而提告求償542萬元,但台北地院一審認定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無疏失,判決免賠。
成為植物人的陳廖女士,6年前因病過世,家屬質疑醫院處置失當。(家屬提供)
當時陳家人召開記者會指控,母親被送進仁愛院區後,由急診內科傅姓醫師診斷為大腸菌導致泌尿系統感染,但醫院未找腎臟科會診,就將母親安排住進腎臟科病房,母親的主治醫師王姓副院長,還讓1名盛姓實習醫師對母親植鼻胃管、抽痰及抽血,質疑實習醫師沒執照,加上讓盛姓實習醫師擅自開抗生素等藥物,導致母親病情加重死亡。
當時一審法官認為,陳廖女士在1995年住進護理之家時,已呈植物人狀態,2011年急診送至仁愛院區後,醫院替她安排尿液、血液、X光、心電圖等檢查,並施以藥物治療,並無疏失,且依《醫師法》規定,實習醫師可在醫師指導下執行醫療業務。
但陳小姐質疑,盛姓實習醫師根本不顧醫囑,擅自把每6個小時打一次的抗生素,改成一天用一次的別款抗生素;而且植入鼻胃管時,還把母親的鼻腔都插出血來。

離譜 母親性別為男

最離譜的是,陳小姐母親的病歷記載居然是男性,且掛的手環還是寫別人姓名,很可能因此給錯藥。
當時院方僅坦承病歷記載錯誤、掛錯手環,但強調絕無給錯藥,實習醫師是中醫系畢業、中西醫雙修的醫師,沒有任何診療上的問題。
陳廖女士家屬質疑仁愛院區管理鬆散,除了母親醫療糾紛外,用藥與醫療用品都涉不實申報。
從死亡病患家屬提供的證據來看,聯合醫院在管理上確有漏洞、瑕疵,而健保署接到家屬協助調查的請求,態度竟是無動於衷、消極以對,把民眾繳納的保費任由醫院申報;種種問題還必須等法院請調證據,才能一一顯示出2個單位所涉及的疏失。院方及健保署心態如此,民眾就醫時該如何放心把自己的生命交給醫師,繳納健保費時又該如何安心納保?
陳小姐自行蒐集大量證據,目前仍和醫院對簿公堂。

回應

院方:是疏失而非詐領

本刊致電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院方表示,有關家屬指控浮報「胃灌洗術」等健保費部分,當初因病患住院時有太多醫療品項,是醫院誤植,已向健保署核備並退費,且已檢討疏失,並非虛報詐領。

中央健保署台北業務組則說,病患家屬2013年向健保署申訴時,健保署也依其提供的資訊進行醫療合理性審查,發現醫院有申報錯誤之處,也已核備退款,並非病患家屬指控的違法。

詐領健保案例

  • 2017年11月

民眾檢舉高雄市旗山區1家醫院、鳳山區1家診所及內門區療養院,彼此有醫師相互支援及業務互助,疑似詐領健保費,經檢警、健保署比對,發現3家醫療院所涉嫌將領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藥物病患,於第2次後領取處方藥品時,再次予以掛號刷卡,製造不實門診就醫記錄。

  • 2017年10月

雲林縣古坑安益居家護理所負責人張女,2015年起進行老人居家訪視時,涉嫌在醫師未陪同下,虛報醫師居家訪視費;而護理師進行老人訪視時,明知老人未插管或僅插1管時,竟向衛福部健保署浮報換管費用,檢警調查後,粗估該護理所以此等方式詐領健保給付至少數百萬元。

  • 2017年07月

減重名醫李威傑、婦產科名醫林克臻勾串保險黃牛、病患,把病患身體器官當提款機,6年來涉亂開手術詐領6,254萬元健保費與保險理賠金,桃園地檢署依詐欺罪嫌起訴李、林等47人,並查扣其房產。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