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8.04.14 14:30 臺北時間

【全文】招納新銳試膽 「高雄拍」一條龍闖出短片藍海

導演趙德胤(右圖)曾以高雄拍短片《海上皇宮》入圍鹿特丹影展等短片競賽,去年也擔任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評審。吳可熙(左圖)主演的短片《海上皇宮》以在高雄港閒置十多年的「海上皇宮」海上餐廳為主景。(岸上影像提供)
導演趙德胤(右圖)曾以高雄拍短片《海上皇宮》入圍鹿特丹影展等短片競賽,去年也擔任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評審。吳可熙(左圖)主演的短片《海上皇宮》以在高雄港閒置十多年的「海上皇宮」海上餐廳為主景。(岸上影像提供)
短片雖不如長片有市場,但往往更具新意。為打造高雄成為短片基地,高雄市電影館的「高雄拍」獎助計畫,廣邀人才到高雄拍短片,不限題材、鼓勵原創,加上地方協拍、高雄電影節的資源與國際交流,讓成立第六年的高雄拍屢獲國內外電影獎肯定,建立起台灣短片的特殊品牌。
經由高雄拍,程偉豪、黃信堯、徐漢強等導演站上進軍大銀幕的跳板,已有電影導演資歷的趙德胤、應亮也多了放膽磨練的空間。
去年獲獎連連的電影《大佛普拉斯》改編自短片《大佛》,談到從短片發展成長片的過程,導演黃信堯直言,當年短片《大佛》因入選「高雄拍」短片計畫,才讓他有「拍片的第一桶金」。
導演黃信堯(圖)因拍攝短片《大佛》獲得拍電影《大佛普拉斯》的機會。(高雄市電影館提供)
導演黃信堯、程偉豪和謝庭菡都分別因高雄拍短片獲得拍長片的機會,在影壇嶄露頭角。
除了黃信堯,電影《紅衣小女孩》導演程偉豪、《屍憶》導演謝庭菡,都分別因高雄拍短片《保全員之死》《噬心魔》獲得拍長片的機會,在影壇嶄露頭角。曾執導《冰毒》《再見瓦城》等片,並得過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的趙德胤,也同樣是高雄拍出身的創作者。
2013年趙德胤以《海上皇宮》入選第一屆高雄拍。學生時代就參加短片比賽、當「獎金獵人」的他,在高雄拍攝短片《海上皇宮》前,已拍出《歸來的人》《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兩部克難完成的電影,獲悉高雄拍鼓勵實驗創新又有新台幣50萬元補助,所以提出申請。
導演趙德胤(左)以實驗手法拍攝短片《海上皇宮》,入選2013年高雄拍。(高雄市電影館提供)
趙德胤的《海上皇宮》描述一位緬甸外配在高雄的迷走,因經費與技術的限制,他必須配合調整,「做不了大場景、夜晚打不了大燈、封不了路、做不了爆破,就把這些全部去掉,只留下最核心的思維與創意。」該片於2013年高雄電影節首映後,隔年即入圍鹿特丹影展短片競賽,接著又去全球規模最大的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共參加近50個影展。
法國克萊蒙費宏影展設有市場展,趙德胤的短片也在這找到買家,「有美國電視台挑了我的大學畢業製作、敘事較強的《白鴿》;法國片商挑較寫實、具異國情調的《摩托車伕》;香港的M Plus當代藝術館則買下《海上皇宮》等4部短片典藏,一套短片賣出的版權費總額,竟然比我的第二部電影《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還高!」
以實驗風格和諷刺喜劇見長的徐漢強,透過多部短片的影像累積,讓他跨向大銀幕,即將開拍電玩改編電影《返校》。
同是第一屆高雄拍導演的徐漢強,以入選短片《小清新大爆炸》嘲諷一窩蜂追求小清新風格的微電影,戳穿商業行銷裡華而不實的生活情調,片中還將在高雄愛河畔騎腳踏車的情景拍得浪漫卻造作。徐漢強坦言:「儘管審查委員一度質疑影片可能把高雄弄成虛假的地方,但我解釋影片不是針對特定的城市,而是探討一種文化現象,最後順利通過。」
徐漢強執導的諷刺短片《小清新大爆炸》是第一屆高雄拍作品,高雄地標之一的愛河也入鏡。(高雄市電影館提供)
後來《小清新大爆炸》除了入圍鹿特丹影展短片競賽、香港第20屆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也在東京短片節(Short Shorts Film Festival & Asia)觀摩放映。出乎徐漢強意料的是,即使歐洲或日本的觀眾不知道「微電影」這個詞,卻能理解影片的訴求,因為從咖啡座延伸出的虛假文化或宣傳文化,其實是國際共通的。
導演徐漢強與高雄電影館合作的VR短片《全能元神宮改造王》曾在高雄電影節推出。
以實驗風格和諷刺喜劇見長的徐漢強,之後又與高雄電影館合作短片《讓座貼紙2.0》與VR短片《全能元神宮改造王》,前者以另類的「政令宣導片」形式在網路爆紅,後者入選今年初的日舞影展「新先鋒」單元。徐漢強在影像表現的累積,也讓他跨向大銀幕發展,預計今年開拍電玩改編電影《返校》。
以《媽媽的口供》入選高雄拍的中國導演應亮,影像創作道路又有另一番曲折。2012年以電影《我還有話要說》拿下瑞士盧卡諾影展最佳導演的他,歷經4年流亡生活後從短片再出發,先憑《9月28日晴》獲前年金馬獎最佳短片,接著完成《媽媽的口供》。
高雄拍的海外成績,與主打短片策略有關。明確定位、開放態度、資源統合,讓高雄拍打造出備受重視的創作平台。
應亮因拍了質疑公安體系的電影《我還有話要說》遭中國查禁、流亡香港,事隔四年,他著手將一家三口在台灣與岳父母團聚的經歷改編為影片,拍成短片《媽媽的口供》與長片《自由行》兩種版本。應亮的影片資金來源,短片有高雄拍,長片則得到台灣公視和其他國家投資。
中國導演應亮以自身經歷改編的短片《媽媽的口供》獲得高雄拍補助,並在高雄取景。(高雄市電影館提供)
應亮本來只想拍短片《媽媽的口供》,但因朋友們認為能拍長片,他也想表達得更完整,因此2片焦點不同,長片呈現整個家庭的變化,短片則從母親的角度切入。第一次在台灣拍片的他說:「寫劇本時就已跑遍高雄勘景,拍攝時也得到高雄拍和高雄協拍中心的幫忙和配合,不然長片加上短片,不可能15天就拍完。」短片《媽媽的口供》今年先後入圍鹿特丹影展與釜山國際短片節的國際競賽,以及烏克蘭Kyiv國際短片節,在國際間引起迴響。
高雄拍專案顧問林妍嫻協助推動高雄拍短片計畫。
高雄拍的海外成績,與高雄電影節主打短片的策略有關。高雄拍專案顧問林妍嫻指出,高雄電影節在2011年起設立國際短片競賽與觀摩單元,透過與國際短片影展交流,建立合作網絡,累積盟友,和亞洲最大的短片影展東京短片節有固定交換合作單元,並在法國克萊蒙費宏影展的市場展做影片推廣、放映,給高雄拍創作者參展的規劃與建議。近兩年高雄拍短片不只在台巡迴,也於法、日、越南等地與影展單位或當地團體合作放映。
明確的定位、開放的態度、資源的統合,讓高雄拍有別一般公部門的影視獎助計畫,不把「出資拍片」視為一種委託機制,而有清楚的配套策略,才打造出備受重視的創作平台。

高雄拍成績單

  • 拍片數量:2013年設立,每年約拍8~10部,2017年起每部補助100萬元,至今共完成50部。
  • 重要入圍與得獎:
    1. 2013年趙德胤《海上皇宮》獲高雄電影節短片競賽高雄獎
    2. 2015年程偉豪《保全員之死》獲金馬獎最佳短片
    3. 2015年廖克發《妮雅的門》獲釜山影展超廣角競賽善才獎
    4. 2016年鄒隆娜《阿尼》入圍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短片競賽
    5. 2017年李宜珊《亮亮與噴子》獲金馬獎最佳短片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