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07.20 16:43 臺北時間

種族隔離開始了? 以色列通過民族法:猶太人才享有自決權

耶路撒冷舊城區,幾名極端正統猶太教徒行經過巴勒斯坦婦女。依以色列國會通過的「民族國家法」,猶太裔可以按宗教和民族建立猶太人居住區。(東方IC)
耶路撒冷舊城區,幾名極端正統猶太教徒行經過巴勒斯坦婦女。依以色列國會通過的「民族國家法」,猶太裔可以按宗教和民族建立猶太人居住區。(東方IC)
以色列國會通過了充滿爭議的「民族國家法」,宣示以色列是猶太民族歷史上的祖國,因此他們在這裡擁有獨具的民族自決權。
這個決定引發了以色列國內的反對派、歐美的猶太裔團體、以及歐盟組織的抗議。反對者批評,在二次大戰經歷種族迫害和屠殺慘劇的民族,如今竟以自決之名,壓迫國內的少數族裔。

只有猶太人可以自決

長久以來,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一直要求巴勒斯坦人承認以色列是「猶太民族的國家」。星期四,他的聯合政府終於不再等待,推動法律讓它成為既成事實。
這個注定引爆爭議的決定,納坦雅胡的右翼聯合政府讚揚它是歷史性的偉業,而反對黨則批評它是種族歧視和反民主的作為。以色列國會的立法把民族自決列為「猶太民族獨有」的權利——而非全體公民所共有。
這項法律歸類為以色列的「基本法」,位階相當於憲法修正案,其內文完全略去關於民主或平等原則。批評者認為它違背了以色列1948年獨立宣言中保障的「所有住民」不分宗教、種族或性別「社會和政治權利完全平等」。
新法律同時也宣揚猶太居住區的發展,這可能代表著將協助「猶太屯墾區」的擴張。同時,希伯來語被定為「國語」,阿拉伯語則從原本官方語言的地位,降格為「特殊地位」的語言。

「國族主義」與民主的拉鋸

從二戰結束「復國」以來,以色列一直為建立猶太人的「民族國家」以及西式的「民主國家」而努力。這兩個目標有時方向一致,有時則互為扞格。這次的立法,明顯讓國家的方向朝猶太主義傾斜。
類似於歐洲政壇國族主義的興起,以色列政府的新立法反映的也是極端國族主義(ultranationalist)的抬頭。在國內,反對派的實力薄弱難以成事,在國外,又得到美國前所未見的大力支持,讓納坦雅胡內閣成了以色列七十年來最右傾、宗教色彩最濃烈的政府。
納坦雅胡在法案過關後宣示:「我們在法律中堅定了我們生存的基石:以色列是猶太民族的國家,並尊重其所有公民的權利。」
不無諷刺的是,在法律通過前幾個小時,納坦雅胡剛剛接見了來訪的匈牙利極右派的總理歐爾班(Orbán Viktor)。他反移民、反多元主義、反對歐洲統一論,和右派的納坦雅胡似乎不謀而合。但也別忘了,他過去也曾對納粹時代執行反猶太法的匈牙利領導人大加讚揚。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接見極右色彩濃烈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引發國內的批判。(東方IC)

「種族隔離開始了!」

這項基本法在國會激烈辯論後通過,120席議員中有62票支持,55票反對,2票棄權,另有一人缺席。反對派批評這個法律將危及國內多數猶太裔與少數阿拉伯裔之間的關係。近900萬的阿拉伯裔居民佔了以色列人口21%。
在國會表決法案之後,阿拉伯裔的國會議員憤怒撕毀法案高喊「種族隔離政策!」阿拉伯裔為主的國會第三大政團領導人歐德赫則在現場揮舞一面黑色旗幟表達抗議。他形容這是「民主的死亡」,「這個猶太霸權的法律告訴我們,我們永遠只是二等公民!」
以色列資深國會議員提比(阿拉伯裔)在推特貼出了民族國家法在以色列國會的表決結果。貼文上說:這是「假民主」的結束。法西斯主義與種族隔離政策正式開始。黑暗的一天(又一個黑暗的一天)。
前工黨議員史南(Shakeeb Shnaan)以充滿情感的言語懇求國會不要通過這項法律。他的兒子是去年聖城槍擊案中殉職的員警之一,當時正負責守衛同為猶太教與伊斯蘭教聖地的聖殿山入口,兇手則是三名阿拉伯裔的以色列公民。
史南說:「以色列是我的祖國和家園,我把我最親愛的獻給了它,同時我會繼續、永遠帶著愛為它效力。」不過他也提醒大家:「所有投票支持民族法的人,它將是你們額頭上該隱的標記。」(聖經創世紀裡,亞當之子該隱殺害了弟弟亞伯,成了聖經中的第一宗血案。上帝因此在該隱世世代代的後裔身上留恥辱的記號。)

影響深遠的象徵性宣示

一些支持這項基本法的人則認為,原本更具爭議、更可能帶來兩極化反應的文字在法案中已經被稀釋。例如其中有意將隔離政策合法化的爭議條款,表決時文字已修改為「以猶太屯墾區的發展為國家價值(national value)」,並承諾「鼓勵和促進(屯墾區)的建立和鞏固」。他們批評這是納坦雅胡為求法案通過採取的民粹手法,目標還是為了選舉時攫取其他右派陣營的選票。
以色列民主研究院(Israel Democracy Institute)的法律專家福克斯認為,説它是「種族隔離法」也許言過其實,畢竟它並未針對「猶太人」與「非猶太人」指定兩套不同的法律規範,不過「即使它短期內不會帶來實質的改變,但是百分之百會讓非猶太人,特別是少數族裔阿拉伯人的感受更加惡劣」。
參考資料:New York Times,Guardian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