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10.01 06:20 臺北時間

當盜匪統治世界(三):發明境外洗錢的英國銀行家

英國銀行家瓦伯格(Siegmund Warburg,1902-1982)。(網路截圖/wiki)
英國銀行家瓦伯格(Siegmund Warburg,1902-1982)。(網路截圖/wiki)
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情況,並非邏輯的必然。至少,按照布洛的說法,在二次大戰後的幾年內,世界經濟和財富發展的趨勢曾經和今天相反:窮人變得越來越富,貧富差距在縮小,世界越來越公平。而這美好理想終歸失敗,竟然起因於一位倫敦的銀行家。

美國球員兼裁判 歐洲銀行業眼紅

按照布洛的看法,布列敦森林體系本來就存在本質上的一些缺漏。其中一個問題就是美國球員兼裁判,難以讓外國政府信服它對於公正國際貨幣的承諾。例如二戰後美國曾扣留的南斯拉夫銀行原本來存入美國的黃金儲備。當時包括蘇聯與東歐集團因此多把自己的美元資金存在歐洲的銀行,而非美國的銀行。
這對英國的銀行而言是有利可圖的生意。這個被稱之為「歐洲美元」(eurodollar)的市場,不會像美國一樣,對美元貸款利率有一定的限制。
不過,當時大型的債券交易仍是在紐約進行,即使實際上借貸資金的多半是來自歐洲的公司,等於說讓美國銀行賺走了大筆的佣金。
歐洲的銀行業對此憤憤不平,其中最不滿意的是瓦伯格(Siegmund Warburg)。在1962年,他從世界銀行的朋友口中得知,在美國境外有三十億美元,未曾被好好利用。瓦伯格在二戰前曾經在德國經營銀行,他還記得如何用外幣進行債券交易。為什麼現在不行?

「歐洲債券」的生意經

在這之前,公司要借貸美元就只能在美國的銀行。瓦伯格知道這三十億美元大部分是存放在瑞士。這筆閒置在瑞士的錢如果可以打包提供借貸,他的金融業務就大有可為。他認為自己有辦法說服那些付錢請瑞士保管這些錢的人買他的債券來賺點收入,同時再說服歐洲的公司來跟他借這些錢,免去付給美國銀行的高額手續費用。
瓦伯格利用「歐洲美元」構想的這個新債券,被稱為「歐洲債券」(eurobond,雖然字面上是euro,但它與歐元沒有關係,甚至在地理也不一定和歐洲有關)。而主導「歐洲債券」的則是蘇格蘭的銀行家佛萊澤(Ian Fraser)。對於各國防止熱錢跨境流動的法規和稅則,他構想出了一套規避的策略。
比如說,如果在英國發行債券,他們必須繳納4%的稅金,於是佛萊澤把發行債券的地點設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如果利息在英國支付,又必須付另外一個稅,於是他把支付利息的地點安排在盧森堡。儘管這個債券不是在英國發行或贖回,但是佛萊澤卻有辦法說服英國證交所讓它上市,它還想辦法和法國、荷蘭、瑞典、丹麥和英國等國的央行疏通。最後,他們找了義大利高速公路公司(Autostrade)來掛名債券的借款人——實際上借款的應該是義大利國有的控股公司IRI——逃避了預先從收益來源扣除的稅款。
芝加哥證交所結束年度交易後紙花滿天的場景。(東方IC)
透過巧妙運用,遊走於不同的司法管轄,佛萊澤的債券不只提供的利率優渥,而且沒有人需要付任何形式的稅金,還可以在任何地方把它兌換回現金。它們實際上就是所謂的不記名債券:任何人持有這些債券,就擁有這筆現錢。
原本存放在瑞士沒太多用處的財富,這回成了神奇的紙,可以隨身攜帶、隨處贖回,免稅,同時持續支付利息給債券的持有者。免稅,又賺錢,全球通行。
參考資料:Guardian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