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9.03.11 06:49 臺北時間

【311震災8週年】不畏人口流失趨勢 日青年推出「體驗型觀光」再造家園

旅遊網站有不少評價讚賞3710招待所員工們的溫情款待。圖為3710招待所門口一隅。(翻攝自Bookong.com網頁)
旅遊網站有不少評價讚賞3710招待所員工們的溫情款待。圖為3710招待所門口一隅。(翻攝自Bookong.com網頁)
轉眼間,311大地震便已過了近8個年頭。岩手縣是當時的重災區之一,現在,有一群青年人相互聯手,不分在地出身與否,都期許以觀光為當地帶來新希望。「這裡是能夠創造相遇的城鎮玄關」,抱持這個經營理念,他們在人口流失的趨勢中,逆流而上。

旅客交流、地區再生,兩者交會的港口

從岩手縣JR宮古車站徒步數分鐘,便可抵達末廣町。臨海的宮古市,於311震災當時,附近河川暴漲,末廣商圈約有70間店鋪浸水,水深達1公尺。而商圈內的一間眼鏡店,在去年8月,搖身一變為旅客招待所「3710招待所」(ゲストハウス3710)。
宮古以海港聞名,故店面裝潢也以「海」「港」為主題。櫃台腳邊,就有著舵輪和玻璃浮球在轉動。除了象徵宮古的港都風情外,也蘊含著這是「各式各樣的人們停留,或啟程的地方」的涵義。
「3710招待所」經營公司負責人加藤洋一郎,出身於宮古市田老町。有著國際政治學碩士學位的他,在準備海外留學,回鄉工作籌錢的時候,不巧遇上了地牛大翻身。
他的經營團隊中,有人原本是到宮古做志工,最後留下來從事社區營造事業;有的曾在大學初次造訪宮古後,便頻繁來訪,並在2017年正式移居;也有一名是當地人,在走遍日本全國後,回到家鄉,便受邀加入招待所的經營工作。
經驗各不同的4人,以此為據點,將共創「嶄新的故鄉」視為己任。這家招待所,正是試圖重新發現地域的價值與魅力、讓社區再生的行動之一環。

以體驗型觀光為賣點

「3710招待所」主打「體驗型觀光」,發掘斯土斯民的獨門景點與體驗,行程從不假旅行社之手。招待所的員工會送房客到街頭,讓他們和當地人接觸,不但讓旅程能深植人心,也提升了城鎮文化的多元性。
田老居民深深以自家巨大防潮堤為傲,還將此稱之為「萬里長城」。(擷取自宮古市政府官網)
時值2月天,加藤先生帶領8名大學生,造訪田老町的巨大防潮堤。這些學生們,在日本政府復興廳實習,於宮古當地企業進行1個月多的研習期間,入住了3710。
在防潮堤上,加藤娓娓道來:「田老的歷史,就是海嘯,以及災後振作起來的人們的歷史。田老地區在東日本大震災中,共有181人罹難,是宮古市內罹難者人數最多的地區。然而,1896年明治三陸地震則有1,859人罹難,佔了當時人口的82.6%。而我正是活下來的17.4%居民的後代。多虧了祖先,我才能在這裡為各位講解。」為了傳達自己的震災經驗,加藤先生時常身兼導遊。
「3710招待所」的獨門景點,除了防潮堤外,還有被海嘯襲擊、下層結構只剩柱子的旅館廢墟,以及不斷忍受著海嘯襲擊、已成為「田老居民不屈精神的象徵」的三王岩。這都是為了把田老居民對抗海嘯的歷史,及早傳遞到外頭去。

人口流失,現實嚴峻

311大地震之後,宮古市足足減少了約6,000人。如今,雖然日本東北沿岸災區的硬體設備正慢慢重建,但人口的流失,卻不斷加速。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暨人口問題研究所推測,地震前一年(2010年),岩手縣沿岸12市町村共有27萬4,086人,到了2045年,將會減至14萬4,139人。
人口流失是全國性的問題,但東北沿岸尤其嚴重。
震災前,田老地區人口約4,400人,近來則減少到3,000大關。在高齡化的影響下,該地區兩間小學中,其中一間不得不被廢校。新建的國宅滿是空房,集合住宅中的住戶們,也以獨居佔多數。就連加藤也覺得「希望好像都被絕望給搶先了」。
「即便懷抱著希望經營,社區基礎也在慢慢萎縮。田老地區在地震剛過後,就常被人認為,這裡已經不是市鎮,而是村落了。這非常有可能成真。我自己在地震後也結婚生子了,以現在的狀況,說真的,還真不知道能在田老維持現在的工作多久。」
然而,加藤認為,這間招待所,說不定是自己能為家鄉所做的最後貢獻。即便無法敵過人口流失的趨勢、數十年後的未來是一片絕望,「3710招待所」的經營者們仍抱著「必敗的覺悟」,描繪著當地地區重建的內涵。
資料來源:日本yahoo新聞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