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19.04.26 08:00 臺北時間

【陳栢青書評】姥姥必須死──《年齡騷擾:「阿姨」、「大嬸」、「歐巴桑」為什麼被討厭?》

【陳栢青書評】姥姥必須死──《年齡騷擾:「阿姨」、「大嬸」、「歐巴桑」為什麼被討厭?》
當你說一個人「飄出嬸味」的同時,當你說「絕對別變成歐巴桑」的時候,那意味的到底是什麼?只是單純的老?還是你會把箭頭指向「那些急的時候也可以搶進男人廁所的女人」?指向「捷運和公車上一個人佔兩個位置的女人」?指向「公眾場所扯開嗓子大聲喧嘩的女人」?

陳栢青書評〈姥姥必須死──《年齡騷擾:「阿姨」、「大嬸」、「歐巴桑」為什麼被討厭?》〉全文朗讀

聶小倩消失蘭若寺,王祖賢隱居加拿大。但這個世界不讓他們安靜。什麼時候開始,每隔幾年,週刊或小報就要放一張畫素極差的偷拍圖,小標「走晒樣」、「仙味盡失」告訴我們,再美的女鬼也會年華老去的。這會兒,沒有哥哥飾演的書生手繪丹青訴說他有多思念了,事情的發展是,每隔幾年王祖賢也要做一段視訊影片或發幾張照片,好讓他的粉絲有機會說「和當年一樣欸」、「玉女都不會變」。但我們都明白,不會變的只有聶小倩,死去的女孩可以永遠住在畫裡頭,我們太想留住青春,下場就是,聶小倩解脫了,王祖賢卻必須住在新世界用科技發明的畫中──照片還是影像裡,用盡一切讓你我以為他都一樣。電影的鬼在我們心裡成了仙。現實世界則總逼倩女成幽魂。
《年齡騷擾:「阿姨」、「大嬸」、「歐巴桑」為什麼被討厭?》,田中光著,李彥樺譯,台灣商務出版
敵人在蘭若寺,小倩口中的「姥姥」黑山老妖是人類的大敵。電影尾聲姥姥終於讓燕赤霞給掛了。敵人在台灣,姥姥還在我們的心裡,燕赤霞離開的年代,般若波羅蜜,田中光撰寫的《年齡騷擾:「阿姨」、「大嬸」、「歐巴桑」為什麼被討厭?》倒成這個年代的除魔法咒。除的是我們的心魔,也是社會的魔。田中光著作是貼著日本社會寫,但放在台灣解讀何嘗不是?當然這本書不是要幫你殺姥姥,這年頭殺姥姥還需要燕赤霞嗎?整個社會都在喊殺。台灣人把「老」視為敵人,要懼的、要對抗的,「老」是敵人,年齡增加是大敵,若再加上性別,「老女人」則是敵人中的敵人。看我們平常的用語就知道了,瞧,我們說馬路三寶是「老人,女人,老女人」。我們的學術圈最愛把人分類成「男人,女人,女博士」,《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紅,曾沛慈受訪時自云「很多人說,沛慈飄出一種嬸味?」他嬌嗔云:「拜託我的臉還算正好嗎?」,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前顯然更在意「我們與嬸的距離」。時尚雜誌如《美麗佳人》內文則時不時出現〈你今天歐巴桑化了嗎?〉、〈妳是男人眼中的歐巴桑嗎?〉,內容是「變成歐巴桑的幾個指標」、「法國女人為何不會變成歐巴桑?」……厭惡老,害怕成為老女人,將「嬸」、「歐巴桑」視為瘟疫,所以要殺,要撲滅。從時尚雜誌到日常用語,從明星到一般人,面對「嬸」、「歐巴桑」、「阿姨」,我們污辱他,嘲笑他,抗拒他,排斥他,除「姥」而後快。姥姥必須死。
年齡越大,價值磨損
說到底,為何女人開始有年紀就是種原罪?這本書話說從頭,透過日本這幾年新聞與報章投書,由「女明星謊報年齡」等案例切入,挖掘「年齡騷擾」的存在。而讀者心有戚戚焉絕對可以套入台灣社會近況。別說別人,講自己吧,速食店裡讓桌子給帶小孩的一家老小,當聽到家長用娃娃音對小孩說:「快跟阿姨說謝謝!」時,你有沒有一秒動了殺心?誰是你阿姨?你全家都阿姨。當在市場和超市被人喊「太太」,在填問卷或是勾選會員資料為年齡欄位「30-35」、「30-40」 之類的區隔,因此在心裡犯嘀咕:「為什麼不是25-35」或「我也掉到了30-40這個區間」時,姥姥重新活在我們心中,「年齡騷擾」起了作用。你為什麼不悅?那幾秒之間的遲疑或者心跳加快腦袋轟地花白一片是怎麼回事?
年齡騷擾的核心是什麼?此刻社會的算式是,「女人存在時間和他的存在價值成反比」,年齡越大,價值磨損,這本書凸顯兩個方面逼出年齡騷擾好發何處,一是在婚姻上,一是在職場上。之於婚姻,它問,為何「女小男大」的婚姻受歡迎?所以郭台銘妻子小他二十四歲,李宗盛第三任太太小他二十歲是新聞。所以「剩女」、「敗犬」一詞風行,拜託為何年紀大的女人在市場上就是剩下的?就是犬、狗?而我們竟然可以笑著說這些事情?書中考察出兩個義正辭嚴的說法,其一,是因為女人壽命較男人長,嫩妻老了還可以擔當照護,為男人養生送死,這多正當。另一則說法則是因為「生殖」。「因為女人有生育年限」,作者舉的例子之一,是任職數次東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的「老太婆論」,他曾在雜誌上引用東京大學榮譽教授松井孝典所說:「文明創造出最惡質的有害之物,就是老太婆」、「女人在失去生殖能力後繼續活下去,不僅浪費資源還是種罪過」,石原先生在該文文末寫:「我心裡雖然有幾分認同,但身為政治家,這種話我說不出口」,這件事情的後續是,松井孝典否認說過這些發言,石原則因為多次涉嫌歧視言論而被告上法院。
但石原只是特例嗎?田中光考查進入文明誕生的內面,他提出日本的現代醫學體系建立在明治時期,他引述一百年前《婦人衛生雜誌》的文章,作為身體與文明的啟蒙書籍,雜誌裡表述:「婦人月經約停於四十四、五歲後,其後便無生育能力,達此歲數的婦人幾為無用之物,亦即無法為世間之用」。停經女人便成為「無用之物」,現代文明的建立本身,同時包含賤斥。
女子被異化為職業,或是器官
那近於演化心理學中所謂的「親職貢獻理論」,源於達爾文的性擇說,以為「繁衍」便是人類婚配的主要目的,於是一切以「選擇更優秀基因」為目的,老的醜的劣質的自然就成了「無用之物」。這樣想想,男人想要娶的根本是他的媽,到底是把現在的老婆當成未來的看護?還是只想和子宮結婚?女子被異化為職業,或是器官。出於功能性。年齡騷擾的背後其實依然是一種輕賤。
就工作上而言,「女性因為年紀而在職場上遭受歧視」、「薪資與退休年限不平等」的現象豈止在日本,台灣亦所多見。勞動部所公布2018年「僱用管理及工作場所就業平等概況」調查報告便顯示,就業歧視情況以「年齡」因素最多。《聯合報》引用其中數據提到「其中以55到64歲的女性遭歧視比率最高」,你瞧,年紀似乎不曾替女人增加經驗,反而成為一個彈射鈕,時間到了,公司和社會就要把你發射出去。而如果你以為上述東京都知事「老太婆論」發言很誇張,我們的台北市現任市長也足堪比肩,他曾經說過:「重男輕女是生物的本能」、「當一個職業裡,女生的數量上升……,那就代表這個行業在沒落了」,兩座城市在這方面倒是很貼近,姊妹氣短,兄弟情深。
如果整個社會帶著敵意與恨意在看著老女人,最後就會出現彭佳慧的一首歌〈大齡女子〉。標題中性,不求冒犯,你看,我不說「老」,不說阿姨太太歐巴桑,我說「大齡」可以吧。但歌詞是唱「我們都曾經期待能嫁個好丈夫/愛得一塌糊塗/也不要一個人做主/想像未來可以手牽著手的路/相信緣份的人/好像就不會那麼辛苦……」,到了最後,大齡女子不要一個人作主,大齡女子若害怕未來辛苦,最好就是要好好嫁個好丈夫。
所以姥姥必須死。當女人年紀上升,歡迎加入大逃殺遊戲。整個台灣會努力冒犯你。年齡騷擾無處不在。
我們不要陳莎莉。不要滅絕師太
我們不要姥姥,不要容嬤嬤。不要陳莎莉。不要滅絕師太。電視劇上了年紀的女人經常的戲路就是帶珍珠項鍊穿旗袍,時不時用長指甲掐人手臂苦毒媳婦。所有人都希望女人老了以後成為慈祥的老婆婆。好像妳只有一種選擇,在失去子宮後,妳只能溫柔,妳只能照顧。如果不從呢?如果你以為自己有個性,你以為自己從此過了一個坎呢?那就是歐巴桑、大嬸、大媽的登場。
我們可以自問,什麼是「歐巴桑」或「大媽」?日常裡人們如何使用這些詞彙?我們到底怎麼稱呼中高齡女性?是大姐?阿姨?嬸?姨?歐巴桑?大媽?這些稱呼除了年紀的區分外,是否也包含價值觀判斷?
《年齡騷擾:「阿姨」、「大嬸」、「歐巴桑」為什麼被討厭?》作者田中光(台灣商務提供)
當你說一個人「飄出嬸味」的同時,當你說「絕對別變成歐巴桑」的時候,那意味的到底是什麼?只是單純的老?還是你會把箭頭指向「那些急的時候也可以搶進男人廁所的女人」?指向「捷運和公車上一個人佔兩個位置的女人」?指向「公眾場所扯開嗓子大聲喧嘩的女人」?指向所有的素顏上街?所有穿豹紋褲燙波浪捲,指向所有熱情洋溢在旅遊景點拿絲巾做飄逸仙女狀或是捻花飛天的婆婆媽媽?那時你怎麼稱呼他們?大媽?歐巴桑?大嬸?他們成了整個女性的「恐懼的總和」,是現代的姥姥,我們把我們的負面置放在他們身上,把對於個體所產生的厭惡歸結在群體上。有犯罪就讓警察來抓,如果不是犯罪,但就是討厭呢?就覺得不美,不上心,不能入眼呢?那就叫他歐巴桑,叫他大媽吧。這就是我們對於他們的宣判,對他們的懲罰。
年齡騷擾》的精髓在此,作者試圖探究對於「歐巴桑」的恐慌從何而來?這個社會又是怎麼定位「歐巴桑」這個詞彙?其實「歐巴桑」並不老,它從單純年齡的指涉變成如今「厚臉皮」、「不顧他人眼光」的形象,根據本書考察,乃是來自上世紀九零年代,因為堀田勝彥四格漫畫大紅,漫畫家結合了「歐巴桑」和恐怖電影「巴塔利安」──台灣上映時的片名是芝加哥打鬼──創造出「歐巴塔利安」一詞,漫畫以厚臉皮的中高齡婦女為主角描繪其種種誇張言行,一時社會廣傳,「歐巴塔利安」因此在1989年獲得『新語、流行語大賞』的流行語部門金賞。歐巴桑和厚臉皮、沒有女人味等形象掛鉤也由此穩固。也就是說,我們此刻在語用和概念上超越年齡而指涉破格行為的「歐巴桑」,其實是一種很現代的發明,歐巴桑沒很老,距今還很近。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一段話則是在作者做完「歐巴桑」一詞獲得流行語部門金賞的說明後,幽幽加了一句:「值得一提的是,獲得新語部門金賞的詞彙則是『性騷擾』。」文章到此句點,但那一巴掌打得多響,要一個怎樣的社會才會把「性騷擾」和將中高齡女性結合厚臉皮的「歐巴塔利安」同時並列為該年度流行語?而這樣的矛盾和分裂依然延續,性騷擾是騷擾,年齡騷擾就不是騷擾了嗎?
恐懼會招來恐懼,恐懼會鞏固恐懼
中文書名《年齡騷擾》並不是這本書的原名,事實上2008年内館牧子的小說《年齡騷擾》(エイジハラスメント)才叫這書名。田中光也引用了内館牧子小說中句子:「不管幾歲,都不要忘記當女人」、「女人一旦不在意男人的視線,就會被視為『放棄當個女人』……於是『不要忘記當女人』一直是所有女人憧憬的生活方式,但以結果而言,女人說出口的話反而束縛了女人」,這正是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它揭露一個結構,這個結構,骨子裡對女性抱著貶抑,它不知道怎樣安放中高齡女性,無法察覺價值,卻挑剔問題。不想給位子,乾脆就抽走椅子。於是他們發明男人與女人之外第三個物種,「歐巴桑」。讓「歐巴桑」承載這些厭棄和訕笑。男人可以坦然成為老爹,女人卻「不能忘記當女人」而要和「歐巴桑」對立。整個社會讓你以為努力就可以抗衡「歐巴桑」,是改變人生態度或體態、去做瑜伽、「不停投資自己」就可以不當歐巴桑。
但問題是,為什麼呢?如果這貶抑是附加的,當「成為女人」的標準是「男人的視線」,為何我們加入的,是男人的陣營,而不是去質疑這些附加的視線?天下前幾年所出版寺門琢己撰寫的《作熟女,不作歐巴桑》一書文案是「只要此刻開始醒覺,就能夠預防『歐巴桑菌』上身。」歐巴桑甚至是一種菌,被具體化厭惡至此,要除之而後快。如果歐巴桑是一種菌,帶來一種病,想要阻止自己變成歐巴桑就不是另一種病嗎?
台灣必須注意的是,作者點出,如果書中談到的年齡騷擾在過去就存在,那未來只會更嚴重,在日本是因為「少子化」的影響。女孩多半是獨生女,家庭關係結構變得單一,那些阿姨嬸嬸婆婆的稱謂可能只出現在課本上,於是當你有一天聽到人家這樣叫你的時候,那份衝擊與排斥恐怕更大了。而台灣也正邁向高齡化社會,我們的生育率是全球倒數第一,可見的未來是,年齡騷擾是不可避的,曾沛慈鏡頭前大喊「很多人說,沛慈飄出一種嬸味?」的畫面,會不停重播出現在我們所有人的人生一幕中,而這次,是由你我喊出。姥姥現在才出生呢,我們是「懼怕阿姨、大嬸、大媽」的新一代人,而且恐懼會招來恐懼,恐懼會鞏固恐懼,將來只會越來越怕。如果你問我怎麼辦?在這個沒有燕赤霞也不需要燕赤霞的年代,一切也許就是從閱讀這本書開始吧。去發現這其中歪斜的眼光,我們必須明白,敵人豈是姥姥?而是那個更大的,結構整個蘭若寺並讓我們以為本該如此且不可動搖的。
本文作者─陳栢青
1983年台中生。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曾獲全球華人青年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作品曾入選《青年散文作家作品集:中英對照台灣文學選集》、《兩岸新銳作家精品集》,並多次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獲《聯合文學》雜誌譽為「台灣40歲以下最值得期待的小說家」。曾以筆名葉覆鹿出版小說《小城市》,以此獲九歌兩百萬文學獎榮譽獎、第三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銀獎。另著有散文集《Mr. Adult 大人先生》(寶瓶文化)。
按讚加入《鏡文化》臉書粉絲專頁,關注最新貼文動態!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