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19.06.17 15:06 臺北時間

【香港反送中】在台港人心聲

不少在台港人也走上街頭,隔海聲援香港的抗議行動。
不少在台港人也走上街頭,隔海聲援香港的抗議行動。
過去曾有人以「港豬」罵不理會政治、以「搵食」作藉口,只顧吃喝玩樂的港人。台灣也有號稱「政治零分、經濟一百分」的熱門政治人物。香港近年的局勢發展卻告訴我們,你不管政治,政治會來管你,甚至開槍鎮壓你。
6月9日「反送中」大遊行號召了103萬人上街頭;6月16日,200萬香港人再次上街,創下香港回歸以來的歷史紀錄。過去,大家錯看香港人了,他們其實是勇敢的香港人!
有不少在台港人也隔海聲援香港的抗議行動,我們採訪了一些人,以下是他們的心聲:
林沛晞,21歲,學生
6月12號那天,我人在高雄,和朋友一起辦了小型的聲援活動,現場來了500人左右。我們在現場觀看直播,完全沒料到會出現那麼嚴重的衝突,嚇呆,也哭了,最後哭著用二十幾分鐘,把我已經寫好的聲明稿都改掉。
我是在香港回歸的幾天後出生,人生沒有經歷過非一國兩制的時刻,所以真的很害怕,怕香港會失去司法和自由。雨傘運動時,我才高三,不能做什麼,但現在可以想,到底要怎樣讓這個鐵石心腸的政府回頭?即使已經無計可施。
我不了解台灣的政治,只能用我們用血淋淋的例子來跟台灣人說,今日香港,確實可能是明日台灣,請慎選你們的總統。
林沛晞。(李振豪攝)
冼京澤,19歲,學生
我不相信送中條例的修改,我相信,這只是個開始,沒有守住,之後就是一連串的改變。所以香港人才會終於覺醒,走上街頭吧。
面對香港發生的事,我的心情其實很複雜,第一,我從小的志願就是當警察,但6月12日看到警民衝突,我想警察已經不再是令人尊敬的職業了。
再者,我的父母其實在中國做生意,一直以來,他們都不讓我參與類似活動,包括雨傘學運,就算我很想去,就算學校老師也公開鼓勵,還是不允許。其實我今天(6月16日)在台灣撐香港,他們一定也是擔心的,但我還是決定走出來。
冼京澤。(李振豪攝)
蔡思宇,20歲,學生
6月12日香港警民衝突時,我就站在最前面。我自己是被催淚瓦斯噴到,第一時間的情緒是憤怒,尤其是親眼目睹10米以外的人被布袋彈打到時,真的沒辦法想太多,只能趕快把沒有那麼多政治參與經驗的朋友,帶到別的地方。
要一直到安靜下來後,才知道害怕。我也終於理解,為什麼有些上一輩經歷過威權壓迫的人,會這麼恐懼發聲。這幾年,我慢慢感覺到香港在改變,而且好像找不到樂觀的理由。
我在台灣念書,沒有趕上6月9日的遊行,但11號就決定買機票回去,這幾天才回台灣。那時,我還開玩笑跟朋友說,我知道回去也爭取不到什麼東西。我和我身邊的人也可能被警察打,但我回去和朋友站在一起被打,也比在台灣什麼事都做不了,來得好。
蔡思宇。(李振豪攝)
鍾慧沁,45歲,餐飲店老闆
我心情很難過,看到香港的狀況,覺得無法到場很無助。我焦慮自己能在台灣做什麼?我先響應香港藝文圈絕食行動,30小時沒吃東西,也受基進黨和台權會邀請去分享,我還接到公視《有話好說》的通告,立刻放下工作,(從台南)坐高鐵上台北,週末甚至自發舉辦反暴力音樂會,我有機會為香港人發聲,就有責任去把話講清楚,雖然這些都打亂我的日常,但能為香港人發聲才是最重要的。
鍾慧沁。(鍾慧沁提供)
Ricky,41歲,餐飲業
看到香港反送中遊行,我心情激動也蠻感動的。激動的是2014年雨傘運動警方只有催淚彈,但這次出動橡膠子彈、布袋子彈等更高配備,現場畫面讓人覺得很悲哀,香港人打自己人,警方抓一些市民來圍毆,有沒有搞錯,他們是香港人嗎?感動的是這次有這麼多香港人關注這件事,我之前很擔心香港人會為這種不平等法律站出來嗎?沒想到103萬人站出來,原來現在香港人對政治沒那麼冷漠,視而不見。
Ricky。(Ricky提供)
IVAN,24歲 ,學生
今天(6月16日)我哥哥、很多朋友都會出來站出來遊行。很多朋友在香港抗爭,我在台灣也找到一個渠道,為他們加油,我想對他們說:「香港人加油,我在台灣會出撐住你們。」林鄭一定要下台,12日看到警察開槍打人那一幕很驚訝,很痛心疾首,我們這麼引以為傲的香港居然會發生這種事,我恨我自己不在現場,沒有參加當天的示威,我很沒用啊。
IVAN。(李桐豪攝)
阿謙,23歲,學生
看到警察打人的那一幕覺得超現實,覺得不可置信,但更可惡的是還有人還出來帶風向,顛倒是非。事實就擺在眼前了,我對香港朋友說,大家支持反送中,不是政治立場的問題,這事關相關的存亡,平常很少對政治發表意見出聲的都站出來。一個人的聲音很小聲,但大家一起已經可以讓世界聽到我們的聲音。
阿謙。(李桐豪攝)
KATTY,20歲,學生
我的朋友今(6月16日)會在香港遊行,這一次一定要把提案撤掉,它太害人不淺了,政府一定要為這件事負責,林鄭下台。我想跟香港的朋友說加油,我們會跟你們永遠站在一起。我也要對那些對人民開槍的警察說,你也是香港人欸,這件事跟你自己也有關係,你就算出事一樣會被送到中國的監牢,你也不能置身事外。
Katty。(李桐豪攝)
阿MO,27歲,學生
上週看直播,沒有想到有那麼多人為了同一件事站出來,香港有七百多萬人口,幾乎每七個人就有一個人為反送中挺身而出。今天(6月16日)家人都出來了…..謝謝你們的出現.....不要說了啦,我希望大家都安全。
阿MO。(李桐豪攝)
巫雲鳳,年紀保密,藝術家
我本人非常討厭濫用「媽媽」兩字的稱謂,例如:園長媽媽、校長媽媽、市長媽媽(盧秀燕).....因為這是性別刻板印象的表現,也是偽善、掩飾獨裁教導管理孩子的方法。林鄭把政府和年青人的關係比喻成「母親教兒子」(慈母論),更令人噁心!因為她「以愛之名」進行情感勒索,勒索對象是孩子的媽媽們,並示範如何教導「任性」的孩子;用天下沒有不是父母的慈母管理法(加眼淚)掩飾「狠心後母」的形象,和合理化她暴力的行為。我只想問問她:「你身為一個母親,會用催淚彈、殺傷力的橡膠子彈和布袋彈去教導你自己的小孩嗎?會用暴力處理你小孩的『任性』嗎?」
巫雲鳳 。(巫雲鳳提供)
相對的,催淚彈前的女士,她是「以愛之名」用自己的肉身保護現場所有的孩子,這種能量和勇氣是出於真正的「愛」,出於對香港的情感和同理心。我真的很感動很佩服,因為我們的年紀相近,我的孩子也跟現場的孩子年紀差不多,但我在台灣卻什麼都做不了!
我看到林鄭穿套裝在攝影棚落淚的慈母形象就很火大,林鄭是用暴力鎮壓捍衛自由的年輕人,用警棍棒打出乖順的孩子。催淚彈前的媽媽是用愛與勇對抗暴力,保護現場的孩子。我看到這位媽媽的影片我就掉眼淚,不敢點閱重看。我非常感謝勇敢捍衛香港未來的年輕人,自由真的是要靠自己爭取的,請保重,來日方長。
我深感抱歉,我在台灣,無法像勇敢的香港媽媽們支持和保護這些香港的孩子。
梁匡哲,25歲,中央大學亞際文化研究碩士生
12日警察開槍打催淚彈,我有一些朋友在現場,只能逃跑,但他們很堅定又跑回去,我在台灣只能傳訊息加油。其實香港政府真的有跟市民對話的機會,但沒有,直接就用暴力了,還抓學生,這太過份。林鄭月娥說她是媽媽在教小孩,這樣講不對,政府跟市民不是親子關係,她的情緒哽咽,表示中國政府對她造成很大的壓力,香港被中國控制得很厲害,不是民選的政府,就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梁匡哲。(陳昌遠攝)
SaSa,20歲,大學生
9號那天我走出機場,感覺香港好像很平靜,但手機的IG訊息爆了,都在呼籲香港人上街頭,還有人製作長輩圖,希望老人上街跟我們走在一起,因為我們年輕人無法再相信政府了,沒想到12日之後警察開始抓學生,現在大家開始刪除網路的串聯資料,怕被抓走後害到別人。我想對台灣人說,請幫我們連署、聲援,因為害怕中國,我們網路的聲量越來越小了。
SASA。(陳昌遠攝)
SASA的長輩圖。(陳昌遠攝)
潘煜熹,36歲,工程師
12日我一個朋友不小心站得太前面,被警棍打到頭流血,幸好他很幸運,只挨一下,他不是暴民,上街的一百萬香港人也不是恐怖份子。香港人其實有一種被溫水煮青蛙的感覺,沒有真正的民主,被禁止發言,選舉是中國政府給的假相,都很假,這讓香港人很失望。爭普選失敗了,發起雨傘運動者也被關了,在遊行之前,香港人一直關注送中條例,但得不到政府回應,是香港政府把人民逼到絕望的地步。
潘煜熹。(陳昌遠攝)
萬先生,46歲,設計師
送中條例可以引渡到中國是很恐怖的,林鄭月娥現在說暫緩,我不相信,雨傘運動她跟學生談暫緩,最後條例照過,她還沒做特首時,處理都更對居民說暫緩,但還是硬拆,她的記錄太壞了,背後又有中國給壓力。我想對香港人說,這一次是我們香港人最後的抗爭,雖然很絕望很難過,不過絕望中仍要反對,仍要說出我們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情。
萬先生。(陳昌遠攝)
譚永林,29歲,服務業
我來台灣8年,感覺台灣真的自由很多,今天(6月16日)到台灣立法院前,是想表達我支持反送中運動,也反對警察使用暴力,所以我站出來。我在香港的網路論壇看到香港警察武力鎮壓的新聞,因為家人跟朋友也有參加遊行,我很擔心,打電話知道他們平安我才安心。拍照我不能露臉,因為我很懷念燒鵝瀨粉的味道,回香港都會吃,萬一變黑名單我就吃不到了。
譚永林。(陳昌遠攝)
Winky,23歲,學生
來台4年,身邊有對政治冷感的台灣人,我都會告訴他們,可以投票表達意見的時候一定要珍惜。「送中條例」讓香港人對政府和特首失去信任,沒有信任,又怎會同意?香港是我的家,不管再危險,我也要把家救起來,雖然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下個月我就要回去香港,我要站在最前線,為我喜歡的地方努力。反正是最後一戰了,寧可賭一把,也不願做牢裡乖巧的綿羊。
Winky。(黃文鉅攝)
阿堂,22歲,學生
香港再也不是香港了。不敢相信,手無寸鐵的小市民會被警察用子彈射眼睛、被警棍敲到頭破血流!前陣子,外婆叫我不要回香港,但我很想回去跟大家一起衝,我不能眼睜睜看著家人陷入危機。我只能呼籲台灣人,這是你們最後的機會,可以用選票改變國家,改變這一代和下一代的未來,否則遲早跟香港一樣。2年前剛來,我很羨慕台灣比香港民主自由,但我發現台灣也快要轉變了,接下來我不知道還能逃去哪裡?
阿堂。(黃文鉅攝)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0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