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3 06:30 臺北時間

穿鞋不如光腳? 研究發現足部老繭或比穿鞋更能保護膝關節

穿鞋不如光腳? 研究發現足部老繭或比穿鞋更能保護膝關節
習慣光腳走路的人足部會自然長出厚厚的老繭,這些老繭能夠在遇到不平整或易滑倒的路面時提供保護。此前有觀點認為,較厚的老繭會降低足部敏感度,而現代人穿的鞋子在某種程度上提供了類似的保護。
但近日 Nature 線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挑戰了這一觀點。最新研究指出,足部老繭能夠保護赤腳走路的人的足底,但不會影響足底敏感度。相比之下,穿有軟墊的鞋子反而會降低足底敏感度,並影響走路時足部傳至關節的衝擊力,可能對膝關節和臀部運動造成影響。
 
「我們建議孩子們赤腳走在潮濕的草地上,目的是為了刺激傳入神經的發育。」共同領導該研究的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人類運動教授 Thomas Milani 說。
不過,穿鞋走路時機械負荷的變化究竟會對骨骼產生哪些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這項研究結果也並未證明,赤腳行走一定比穿鞋更健康。

老繭的進化與鞋子的出現

人體能夠適應外界環境而做出相應的調整。比如鍛煉得越多,我們的肌肉就會越強壯,骨骼也會對增加的負荷做出反應;用手幹活越多,手上的皮膚就會變硬變厚;腳也是一樣。
大約 600 萬年前,人類祖先開始直立行走。從那時起,古人類已經將他們的腳作為他們與地面唯一的接觸點。作為哺乳動物中為數不多的兩足直立行走動物,人類的腳承受了更大的壓力和磨損,而赤腳走路的腳底會長出又厚又硬的胼胝,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老繭,它能夠很好地保護赤腳走路不受傷害。
相對而言,人類穿鞋子還是一種比較新鮮的事情,人類最早的穿鞋現象可能出現在數萬年前,在那時也只是簡單的涼鞋或軟皮鞋。今天十分普遍流行的厚底鞋和高跟鞋則是工業革命的產物,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平底鞋、細高跟鞋和運動鞋的出現只是蜉蝣式的曇花一現。
(來源:Pixabay)
如今,除了晚上睡覺,我們每個人幾乎每時每刻都會穿鞋。穿鞋讓我們很好地避免足部與地面的接觸,也讓我們的足底保持光滑柔軟。當偶爾光腳走路踩到小石子時,很多人已經很難忍受那種酸爽痛苦的感覺。
從某種程度來看,鞋子的出現,「模擬」了數萬年來人類腳底胼胝這種天然「鞋子」的保護作用。但與人類數萬年來保護足部而進化出來的解決方法相比,鞋子會比老繭對足部有更好的保護嗎?
這也是哈佛大學進化生物學家 Daniel Lieberman 和他的同事想要解答的問題。

繭還是老的好?

為了探究足部老繭在保持接地和舒適性方面與鞋子有何不同,Lieberman 的研究小組及其在德國和非洲的同事對肯亞西部 81 名成年人和 22 位美國成年人腳上老繭厚度和硬度以及足部敏感性進行了研究。
和預期的一樣,研究人員發現習慣光腳走路的人比習慣穿鞋走路的人擁有更厚更硬的老繭。通過超聲測量,研究人員報告說,通常赤腳的人的老繭比通常穿鞋的人厚約 30%。
但是,當研究人員用一種對皮膚施加壓力的小裝置測量參與者腳底的敏感程度時發現,足底老繭厚度並不會改變足底神經的敏感度,腳上有老繭的人對腳撞擊地面時的感覺一樣強烈。
典型的腳後跟和第一蹠骨頭愈傷組織厚度超聲成像,這兩條明亮、高回聲的線是表皮的表層和深層邊緣(來源:Nature)
非常厚的老繭可以像鞋子一樣阻隔熱或尖銳的物體,提供舒適、安全的走路體驗。而與穿鞋不同,哪怕有很厚的老繭,光腳走路時腳上感知地面差異的感受器仍然能夠向大腦傳遞信號。
眾所周知,我們的腳底非常敏感,腳底按壓能夠產生非常愉悅或酸爽的感覺,比如赤腳走在沙灘上時的舒服感覺,或者踩在鋒利的岩石上時的疼痛感覺。
足底的這種敏感度是十分有用的,我們身體可以利用這些足底感受資訊來微調我們的姿勢和步態,就像我們敏感的指尖使我們能夠精確地操縱物體一樣。如果這些足底皮膚感受器不能正常工作,人們的平衡或步態就會出現問題。
研究人員認為,厚厚的老繭之所以能保持敏感性,是因為它們的硬度使得來自地面的機械刺激能夠傳遞到皮膚的深層,而皮膚深層正是關鍵的機械感受器所在。
此外,研究人員使用跑步機設備進行了一項實驗來量化走路時地面衝擊力,結果發現,穿鞋走路會減輕走路時對腳底的衝擊力,但最終會給關節帶來更大的力量,並可能對膝蓋和臀部的健康產生影響。即使用不加襯墊的鞋子來模仿像老繭一樣的足底,這些鞋子也不能準確地反映出腳部撞擊地面時老繭的保護效果。

穿鞋還是光腳?

光腳走路形成厚厚的老繭,是生理上的正常狀況,在一些地區的民族部落中,就有很多仍保持赤腳行走的人。
習慣赤腳行走的人在大多數地形上行走時沒有疼痛感,而穿鞋行走的人在赤腳行走時會感到疼痛。一些研究也發現,光腳走路的人的腳可能比那些習慣穿鞋的人的腳更健康,一些足部疾病,如拇囊炎和足弓塌陷,的確在喜歡赤腳的人身上很少見。
但是,儘管有進化基礎,赤腳行走並不是每個人的最佳選擇。患有神經損傷、血液迴圈不良的人,既不應赤腳,也不應讓老繭積聚,如果需要還要人為清除老繭。比如對於糖尿病患者,老繭可導致潰瘍。
(來源:Pixabay)
當然,即便是對於正常人來說,光腳走路可能比穿鞋對腳和膝關節更健康,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赤腳也是十分不方便的,況且形成和保留厚厚的老繭對於很多人來說也並不美觀。
而且古代的赤腳人類並沒有在熱瀝青和其它現代地面上跑來跑去,習慣赤腳走路的現代人可能有更高的創傷風險,而鞋子能比老繭提供更好的保護。
所以,鞋還是要穿的。Lieberman 就表示,「我不是反對穿鞋,我並沒有告訴別人赤腳跑來跑去。」
研究人員也認為,穿底部較薄、較硬、沒有軟墊的鞋,或許能提供類似於厚胼胝的保護和敏感度,既可以提供額外的防磨損保護,還可以提供大量的觸覺刺激,走路時對膝關節的衝擊影響也更小。
本文係由DeepTech深科技授權刊登。原文連結:穿鞋不如光脚?研究发现足部老茧或比穿鞋更能保护膝关节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0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