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19.10.18 21:36 臺北時間

秋水離人 林懷民的最後一隻舞

《秋水》是林懷民卸任前最新也最後的作品。
《秋水》是林懷民卸任前最新也最後的作品。
如果林懷民沒有像宮崎駿那樣反反覆覆的退休和復出,秋天的《雲門舞集X陶身体劇場》大概我們能看到他最後的手筆了。
新作是2個舞團,3個編舞家的聯合演出。宣傳海報是陶冶、林懷民和鄭宗龍的眼睛特寫,其中最狂野,最銳利的眼神當屬林懷民-那是1977年,雲門草創4年,30歲林懷民的眼神。攝影可以將時光喊停,把編舞家最好的青春定格,但舞作不行,那是34歲的陶冶,43歲的鄭宗龍和72歲的林懷民的同場較勁了。
這個被林懷民戲稱三合一的作品是這樣來的:2017年,陶冶帶著陶身体劇場到雲門演出,他和與鄭宗龍私下抽菸,聊得很快樂,陶冶說:「宗龍,你哪天到北京來給我們編個舞!」宗龍想都沒想,就說好,但前提是陶冶也要到雲門來編個舞。林懷民後來知道了,以為是兩個鬧著玩的,再三詢問,確認兩個人是認真的,自己就了兜上來。
林懷民(右起)、鄭宗龍和陶冶日前在兩廳院記者會為新作宣傳。
陣頭出身的鄭宗龍《乘法》,雖然是和北京的舞者合作,但作品仍有明顯的辨識度。他說陶身體舞者的運動是一種圓的對話,但加入了手、腕、足、踝等身體等關節的活動,企圖打破了運動的連續性,然後再藉由身體不同節點的扭轉組合跟四肢軀幹的位移結合起來,舞者的身體在范懷之充滿皺褶的舞衣中層層疊疊,千變萬化如同小時候背誦的九九乘法,從一開始,繁衍出無限大的世界。
對比鄭宗龍的繁複,陶冶《12》則是一種極簡。舞者們挨著潔白如宣紙的地板,拐、滾、翻、扭、疊,如同作畫。舞作的靈感來自他早年去瑞典巡演,潔白無暇的雲朵川流不息地駛向遠方,他放空自己,遙望天空長達4到5個小時,「這是一個很有詩意的記憶,在我覺得雲門就是這樣的存在,我覺得雲門舞者們的身體,那麼多的圈,那麼多的圓,這和我們陶身體去尋找身體的圓有甚麼樣的契合?所以我用十二段獨舞來表達,把每一個舞者身體上的圓看得清清楚楚,無處遁形。我希望觀眾看到兩個舞團對圓不同的體驗。」
陶身體的舞者段妮詮釋鄭宗龍《乘法》。
陶冶的舞作名稱恆常呼應台上舞者數目,以《12》名之,自然是舞台上有12個舞者。2008年,23歲的他創陶身体劇場,從《2》一路來到《9》,一下子跳到《12》,舞作彷彿年輪一樣,一圈一圈加上去,沒有哪個創作者比他更渴望改變,故而28歲的他曾在受訪這樣說過:「我現在的問題就是太年輕了,在任何場合任何環境裡我就是最年輕的,沒關係這是需要時間的,我也不荒蕪,反正做事情是最重要的。」
陶冶的創作靈感來自瑞典天空的雲彩,林懷民的《秋水》靈感則是京都修學院離宮旁的溝渠,「我不像他們這樣用功和認真。我是2015年去京都看到一個水溝,很感動,回來我們籌備募款餐會,要排一個短短的舞給捐款人看,我就想說來跳這個吧,請人去京都拍水溝的畫面,排舞時間2個禮拜,很輕快地把他做掉。募款餐會演出一場,題目就叫做《秋水》。我們以為這個事情就過了,但由於他們抽菸,抽出這個節目,兩個人時間有限,能排的作品都短短,我都兜上來。」
雲門舞者范家瑄詮釋陶冶的《12》。
相較兩個年輕後輩作品的生猛和企圖心,即將退休的編舞家,和周章佞黃珮華等即將退休的舞蹈家,《秋水》顯得如此古典而優雅,在佩爾特《鏡中鏡》的配樂中,舉手投足都有戀戀不捨,「有人說這是依依不捨,留連忘返,夕陽無限好,但排這個作品的時候,沒有人宣布要退休,但抽菸的結果命定這樣的結果,這是觀眾的權勢 ,今天說了很多 但都無法取代身體腦子看到的感覺,還是希望觀眾進劇場,希望大家喜歡這個作品。」
這一頭年輕藝術家渴望時間帶來改變,那一邊老去的藝術家倒數著最後的時光。這是他最後一次為舞作宣傳了,重新再版的《跟雲門去流浪》書腰就寫著:「2019年底林懷民卸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錯過再也沒有的親筆巡演日記」
新版的年輕的陶冶渴望時間帶來改變,但也有像是林懷民這樣藝術圈的待退弟兄,問他對雲門的規劃和期許?「這你要去問鄭宗龍,我今年12月31號就下班啦。」
★《鏡週刊》關心您:抽菸有害身心健康。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2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