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9.12.24 06:04 臺北時間

【當機器取代人(中)】自動化倉庫的「細微管理」 「人」像機器人一般被操到極限

機器人不只取代勞工,也改變了人類的工作條件。(東方IC)
機器人不只取代勞工,也改變了人類的工作條件。(東方IC)
「只要不斷優化生產流程,就能線性遞增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這樣的一個假設,有著根本上的謬誤,」伊利諾大學研究人員在一篇勞動研究報告中寫道:「因為任何正面效益,都有可能被安全與健康上的危害抵消掉,或是因為過勞,使人員流動率過高,而得不償失。」
有關機器人將奪走人類工作機會的坊間報導,過去幾年傳得沸沸揚揚;而經過初期的恐慌與一段時間沉澱後,伊利諾大學的兩名教授不久前親自前往美國數十座倉儲物流中心,與倉庫主管與工作人員訪談,實地了解業界引入自動化的進度,與其所造成的影響,結果發現以現今機器人技術而言,能否完全取代人工,仍屬未知,相關的討論有可能是過慮了。
但報告中同時提出另一個比勞工被取代更讓人憂心的問題:就在這一刻,許多勞工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已經因為機器人的介入,而日益惡化,工作壓力倍增。
研究人員發現新科技雖然讓工人免除了大多數粗重工作,卻也在同時增加了「整體」工作負擔、緊縮了勞工的自主範圍。
舉例而言,在高度自動化廠區內,由於員額減少,人與人的互動隨之減少,人員相互協調合作可能性也隨之消失,喪失了原本可能改善效率的環節。
但類似亞馬遜機器人配送中心這種自動化倉庫,對人類勞工最大的衝擊還是它「前所未見的細微管理(micromanagement)」,把工人的一舉一動都擺在放大鏡下檢視。
倉庫裡幾乎無所不在的攝影機和監測器,隨時追蹤工人的動態,從「拿起商品」、「掃描條碼」「揀選貨物」、到最後「放入籃子」,都被攝影和紀錄,存入資料庫,或及時傳送到後端倉儲系統軟體,進行監控和分析,再反饋給主管或員工,隨時提醒績效如何,以達激勵或催促改善的效果。
亞馬遜甚至為倉庫員工設計了好幾套「類電玩」績效競賽軟體,模仿「俄羅斯方塊」或「超級瑪莉歐」,只要工人完成一套產品包裝出貨,就能獲得積分。亞馬遜聲稱透過這種「電玩化」機制,可以提升工作動力,避免枯燥無聊。
但亞馬遜未對外說明的,是此一機制無形中也對員工形成了壓力,驅策工人為了追求表現或證明自己的能力,不斷加快工作步調,甚至因而過勞。
「我們幾乎被操到了極限,事實上,我的健康真的亮起了紅燈,」一名前任亞馬遜倉庫員工Eric Guillen對媒體表示:「我23歲就得了疝氣,倉庫那套演算法不斷拉高績效目標,迫使我們拚命工作。」
資料來源:Vox, New York Times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2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