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2.03.15 05:58 臺北時間

鑿碎的部落 亞泥礦場爭議半世紀

經過多年運動抗爭,原民逐步落實諮商同意權利,過程卻顛簸跌撞,玻士岸部落2月雖然就亞泥案進行投票,投票卻處處有亞泥介入的痕跡。
經過多年運動抗爭,原民逐步落實諮商同意權利,過程卻顛簸跌撞,玻士岸部落2月雖然就亞泥案進行投票,投票卻處處有亞泥介入的痕跡。
亞泥新城山礦場,是原住民土地上時間最久、規模最大、影響與傷害最深的開發案。去年9月,最高行政法院以亞泥採礦未徵詢部落同意為由,撤銷亞泥的礦權展延許可,部落對亞泥支持與否,成為礦場是否能繼續開發的重要關鍵。
20年前,原民會將居住於富世村內、立霧溪沿岸的6個太魯閣部落劃為「玻士岸部落」,是有權依法對一旁新城山上的礦場行使諮商同意的組織。2018年2月,亞泥同意進行部落諮商同意程序,部落成立「玻士岸部落會議」,為諮商同意建立各項討論及決策機制,如諮商投票前應組成專案小組研究投票事項,針對議案進行2次以上會議討論,舉辦公聽會等,希望落實上代族人未能享有的知情權利。
儘管如此,部落不見得能真正自主。「用投票決定企業是否可以開發,容易變得像地方選舉…當一個小部落面對大企業,族人的投票意向,會受很多外在因素影響。」同為太魯閣族人的台大社工系教授Ciwang Teyra含蓄地說。
確定進行諮商同意程序後,2018年,亞泥在富世村集會所旁成立「亞泥服務中心」;家戶開始收到來自亞泥的房屋修繕及水電補助;部落裡的年輕人,也被亞泥找進廠區上班。富世村長邱金成說:「以前亞泥沒什麼在敦親睦鄰,現在釋出很大的善意,村民都有感覺到。」
今年1月,部落會議宣布,2月12日將針對亞泥使用183公頃原住民保留地繼續開發一事,舉辦諮商同意投票。投票前,亞泥在既有的10項利益分享外,又「加碼」11項回饋項目,包括結婚及生育禮金、學生獎學金、上學交通車等。根據亞泥於部落發送的宣傳手冊,每年新增的回饋金額超過900萬。
「這些都是族人很實際的需求阿,像別的部落,年輕人國中就結婚生小孩、還生那麼多個,怎照顧?在我們這,亞泥給的急難救助,又有校車、獎學金、課後輔導班,都很有幫助。」我們找到一位在亞泥上班的族人,他為避免糾紛,小心保護身分,堅持以「部落族人」稱呼自己。
今年43歲的「部落族人」,在富世村出生長大,他個性誠懇,待人客氣,又勤於參與部落和教會活動,是部落的中堅代表。早年他的父母在亞泥外包商工作,領有固定月薪,讓他持續升學,成為村裡少見的大學生,至於他的同學,多在國中畢業後就簽志願役入伍,「他們爸媽做農,沒有賺錢,國中畢業就要找工作了。」
「部落族人」喜歡爬山,婚後為了照顧小孩,不再上山,如今每天徒步從家裡走到亞泥大門上班,做為補償。他的生活被2個小孩佔滿,採訪期間,他為參與孩子的學校活動,幾度婉拒受訪,一次家長會後,我們好不容易通上電話,講到教育,他淘淘不絕:「部落的孩子滿多都是隔代教養,國中就結婚生小孩,要脫貧一定要靠教育…公司裡比我老一輩的員工,孩子都去外地唸大學,我也想這樣,在亞泥上班,工作很穩定,就可以把小孩栽培得很好。」
若有天亞泥離開、該怎麼辦?他反覆確認我的問題,似乎無法想像這個情境:「那工作去哪找?都去鄉公所當約聘嗎?去外縣市工作,孩子誰顧?是不是要隔代教養?部落的問題就是很多纏在一起。」對「部落族人」來說,生活像是層層向上堆砌的疊疊樂,一旦鬆動亞泥那塊積木,高塔就會瞬間傾倒。
除此之外,亞泥也填補偏鄉資源及公共建設的空缺。「部落族人」說,颱風之後,路坍樹倒,相較鄉公所推來推去,亞泥會立刻派重機具清理,一天就搶通道路,族人能立刻去花蓮上班。而對家就住在礦場下的他來說,比起礦務局,亞泥才是礦場安全實質的守護者:「萬一他們離開,上面礦區發生什麼事,根本沒人處理。」
採訪最後,「部落族人」告訴我,他也是地主後代、礦場內有當年爺爺「拋棄」的土地,但像他這樣的部落青年,並不清楚當年土地移轉的過程,只知道現在礦場土地是國家的,部落因此有權諮商投票、共享利益,政府也承諾之後要歸還土地,已是很好的進展。
部落投票前3天,行政院公布亞泥新城山礦場租用原民土地真相調查,報告指出,遠東集團早期與黨國關係密切,以當時的政治命令高於法律規範的方式,未經太魯閣族人合意,卻取得蓋印章的同意書、拋棄書等必要文件,過程忽略文化脈絡差異、及族人對殖民者語言掌握能力不足,沒有坦誠且細膩地與居民溝通。
報告內容細細爬梳50年來的土地糾紛,負責撰寫報告的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系副教授陳毅峰說,調查過程可見不少行政瑕疵及錯誤,但調查小組非司法機關,加上亞泥也是小組成員,若稱違法、恐難被亞泥接受,結論終以「尚無發現不法情事、需由司法或監察機關調查認定」做結。然而2月9日行政院發布新聞稿,將報告結論簡化為「查無不法」,隔日亞泥欣然回應:「感謝真相調查報告還亞泥公道。」
2月12日一早,富世村的集會所便有人忙著搭棚擺桌,場外烤香腸、賣玩具攤車聚攏,像場大型園遊會。為了鼓勵族人投票,亞泥準備800份免費便當及礦泉水,長桌上餅乾零食定期補充、吸引小孩留在會場,一旁巴士引擎發動,準備接駁投完票的族人,至服務中心領取「紀念品」。
下午2點,5、6名地主如敢死隊般,拿著小蜜蜂麥克風走入會場,要求中止投票。他們除了控訴部落會議未按章程確實說明投票內容,族人不見得真正了解亞泥採礦利弊;更擔心土地還沒拿回來,若投票結果同意亞泥續存,等於失去談判籌碼。
部落會議幹部強調程序一切合法,照常投票,一旁原民會及礦務局官員也未置一詞,漠然端坐。地主高聲抗議,部分支持亞泥的族人跳上桌與地主對罵,嘶吼:「我們也要生存權!」數十名警察將抗爭者層層圍起,坐在我身旁的阿嬤不耐煩地揮舞手中的投票通知單:「他們還要鬧多久?中午來拿便當就等到現在,我想回家煮飯了。」我們跟著投完票的族人走出會場,亞泥服務中心前,只要出示投票後拿到的票根,即可拿到一袋價值千元,裝著米、沙拉油、醬油、洗衣精等的「紀念品」。
下午5點,開票結果出爐,部落以294票比45票的壓倒性差距,同意亞泥礦場開發。場外放起慶祝投票通過的鞭炮,人群散去,田明正跳上講台發言:「我們接受這個結果,但還沒有結束,亞泥用這種小小的福利來騙我們,得票很不光榮,現在盡量得意,將來我們還是會繼續上街的。」另一位地主鄭文泉則悽然關上麥克風:「田姐前面做了那麼多運動,打官司,拿到諮商同意權,磨出好幾把刀給部落,沒想到部落反過來聯合財團砍我們一刀。」
部落流傳,若諮商結果不同意,亞泥就會關廠離開,投票後一週,我們造訪部落,問起投票,路邊午睡的老人難以理解我們為何對結果有意見,不耐煩地說,小孩都在亞泥上班,如果不同意,公司關掉,工作怎麼辦?當部落現實生活與亞泥緊緊纏繞,來自政府和企業的說明又過於片段,投票選項的利弊被過度簡化至事關個人存續,該投哪張票,或許早已不言而喻。
58歲的陳孝文,是投下不同意票的族人之一。這天他在馬路另一頭的行動咖啡攤車旁向我們招手,一頭白髮加上魁梧身材,充滿威嚴,說起投票結果,瞋目豎眉:「現在(亞泥)反而像在脅迫我們,沒什麼自由欸。」脅迫指的是關廠:「他們(指亞泥)跟族人說,如果不支持亞泥,就會關廠,族人就會沒工作,但懂的人就知道,《礦業法》沒有修,他是不可能關門的啦!」
陳孝文在亞泥工作30年,4年前才退休,他剛進亞泥上班的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亞泥1年獲利60億元,員工年薪加計獎金可破百萬元,陳孝文經濟無虞,工作之餘參與反亞泥自救會及反國家公園等原住民運動,因此熟知《礦業法》《環評法》等礦場法規。他帶我們來到他家,家中二層樓的透天厝拉皮裝修、鑲上紅磚,在一排排暗灰水泥砌的平房間顯得格外突出。
早年他的祖父在不明究裡狀況下將地租給亞泥,他認為亞泥來到部落採礦對族人不利、取得土地也不正義,但退伍後回鄉,沒有其他選擇,仍是考進亞泥。「工作歸工作,我進亞泥也是靠自己啊,沒有做錯什麼事,如果是土地歷史不正義,當然還是支持自己族人嘛。」像是要平衡這樣的反差,他強調自己因族人身分,在工作上飽受歧視:主管規定族人使用對講機,不可以族語交談;族人薪水獎金不如漢人,出去玩還常被主管要求買單,升遷機會也比漢人少。
退休後,陳孝文少了員工包袱,經常公開發言,要求亞泥和部落平等對話,卻被亞泥列入黑名單,「後來他們又說我是叛徒,我說我是亞泥的叛徒、還是族人的叛徒?怎麼樣我都是會站在族人這一邊吧!」但其他人卻不見得和陳孝文有一樣的餘裕:「我最好的朋友之前都會跟我一起抱怨(亞泥),後來他兒子畢業要找工作,進了亞泥,沒多久他就站去亞泥那邊了,他說他很無奈。」
玻士岸部落面對企業的矛盾與衝突,是所有台灣偏鄉城鎮的縮影。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系副教授陳毅峰說:「當部落相對貧窮,為了爭取工作機會,必須做出選擇,這是發展模式下位處經濟邊陲地帶的悲哀…要堅持環境保護、或守護祖先土地,哪有那麼簡單?尤其亞泥刻意用了一些公關資源,三不五時提供資源,或補助一些活動,就足以對部落產生巨大的影響,也能造成部落裡不同立場的對立。」
諮商投票看似將決定權還給部落,但族人卻不見得享有自主決定的空間。「50年來,部落族人的生活經驗大多和亞泥連結,雖然知道土地重要,卻沒辦法想像取回土地會如何影響接下來的生活,這樣的斷裂,是殖民的結果,」台大社工系助理教授Ciwang Terya認為,除了必須修改諮商同意辦法,根本之道,仍是發展地方產業,部落經濟自主,族人才能奪回主體意志:「部落不用依賴政府跟企業,就不用擔心投了跟企業立場不同的票、會影響個人存活。」
退休當天,亞泥頒給陳孝文刻著「情誼永固」四字的獎牌,如今被他鎖進床頭櫃深處,不願示人。在我們的請託下,他勉為其難拿出拍照,又特地要求不要讓他站在亞泥大門前,以免尷尬。拍照前,他悠悠地說,與其談論亞泥,他更喜歡討論如何發展部落、在地創生:「我們需要亞泥,是因為沒有其他工作機會,亞泥一直說共存,可是都只是口號…以前國民黨給族人的觀點是,只要給我們什麼就好,沒有要輔導我們,也沒有要讓我們自主,我有時候甚至會很生氣,難道亞泥不給資助,我們就會餓死了嗎?」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1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