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2022.10.14 13:51 臺北時間

【醫材要打國際盃1】工研院林啟萬所長:台廠善用利基、整合多元拚突圍

工研院生醫醫材所所長林啟萬認為,美國是全球最大醫材市場,台廠要整合優勢才能打進國際盃。
工研院生醫醫材所所長林啟萬認為,美國是全球最大醫材市場,台廠要整合優勢才能打進國際盃。
去年台灣的醫材產業規模已達2,363億元台幣,是生技產業6,665億元營業額中占比最大的產業、超過1/3以上,且出口值高達1,461億元,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強調,台灣醫材廠商以外銷為主,一路走來從代工到自有品牌、從低階到高階、從個人用到醫療用,從大量製造到少量多樣,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材市場、同時也是台廠佈局國際的兵家必爭之地,掌握利基、多元整合,將是台廠突圍的關鍵。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在醫材領域扮演技術研發、帶動產業發展的角色,林啟萬長期觀察台灣醫材產業,他強調,去年2021年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的出口值達到1,461億元,年成長24.8%,比前一年度的12%高出一倍,過去台灣醫材廠商跟上國際大廠的成功機會,「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隱形冠軍到處都是,之所以稱為「隱形」,就是不想讓外界知道、默默地做,以免太多人搶著做一樣的東西,像做電燒刀、電極貼片的大瓏企業就是很好的例子,默默耕耘2、30年,近年來不但在嘉義設立消毒滅菌廠,也在美國設廠就近服務市場需求。
林啟萬指出,台灣前三大出口醫材產品分別是隱形眼鏡、醫療及實驗室使用耗材,以及第三大的其他內外科、牙科、獸醫用等周邊,台廠出口仍以美國市場為主,林啟萬表示,這些數字、產品的背後都有隱形冠軍,傳統台灣廠商比較強的是大M,就是把一百個做到1萬個、做到10KK,但是必需有人開規格給他,台廠是從製造業切入國際代工、再走出品牌,例如隱形眼鏡的精華光、晶碩、大立光的星歐光學,而雃博、榕懋、萊鎂則是工研院員工出去創業的,其他像是聯合骨科、五官鏡的晉弘、眼科儀器的明達都是這樣的例子,台廠站穩成本製造效率的立足點之後再做品牌,過去是靠製造,現在則從服務模式、軟體去帶動硬體,搭配通路的連接長期佈局,仍以美國為最大市場,歐洲、日本也必須投入。
台廠雖然擅長製造,但做品牌能不能打進通路上這是另外一個額外的銜接點,林啟萬認為,既有的國際大廠已有通路優勢,但台廠仍然有機會競爭,不過需要長時間的經營,像大瓏、雃博都是長期深耕佈局,林啟萬開玩笑地說,曾有業者和他分享行銷經驗,發現歐洲市場的供應商甚至有些是百年交情,他們賣得進去、身為競爭者的台廠去敲門就不一定賣的進去,還好美國市場的生態比較像台灣,用價錢、用產品競爭。
台廠如何進一步搶佔產業鏈中的有利地位?林啟萬提出專業市場的方向,例如百略醫學以前做個人用、家用市場,台廠過去都把重點放在血糖、血壓、血氧機、心電圖、耳溫槍等產品,像大瓏做醫院用產品的業者比較少,現在已有比較多廠商投入專業醫療用的產品,但必須與醫院用的診斷或是治療結合,產品的需求和技術差別非常大,過去台廠就像百略一樣,從台灣生產製造到大陸生產製造、去搶全世界市場,面對的是價格、速度的競爭,台廠從「製造量」獲得利潤,但產業供應鏈、價值鏈的定位因此限縮,台廠也明白問題所在,未來力圖創新就要像蘋果公司Apple一樣、做出品牌的價值,但做品牌要有通路的連接、經營,用服務模式加值,因應全球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的需求不同,而有另一波在地化服務的競爭。
醫材產業的通路和服務有多重要,林啟萬以與工研院合作的艾克夏醫療儀器為例,艾克夏的「飛秒雷射眼角膜手術儀」在2020年取得歐盟CE許可認證,是繼德國蔡司之後全世界第二家取得歐盟認證的新一代雷射近視手術設備,艾克夏的飛點專利技術能避免雷射能量過度集中在某一個點,與工研院合作科專技轉的虛擬切片影像技術,手術過程中就能同步看到角膜組織破壞面的結構、表面的情形,很有希望超車國際大廠,目前已打進印度市場,在當地服務代理商、種子眼科醫師及病患。
晉弘科技與工研院合作,將五官鏡成功推向國際市場。(翻攝自晉弘科技官網)
台灣具有ICT、精密機械、醫療體系完備等優良的醫材產業發展優勢,怎樣整合不同的產業技術、改善臨床診斷治療的效能,將是台灣醫材產業升級的突破關鍵,林啟萬以和工研院合作多年的晉弘科技為例,晉弘的五官鏡其發展的過程就是從手機的系統能力衍生可拆解可更換的模組,不用一個東西專用一個部位或一種檢查,工研院生醫醫材所幫他們初步驗證之後認為可行、再繼續往下做並加上AI軟體,變成只要一個主機、配上不同的模組鏡頭及配件,就能檢查眼耳口鼻與皮膚等不同部位、即時呈現並紀錄高畫質數位影像的五官鏡產品,從桌上的原型開始,到後來的驗證、光學架構都是由工研院生醫醫材所協助,林啟萬表示,醫師或學校老師看到臨床的需求而有想法或創意,到變成可以服務病人的產品,整個研發驗證的流程,必須還要禁得起臨床、市場的挑戰,才比較有可能成為成功的產品。
在全球「以病人為中心」的價值趨勢之下,產業的未來及商機也在其中,林啟萬強調,醫材也應有類似藥品的恩慈療法、孤兒藥模式,是國內生醫產業期望等到的機會,林啟萬語重心長地說,研發和管理的角度確實並不一樣,但在沒有更好的治療的困境下,給可能治療的醫材做做看的機會、也是給病患一個機會,否則病人撐在那裡、盼望一線生機而且沒有多少時間可以一直等待,工研院與清大合作的「硼中子捕獲治療技術」,目前已嘗試用在嚴重的鼻咽癌、頭頸癌、腦癌病患,很多人都覺得原子爐的輻射很可怕、怎麼敢用,雖然目前沒有專一的醫療器材,但是當病人放射線治療等所有治療方法都試過後,硼中子治療也希望能夠成為臨床常規以外的另一種選擇。
林啟萬以新冠疫苗為例,一開始外界都擔心mRNA疫苗的核酸打到身體裡會不會引發身體癌變,但用傳統的蛋白質類疫苗又緩不濟急,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博士的研究團隊只花了一個周末、在國家衛生研究院的一位自願同仁身上試打,這個關卡一旦突破、外界的心理障礙就比較能安心,也才可以打到全世界,若照傳統方式根本來不及圍堵疫情。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