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22.11.21 05:58 臺北時間

【生者的艱難4】媽媽輕生 曾讓我覺得自己不該出生

母親與繼母相繼自殺,走出傷痛不易,朱妍安深知陪伴的重要,因此創辦隙光精神,希望自己能為遺族們撐一把傘,走過悲傷的雨季。
母親與繼母相繼自殺,走出傷痛不易,朱妍安深知陪伴的重要,因此創辦隙光精神,希望自己能為遺族們撐一把傘,走過悲傷的雨季。
31歲的朱妍安,剛帶完一場自殺者遺族的團體活動,參加者有同學自殺、妹妹自殺、好朋友自殺、父母自殺,都是經歷過自殺事件1年以上的遺族,這次特別到台東的一間民宿進行3天2夜的談話,「我們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說,也讓他們學習聽別人的故事,說跟聽的過程中,他們會找到共鳴,『你講的感覺我也經歷過』,產生一種連結,這個連結會讓他知道自己不是那麼孤單地在面對這件事情,讓他心裡面自己長出一股力量,然後回去面對生活。」
朱妍安,31歲,新北市淡水區,隙光精神創辦人
自殺者遺族面對的困境,往往也只有遺族能懂。朱妍安的母親與繼母7年前相繼自殺離世。4年前,她創辦隙光精神,一個為自殺者遺族提供諮詢服務的社團,每2個月舉辦一次聚會活動,不定期關懷探訪、電話聯絡。

母喪第一年 陷解離狀態

母親燒炭自殺後的第一個忌日,朱妍安說,那是最可怕的時刻,當時她感覺所有事情都重新發生一遍。
母親自殺後,自我怪罪造成朱妍安自我認同的價值崩毀,曾經有一段時間不敢照鏡子。
7年前,母親失聯1星期,她帶著4歲孩子去母親租屋處探望,進了門,媽媽不在自己的房間,而是另一個房間。房門緊鎖,貼著一張紙條,「寫的內容是叫我打電話報警,電腦桌上有要留給我的話(遺書),門縫塞毛巾,我手腳都在發抖。」她不敢進門看,也不敢看遺書。警察來了,破門,確定是燒炭自殺,問她要不要看母親?她不敢看。「我的孩子還在旁邊一直喊:『阿嬤,妳在哪裡。』那個畫面很衝擊,氣氛很尷尬,大家都知道發生什麼事,只有小孩不知道。」
母親自殺的第一年,她陷入一種「很解離的狀態」。她在安置機構當生活輔導員,陪伴遭家暴、性侵的孩子,「我感受不到任何情緒,感受不到難過、生氣,我可以正常工作,可是我的同事都會說我看起來沒有靈魂,我能做的就是把生活弄好,沒辦法有什麼感覺,只能過該過的生活。」

失眠又酗酒 覺得被遺棄

第二年,她陷入極大的痛苦,開始失眠,做惡夢,並且酗酒,試著逃離這個痛苦。小時候父母離婚,父親再婚,她總是在親戚之間被丟來丟去;15歲開始叛逆的她,自己在外租屋工作;17歲更是跟所有家人斷絕聯絡,當酒店小姐;20歲未婚懷孕、前夫販毒被抓,她到淡水與姑姑同住,回歸單純環境,當個好好養孩子、正常生活的單親媽媽。然而母親的自殺,讓成長過程總是有遺棄感的她,再度覺得自己被遺棄了。
母親自殺前,曾經跟她約好,要一起開一間小吃店,祖孫3代一起生活,有一陣子,她看到路邊賣臭豆腐的母女,「會陷入一種黑暗裡面,覺得走不出來,定在那裡,那種狀態像是大腦被侵犯,沒辦法控制,讓你去到某一段回憶跟遺憾,產生很多複雜的情緒,你沒辦法從裡面出來。」
每年母親忌日,朱妍安會為自己安排休假,在這天好好想念母親。
母親的遺書裡交代自殺原因,是不堪心臟病、糖尿病折磨。「她覺得她沒有辦法再承受,再來,她覺得我跟很叛逆的時期已經不一樣了,我已經長大成熟了,所以她可以放心地離開。」朱妍安說:「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謊言。所以我不應該長大嗎?是不是我不要長大,妳就會留下來?病痛,為什麼不講呢?我們可以一起去看醫師。我覺得遺書裡都是藉口。」
她開始想,是不是因為自己不成熟?是不是因為媽媽覺得她沒有能力?是不是因為媽媽覺得她沒有辦法照顧孩子的同時也照顧媽媽?是不是因為自己跟媽媽借錢沒還?

試著找原因 尋療傷解方

她也試著怪罪,認為是其他原因造成母親自殺。「怪罪我媽媽那時的男朋友,怪罪我爸爸,怪罪我媽媽以前的家庭,我把每個跟我媽媽有關係的人都怪罪一次,最後沒有東西可以怪罪,就開始怪罪我自己,如果我多做一點什麼,媽媽是不是就會留下來?」這讓她自我價值崩毀,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她不敢照鏡子,覺得自己長得醜,覺得自己出生在這世界,是一個錯誤。
許多自殺者遺族,往往在這些困惑、疑問、怪罪中徘徊多年。「你會一直想到新的事情、新的回憶,你會找到她跟別人互動的新的證據,那她會不會是因為這個人自殺?當有新的東西出來,就重新開始一個新的流程,我覺得是一個很痛苦、很漫長的過程。」而答案一變再變,畢竟自殺者為什麼選擇自殺?自殺的當下又是什麼狀態?只有自殺者自己知道。
朱妍安與母親的合照。(朱妍安提供)
許多自殺原因往往以病症做解釋,例如憂鬱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朱妍安的繼母即是在精神病院出院後自殺。朱妍安認為,對遺族來說,精神疾病不會成為自殺者為什麼會自殺的答案。「只能說服自己接受。」這也帶來一個問題:有些遺族因此不信任諮商師跟心理醫師。「某一方面他們會覺得:已經看了10年的心理醫師了,為什麼會自殺?最後大家會覺得看心理醫師沒有用,看諮商師也沒有用。」
「找為什麼自殺的原因,其實是在找一個對外的說法。」朱妍安說,她曾經以為自己把母親自殺這件事切開來,擱置不理,就可以回到正常生活,但最後發現不可能。她認為,自殺者遺族最後要探究的,是自己與自殺者之間的關係。
「所以最後的問題,是你為什麼離開我?而不是你為什麼自殺?」想清楚這點,她才發現自己想找答案的原因來自於:「我覺得我被遺棄了。所以我從這個過程中去療傷,去發掘我需要什麼,我發現我很需要關係。媽媽不在了,但我身邊還是有很多關係,雖然不能代替媽媽,但都有某種程度的重要性。」明白自己的匱乏之後,探尋媽媽為什麼自殺的原因,就沒有這麼重要了。

重建價值觀 不怪罪自己

感覺被遺棄的同時,她也感覺母親是愛她的。「我媽媽在別的房間過世、把門鎖起來、事先貼紙條,都是在保護我跟孩子,讓我不用看到那個場景,我知道她的離開不是為了要傷害我,雖然我花了很多年去面對這些事情。」
這幾年,每逢母親的忌日,她會讓自己放一天假,「忌日取名為心想日,讓心裡好好想念的日子,我會去各處跟我媽媽有關係的地方,可能是我們曾經一起住的地方,我一個人旅遊,跟這個忌日、自殺事件、我的想念在一起。」
母親自殺後的第七年,她重新建立自己的價值觀,現在終於可以沒有恐懼感地度過,也可以不怪罪自己了。「我已經有辦法看著我媽媽的照片說:『我覺得妳自殺的這個行為很不好,這樣真的不行,以後不要再這樣做了。』」說完這句,朱妍安調皮地笑了一下。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諮詢專線:1925(24小時)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
★《鏡週刊》關心您:抽菸有害身心健康。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