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蝴蝶奇景番外篇】研究蝴蝶逾40年 他揭蝴蝶一生「最美的時刻」

文|項貽斐
紫斑蝶的毛毛蟲剛從蟲卵出來。(牽猴子提供)

生態紀錄片《消失的紫斑蝶》是蝴蝶專家詹家龍執導的第一部紀錄長片,也是他首次有作品透過大銀幕在戲院映演。學院科班出身的詹家龍,耗時5年才完成這部影片,不過問他究竟花多久時間準備,他想了一下,因為如果要從最初對蝴蝶的興趣,可以自小學五年級說起。

「這部片準備的時間很久,也許可以從第一次動念說起。我小學五年級,因為姑姑送我一本關於蝴蝶的書啟發我對蝴蝶的興趣。或許也可以從高中時第一次拿照相機說起,因為我想要拍蝴蝶,於是接觸相機。」

蝴蝶專家詹家龍以新書記錄他與蝴蝶的故事。(三采文化提供)

詹家龍高中畢業後,以第一志願考上中興大學昆蟲系,接著進入台大昆蟲研究所,投入蝴蝶保育、研究以及攝影。「研究所時期,我因為研究蝴蝶,開始有紀錄片的導演拍我怎麼研究蝴蝶,我也因此接觸到紀錄片這個行業。」就這樣,詹家龍一步步從攝影師,變成紀錄片導演,而他鏡頭前最常捕捉的則是蝴蝶。

「蝴蝶很難拍,因為牠很美麗,所以大家不想看牠醜陋的部分。」他頓了一下,「所謂醜陋的部分就是毛毛蟲。」「但我們喜歡蝴蝶的人,最喜歡看的就是毛毛蟲,因為可以看到蝴蝶截然不同的樣子、看到蝴蝶的瑕疵。很多事物都是因為有瑕疵,才顯得美麗。」

觀察研究蝴蝶超過40年的詹家龍話鋒一轉,「其實蝴蝶最美麗的時候,就是毛毛蟲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的牠最狂野。」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鏡週刊訂閱制上線,讓有價的閱聽成就更多優質文章,並獻上無廣告的閱讀環境,讓您盡情享受15類會員專屬內容,誠摯邀請您 立即加入

更多內容,歡迎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