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3.12.08 12:36 臺北時間

造一艘承載家族、部落的船 《匠人魂》紀錄達悟族拼板舟海洋文化

拼板舟師傅黃光德。(文化總會提供)
拼板舟師傅黃光德。(文化總會提供)
海面上的拼板舟、孩子海邊戲水、漁民潛海捕魚,還有一條條風乾的飛魚,是離島蘭嶼的日常景象,而四面環海的台灣,海洋文化源遠流長。文化總會推出最新一集《匠人魂》-造一艘船離開陸地,紀錄達悟族親海、敬海的族群精神。本集影像由蘭嶼漁人部落耆老鍾馬雄與紅頭部落的夏曼・馬多博士為主角,道出造一艘「拼板舟」的技藝,以及任重道遠的家族、部落甚至族群精神。
文化總會祕書長李厚慶表示,《匠人魂》系列影片第47集以台灣東南邊的小島蘭嶼為拍攝地,紀錄拼板舟製程的技藝。台灣是海洋國家,達悟族勇敢走向海洋,並在潮汐間長出順應生態、季節的習俗,種種通往海洋的傳統,都是先人智慧的結晶,文總藉《匠人魂》讓世界看見台灣的海洋文化。
鍾馬雄說,「我們的老祖宗與神,每年都給我們飛魚,而且飛魚來時天氣很好不易船難。」達悟人造船捕飛魚,並相信這是上天的恩待,道出他們對拼板舟的堅持與背後文化意涵。鍾馬雄小學畢業時,父親便教導他造船、抓魚看海流;夏曼・馬多博士則在三十歲回到蘭嶼,跟隨部落長輩參與造大船工事,逐年累積經驗。
上山取材是造拼板舟的第一步,造船之難,在取得合宜的木材。夏曼・馬多博士解釋,造一艘船需用到多種樹種:船底板直接觸及礫灘與暗礁,首選堅硬耐磨的台東番龍眼;船的首尾採用耐撞的欖仁舅;船板考量浮力,選用大葉山欖、麵包樹、綠島榕等質地輕軟的板材;接合所有拼板的木釘則以小葉桑製成。少量多樣的樹種造船,維持生態永續性,也反映蘭嶼豐富的林相。
20231208edi032
拼板舟的原料全取自蘭嶼。(文化總會提供)
20231208edi032
達悟人造船捕飛魚,並相信這是上天的恩待,道出他們對拼板舟的堅持與背後文化意涵。(文化總會提供)
20231208edi032
拼板舟的製造沒有設計藍圖,全靠族人經驗傳承。(文化總會提供)
20231208edi032
拼板舟的製造沒有設計藍圖,全靠族人經驗傳承。(文化總會提供)
20231208edi032
拼板舟的製造沒有設計藍圖,全靠族人經驗傳承。(文化總會提供)
20231208edi032
造船者以27塊構件拼接出一艘20人大舟。(文化總會提供)
造船者以27塊構件拼接出一艘20人大舟,不需要藍圖,更沒有精確的規格,「你自己要去判斷說我要做多大,方便我怎麼拖上來、推下去,是看你個人。」夏曼・馬多博士以指輻丈量示意之餘強調:「只要穩就可以,只要船做得很平穩,你這艘船就不怕翻船。」
這條上山到下海的造船之路更是整個家族的大事。鍾馬雄表示,船表現家族的團結與榮譽,由十餘名男性聯手伐木劈材、拼接成形、雕刻繪飾,婦女也會練習耍髮舞於祭典時演出,並種植芋頭,等船完工落成下水,再將芋頭、豬肉堆滿拼板舟並分食,祈求平安。祭典的高潮則由眾人將大船抬往灘頭、拋船到試航。「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而且在2~3年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身體很健康」。
據聞達悟族人曾出海航向國際,到巴丹島貿易,近年兩地再次展開交流,蘭嶼也發起航海計畫,跨部落共築一艘20人大舟,希望重現這條祖先行過的水路。鍾馬雄、夏曼・馬多博士等人因為造舟而聚首,出借自己的器具、技術與勞力,造船終由父傳子繼的個體技術指導,走向具有公共性的人文知識傳承。承繼前人技藝的夏曼・馬多博士也說,「做船不是家族的事了,應該是屬於我們蘭嶼人的。」並向年輕人喊話,想學做船的都可向他學習,繼續傳承這份文化。這則紀錄達悟族拼板舟技藝及文化傳承的影片,同時也向世界傳遞台灣的匠人精神,影片即日起可於文化總會的Facebook、YouTube觀賞。
更新時間|2023.12.08 12:3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