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17.08.18 14:12 臺北時間

【國際人才濟濟,台灣人才岌岌】正方意見 余宛如專訪

【國際人才濟濟,台灣人才岌岌】正方意見 余宛如專訪
「其實我自己也不認為(這個專法)可以解決尋才問題,我是畫上問號的。就像過去創業家 VISA 以為會有 2,000 人申請,結果不到100人,到底攬才過程還有哪些做不好的,要深刻檢討,而不是立個法就可以解決。我覺得這是國安和國力問題。這法不是我提,我從沒有堅持過實習那些面向。」
談起《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案》,有些讀者或許仍對前陣子網路上相關的論戰記憶猶新。
臉書粉絲專頁《不禮貌鄉民團》點名民進黨不分區立委余宛如,批評她曾在 2016 年 3 月時公開反對馬政府的外籍攬才草案,認為如以評點制度取代薪資門檻下限,將讓此專法成為「真白領假藍領」的後門。《不禮貌鄉民團》認為,改朝換代後,余宛如卻「轉彎」支持開放政策,也不要求台資聘用外籍人才時,應有 47,971 最低薪資門檻,顯然態度反覆。
對此,余宛如在 6 月初時數度親上火線開戰,除了製作《鄉民懶人包》為備受質疑的薪資門檻、尋職簽證、實習制度辯護外,後續也意外和同黨立委林淑芬、時代力量黨團法案助理陳為廷、立法委員林岱樺前助理王奕凱等人隔空交火。
當時余宛如在臉書上寫道:「在這個法案裡面,外國實習條件是讓中央主管機關來認定,所以薪資門檻確實是可以討論的問題,但我要跟大家說明的是,薪資門檻很低訂了等於白訂,因為外國人透過複雜程序離鄉背井來台灣,如果薪資很低也不可能吸引到人才來,但如果訂得很高,那等於排擠中小企業與新創公司的用才空間,那就與立此法的本意相違背了。
引進外國人才來接軌國際、提升產業價值,和部分替代本地勞工的問題是一體兩面,不可能只要好處不要壞處,但也不能有一點低薪的疑慮,就把整個法擋下來,假實習真低薪或真打工,理論上邏輯是對的,但實務上、比例上太過顧慮這個問題,真的不必要。想想看,用 458 個外籍實習生來解釋我們 1000 萬勞工的低薪問題,這樣不會怪怪的嗎?」
然而她的辯駁並不被許多人接受,卻只讓戰火延燒。6 月底,余宛如接受鏡傳媒專訪時則說:「其實我自己也不認為(這個專法)可以解決尋才問題,我是畫上問號的。就像過去創業家 VISA 以為會有 2,000 人申請,結果不到一百人,到底攬才過程還有哪些做不好的,要深刻檢討,而不是立個法就可以解決。我覺得這是國安和國力問題。這法不是我提,我從沒有堅持過實習那些面向。
雖然「攬才專法」的討論雖然一直聚焦在尋職、實習、減稅等問題上,但余宛如也坦言,法案最可能解決的,其實是已經在台外籍人士的居留與生活問題,也就是所謂的「留才」。至於攬才,她直言:「留才比較多著墨,攬才不是修個法就能解決」「這法能解決的問題還是非常有限,最主要的還是在台灣的外國人遇到的問題。」
換句話說,如果這部《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案》,連執政黨立委都認為重心比較會著墨在留才,讓已經願意來的外籍人才可以好好留在台灣,那麼許多主張台灣工作環境不佳,對外國人才吸引力有限的議論,就比較不在余宛如的對話對象中。
「這法有疑慮的地方我不那麼堅持,放到台灣,舉例淑芬委員考量是勞工,但我覺得針對新創需要,那這樣就好。我覺得新創圈法規可以不一樣,比較放寬。」說穿了,從 2015 年 7 月的創業家簽證,到近期的外籍白領爭議,國發會聚焦的點,終究還是新創產業的發展,以及為數不多的在台外籍人士,所以才會那麼難和主張勞工議題的其他人合上焦,因為本來就在雞同鴨講。
只是,法案終究也囊括了勞工、教育、健保、退休金、減稅等向度,一旦通過就會變成通則,而且該草案也並不只限縮在新創產業,後門開了就會全面打開,所以余宛如從挺身辯護,到後來「有疑慮的地方不那麼堅持」,姑不論轉彎與否,是否也可能讓人質疑「是不是要先讓法案過了再說」?
余宛如表示,其實不管是備受爭議的實習制度,抑或是尋職簽證問題,就算最後在立法院都無法通過,其實企業都還有其他解決辦法,所以問題不大,「但現在不要因為有疑慮,就把整個門都關上了,這不(是)好的方法。所以我覺得大家來談,你有意見去罵 OK,但我覺得盡量把討論空間拉大,對事情來說是好的。」
既然討論是好的,那麼余宛如究竟怎麼看待這些爭議呢?首先就草案第 9 條的「就台工作並取得就業金卡的外籍人士,前三年年薪超過 200 萬的部分半數免課所得稅」,余宛如認為,這樣的做法對企業來說,有誘因去聘僱外國人才,但也不是都減稅到企業上,外國人也能分享到誘因,所以會是可行的辦法。她認為,這樣的減稅幅度「還好」,但可以討論,不過高薪外國人在台也有可能帶動消費,她希望這樣的外溢效應可以被納入考量的範圍。
至於實習制度,余宛如則認為,如果大家真的有疑慮,就應該考慮去修正勞基法中關於建教生的待遇問題,因為在勞基法中也沒有規定實習薪資,教育部那邊雖然有在擬定實習專法,但她認為如果專法可以解決問題,那應該交給那邊處理,因為就她了解,每年在台外籍實習生數量並不多,而且新創圈並不是真的那麼想要實習生,所以她不會有太多堅持。「國發會預估,草案過了以後每年台灣會多兩百多名實習生,但我更悲觀,50 個就偷笑,所以這問題我想不大」,余宛如說。
由於攬才法案畢竟牽涉到太多部會工作,排除的原有法條一大籮筐,而且草案中許多細項都還得交還給各「中央主管機關」去處理,實務上來說,這些部會也不太可能違逆國發會意見,有沒有可能會因為這個專法,而架空在移民法、就業服務法、健保法、所得稅條例中的原有規定呢?對此,余宛如則給了一個,聽起來仍然不是很聚焦的回應。
「為什麼不是各部會去做?因為這是戰略性法案,例如移民署、內政部、教育部、勞動部法規都要修,所以乾脆針對已經看到的問題,修成外國人才專法。就像很多國家有一個歡迎外國人的法,而且修每個法曠日費時,所以變成專法,但就像你說的,太多問題要談就不聚焦。」
更新時間|2023.09.12 17:20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