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7.02.20 11:37 臺北時間

【吃便當】土地孕育出的媽媽味

吳玉霜開了一家越南小吃店,嫁來台灣之前,她完全不會做菜。
吳玉霜開了一家越南小吃店,嫁來台灣之前,她完全不會做菜。
中午12點了,吳玉霜在新莊的越南小吃店擠滿客人,35歲的她來自越南,18歲嫁來台灣,期間只曾回家4次,所謂故鄉就只剩招牌的名字:棉泰—這是她出生的城市。她的午餐就是店裡的賣的牛肉河粉,賣的是家鄉味,她卻說:「早就跟越南的不一樣了,你們吃不太出來,但我知道不一樣…。」
吳玉霜是先學會台菜,還開了熱炒攤,之後是因為頂了一家越南麵攤,原來的老闆娘教她做越南菜。味道就這樣繞了幾個圈,成了現在的台式越南味。故鄉早不在食物裡,「剛賣河粉時,客人不敢加檸檬,現在大家對越南菜的接受度高了,所以是拚命加,比越南人吃得還酸。」
這道牛肉河粉口味已經改良,吳玉霜喜歡吃客家菜和泰國菜,偶而也會把吃過的味道融入越南菜裡。
吳玉霜的原生家庭經濟條件不錯,父親經營果園,母親是酒席大廚,幾個兄姊生意也都做得有聲有色,家裡有六個小孩,吳玉霜是最小的女兒。小女兒最受寵,也被管得最多:「爸媽管我很嚴,規定我不能跟男生說話,有次放學我晚回家去同學家念書,被爸爸罵,我就不再跟他說話…。」她蹺課跟同學打撞球、不愛念書成績不好…,小城裡的青春少女過得轟轟烈烈,她成了眾人眼中的問題少女。
少女為了跟父母賭氣,不顧所有人反對,18歲就把自己嫁來台灣,對方是一位大她12歲的鐵工廠工人。婚後,她才發現這個島是個大牢籠:「我誰也不認識,中文也講不好,整整一年我待在家裡不敢出去,我婆婆看不下去,還幫我去市場問哪裡有越南人,找來陪我聊天。」吳玉霜在越南日子過得優渥,不掃地、不做菜,嫁到台灣自然也不做家事,丈夫的2個姊姊住不遠,常常主動來幫她煮飯,少女逼自己長大:「2個姊姊飯菜做好,叫我出來吃,我很不好意思,都站在旁邊看,看一看,我竟然也會做,做得還不差。」
婆婆對她好,2位小姑也待她不錯,唯獨丈夫:「他話比較少…,對我好的時候,真的很好,可是脾氣來的時候,很可怕。」她婚後生了一男一女:「他有時喝酒脾氣來,會打我…,小孩剛滿月,我就被打,打到進警局…,不只一次。」6年前兩人離婚,大女兒歸她,小兒子留在夫家。
一個什麼都不會的越南女子要獨立養女兒談何容易,她到麵包工廠當作業員,又到早餐店打工,膽子大了,「我不相信我做的菜比別人難吃。」她靠之前小姑教的廚藝頂了店面跟人合開熱炒攤,工作忙,無暇照顧女兒:「每次安親班,我都要好晚才能去接她,很對不起她。」最後還是決定將女兒送回前夫家照顧。
「我有時很想小孩,就打電話,他們也住得不遠,假日會搭公車到小吃店來吃飯。」吳玉霜現在的交往對象是女兒的游泳老師,念國中的女兒一度無法接受母親有了新對象,到小吃店跟媽媽吃飯成了母女和解的機會。
女兒每來必點的是菜單上沒有的「番茄炒蛋」,這是媽媽的味道,「我女兒很死心眼,每次都要吃這個,我就勸她要不要吃別的。」結果,女兒點了排骨飯,對她而言,媽媽的味道不在越南,而是濃濃的台灣味,「我炸了一塊給她,她還生氣,說我們是自己人,要兩塊。」
而賭氣離鄉,連想家都不願提的吳玉霜也在一道媽媽味裡得到療癒。那是連她都做不好的越南煎餅。幾年前,媽媽來台北看她,終於吃到懷念的媽媽味了。早在婚姻磨難的時候,媽媽就開口了,要她外面受了委屈,儘管回家吧。只是吳玉霜不甘心,之前是賭氣,後來是為了爭一口氣,「我想生意好一點之後,把爸媽接過來。」
當年什麼都不會的少女成了小吃店獨當一面的少婦,吳玉霜仍無時無刻想要證明自己。媽媽來的那天,她奉上越式黃瓜泡菜,媽媽吃了幾口,只說:「味道太淡了,這是台灣菜吧?」食物的滋味跟著她在異地落了腳,長出自己的味道了。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