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7.07.04 19:00 臺北時間

【巴奈番外篇】沒有人是局外人

「沒有人是局外人」出自巴奈的歌曲〈原來的樣子〉,曲末眾人齊聲高唱「沒有人是局外人」,是溫柔呼籲也是感性召喚。
「沒有人是局外人」出自巴奈的歌曲〈原來的樣子〉,曲末眾人齊聲高唱「沒有人是局外人」,是溫柔呼籲也是感性召喚。
今年6月10號,《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在勘景途中於花蓮墜機喪生,他生前傳出的最後一張空拍照,是花蓮新城山亞泥採礦場的巨大窟窿,他感嘆寫下:「比5年前挖得更深了。」那天也是巴奈在凱道的第108天,任誰都沒想到,齊柏林的離世讓亞泥和傳統領域的爭議又重新獲得關注。

亞泥礦場

「亞泥在原住民族群傳統領域上,有些範圍甚至是原住民族人的私有保留地,可是他完全不能主張在保留地上的權利,也就是說,當國家有一個惡劣的法律時,即便你有私有地,你也沒辦法回到你的土地上,因為國家已經幫你交給財團處置。」巴奈越說越激動,一頭爆炸捲髮也跟著亂顫:「現在公告的『劃設辦法』也一樣,國家把權利從原住民手上拿走,如果你沒公告,我們的權利還在;反而公告後,把我們的權利拿走了。當你排除私有地,排除掉我們在私有地上面的表達意見的權利時,你有這個法比沒有還要糟啊!未來就是更方便他們開發啊!」
她的脖子上老是披著一條「沒有人是局外人」標語的橘黃毛巾,提醒我們,傳統領域不是原住民的事,也和所有台灣人息息相關。生態人文研究者林益仁教授說:「轉型正義不是只有原住民問題。傳統領域議題是一面鏡子,第一他們最早居住於此,第二他們相對弱勢,所以處理原民議題可以檢視執政者的治理道德。就看他們怎麼對待弱者就好了。」

美麗灣案

「當在傳統領域上的私有地有大範圍、高強度的開發時,為什麼我們不能主張有別的意見?」巴奈忿忿不平地說,「像美麗灣開發案就是一例,它在傳統領域上,那個傳統領域又是國有地,被台東縣政府租給財團50年,每月租金才3萬多塊錢,它將6公頃土地切割成5公頃和0.97公頃,以0.97公頃土地規避環評,所以它的建物是沒有環評的情況下蓋起來的。」
去年4月,纏訟多年的「美麗灣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判決台東縣政府敗訴定讞,然而已完工的飯店依然兀立在台東杉原灣的沙灘上,她忍不住感嘆:「人類的行為真的很荒謬,不停累積財富,然後在大飯店裡消費,然後剝奪原來在地人生活的樣子,為什麼我們去海邊游泳要花那麼多錢?」

文化斷裂

除了自然景觀被破壞,若依照現在頒布的「傳統領域劃設辦法」進行,將有更多歷史文化也將消失殆盡。「如果連曾經口述的100萬公頃空間,特別是阿美族或卑南族,屬於平地原住民,沒有保留地的原住民族群,那個土地很快就會消失不見。空間沒了,原來的語言也沒了,無法想像就會完全斷裂。」長期致力於傳承布農族文化的那布說。
土地不只是利益,也孕育著文明,那布感性地說:「我們要的是泥土的孕育,而不是地權。我們要在泥土裡才能延續文明、智慧和價值,泥土不只孕育動植物,還有人類的許多價值,包括美感、宗教信仰的實踐。」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