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20.07.16 17:00 臺北時間

一天不到1000元的顧船臨時工 拍攝漁工燦爛時光

身兼外籍漁工保母的李阿明,近身與漁工相處,鏡頭選擇用絢爛的色彩,紀錄日常生活,跟大多數的漁工紀實攝影,呈現出迥異的風格。
身兼外籍漁工保母的李阿明,近身與漁工相處,鏡頭選擇用絢爛的色彩,紀錄日常生活,跟大多數的漁工紀實攝影,呈現出迥異的風格。
「據說,人底都是孤寂的生命。」—李阿明〈存有〉
李阿明18歲高中畢業後就上台北找工作,買了房也在媒體當到主管,以為人生穩定順遂,卻在43歲,為照顧家人重返高雄生活。回到家鄉後,他斷開與台北的聯繫。一張照片也不拍。直到老母辭世、孩子長大,頓然所失的他感受到生命的空虛和沉落谷底的焦慮。
偶然拿起塵封的相機,帶著亂閒晃的心情,他晃到了前鎮漁港邊。
初來乍到漁港邊,帶著相機的他,造成了一些騷動和威脅性,原本就在漁港生活的人將李阿明視作外來者。
他沒有因而退縮,且不是為了做報導,他並不急著拍照,只是越來越頻繁到漁港報到:白天、夜晚,拎著一手啤酒,他彷彿得到一張入場券,開始跟漁工、大副大車或顧船的「爸爸桑」熟識。
混熟以後,朋友虧他:「想拍漁工題材,怎麼不乾脆來當爸爸桑?」於是,他也加入一天1000元,保險餐費都不包的底層勞工行列。每當遠洋漁船回港卸貨,漁船在港邊會有10-20天的空檔,船公司便會聘用臨時工來顧船,身兼外籍漁工保母。外籍漁工都稱這些6、70歲的台灣老人「爸爸桑」。
李阿明透過朋友介紹,從一名外來者,成為漁港的一員,近身與漁工相處,他看見歡愉、人性與最私密的心聲。
在他的鏡頭下,沒有意識型態的操作,彩度豐富的漁港,不販賣苦情議題,然光影、肢體和漁網釣線,都是他構圖的靈感。

【李阿明朗讀 x 鏡好聽採訪】漁港映像(上):顧船爸爸桑 拍攝漁工燦爛時光

朗讀段落:〈這裡沒有神〉、〈背十字架的人〉、〈任人使喚〉 朗讀篇章節錄自/攝影文集《這裡沒有神:漁工、爸爸桑和那些女人》;攝影/李阿明;採訪整理/許越如;聲音製作/蔡恩禮
鏡好聽特別採訪製作《漁港映像》朗讀頁面

李阿明在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將有攝影個展:

展覽名稱 | 沈潛暗處-看到光 李阿明個展

展覽日期 | 2020年7月18日-2020年8月9日

展覽地點 |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A、B展覽室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