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2.03.17 05:58 臺北時間

文壇雙姝精彩難「切割」 傳主旁觀親自點撥解開困境

朱天文(右起)、朱天心與朱天衣前往日本祭拜對朱家文學系譜影響深遠的胡蘭成之墓。(目宿媒體提供)
朱天文(右起)、朱天心與朱天衣前往日本祭拜對朱家文學系譜影響深遠的胡蘭成之墓。(目宿媒體提供)
「文學朱家」紀錄片分為上集《願未央》與下集《我記得》,上集導演朱天文在講述父母朱西甯、劉慕沙的故事時遭遇許多難題。至於林俊頴執導、以朱天文、朱天心為傳主的下集,也出現訪談不易、剪接撞牆等困擾。
林俊頴指出,拍攝《我記得》過程中最困擾的是「三三集刊」的部分。由於朱天文、唐諾等不想多談1970年代參與的文學雜誌「三三集刊」,但為讓觀眾認識朱天文、朱天心的早年文學歷程,受三三啟發的林俊頴還是訪談兩、三次,並引出對朱家文學系譜影響深遠的胡蘭成,且收入昔日胡蘭成授課的原音。
《我記得》傳主朱天文在剪接階段提供導演林俊頴(左)建議。
接著剪接階段,更是困難,前後耗時1年半,剪了20多個版本。林俊頴雖然很快就確立影片內容架構,但兩位傳主有交集、也各有天地。「當然我要固守她們的文學寫作,這是有如脊骨般的本業。」可是談朱天文得兼顧她電影編劇的成績;講朱天心不能沒有她的政治與社會參與。
在他為片中兩人篇幅如何配置、平衡猶豫不決時,朱天文從傳主切換為旁觀者角度,建議兩者內容交錯出現,先由朱天心講述到一段落,再接朱天文的訪問,像步伐般,交互銜接推進。
剪接師邱美惠與導演林俊頴合作整理素材,前後耗時1年半,剪了20多個版本。(目宿媒體提供)
經由拍片,林俊頴再次印證朱天文、朱天心姐妹鮮明的差異與獨特的氣質,還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完全信任。對朱天文而言,「籌拍到完成,3年下來,等於重新發現父母。」她回顧反省自己未在父親晚年溫柔陪伴,還曾輕看父親的志業,因此將紀錄片比喻為「懺悔錄」,是女兒對父親、也是後輩對前輩小說同業的懺悔。
朱天文、林俊頴都聲稱拍紀錄片,下不為例,也同樣認為,走過這遭更覺得寫作相對自由。林俊頴強調,「影像是個引子,讓觀眾知道這幾位作家何以如此珍貴,但最後還是要去看他們的作品。」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1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