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2.08.25 07:58 臺北時間

【鏡觀】數位中介法的敵我區辨

民進黨政府習慣套用敵我意識進行政治攻防,然而在動用太多奇怪的敵我區辨之後,推動《數位中介法》反而讓社會產生疑慮。
民進黨政府習慣套用敵我意識進行政治攻防,然而在動用太多奇怪的敵我區辨之後,推動《數位中介法》反而讓社會產生疑慮。
執政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每天國內外發生的事情有這麼多,每一件都要做出精準判斷,然後推出讓老百姓讚許的行動方案或因應策略,誠屬不可能的任務。
正因為它是如此困難,所有政府在面對各式各樣的衝擊時,一段時間下來便自然地發展出一套通行的原則或模式。政府利用這個原則來做每天的政治攻防,它是捍衛政權者與挑戰政權者之間的戰略較勁。
民進黨也不例外。蔡英文總統執政6年多來,從早期的跌跌撞撞到今天的模式確立。現在,民進黨政府遇到所有事件,一個普遍通行的模式便是套用敵我意識,先假定反對意見來者不善,背後有政治動機,然後站定位置,向對立面發動反擊。
這樣的模式最大的方便,便是民進黨的支持者會警覺,然後自動進入攻擊或防守模式。不過,這種模式也有它的風險,它最大的風險來自於,一旦事情的演變超過原先敵我區辨能適用的範圍,政權往往因為先前的敵我設定而灰頭土臉。
比如說,之前吵了幾個禮拜的林智堅論文案,林智堅陣營的回應方式是:台大社科院院長蘇宏達是藍的,所以必須迴避。問題是這種敵我區辨一旦驅動便很難中途折返,這就是為什麼當台大學倫會做出決議後,整個民進黨反應不過來,依然沿用一開始的區辨,全黨挺林智堅一人。這種區辨一直持續到他們發現,被打成對立面的恐怕不是蘇宏達一人,而是整個台大、學術界、甚至年輕世代時,林智堅才被換掉,整個黨難看至極。
這種區辨敵我集其大成者,便是這幾天吵得最凶的《數位中介法》。這個法其實是因應網路上源源不絕的假消息而生,它是整個民主防衛體系的一環。換句話說,蔡政權假定假消息來者不善,它是對政府的全面性攻擊,政府必須提出反制措施。蔡政府上台後一直對假消息這件事情耿耿於懷,事實上,他們也必須耿耿於懷,因為台灣被境外假消息攻擊的情況非常嚴重。不要忘了,連我們現任國安會祕書長都是念法律的,由此可見,蔡政府的確是想從法律層面修法、立法來杜絕假消息。畢竟,對台灣而言,這攸關民主的鞏固與中國的滲透。
不過,這樣一個有著崇高理想的法律卻出師未捷。為什麼?理由很簡單,除了與言論自由的界線難分之外,也因為之前動用了太多奇怪的敵我區辨,以至於真的必須確立敵我區辨的時候,社會大眾反而反感。小事疑神疑鬼,大事停滯不前,這才是台灣真正的危機。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