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2022.10.22 05:58 臺北時間

【產業前鋒】馬斯克登高一呼 機器人全面進軍各產業

短短1年,特斯拉就將人形機器人Optimus搬進大眾眼簾,執行送包裹、澆水等工作。 (翻攝自YouTube)
短短1年,特斯拉就將人形機器人Optimus搬進大眾眼簾,執行送包裹、澆水等工作。 (翻攝自YouTube)
一年一度的特斯拉(Tesla)AI Day,由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親自介紹人形機器人Optimus登場,引起熱烈討論。而8月底,中國科技大廠小米新品發表會上,仿生機器人「鐵大」表演亦贏得不少掌聲。本刊調查,機器人潮流方興未艾,跟隨科技巨擘的腳步,台廠正試圖從不同領域,透過服務型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切入餐飲、醫療、智慧製造、半導體等場域,其中,包含凌羣、東元、廣運等代表性業者,已經分別在軟體、零組件和整機系統建立灘頭堡。
由馬斯克親自主持,今年的Tesla AI Day在9月30日登場。開場沒多久,搭載著與特斯拉車輛相同的FSD(完全自動駕駛)電腦的人型機器人「Optimus(擎天柱)」從螢幕後緩緩走出,向台下觀眾揮手致意,掀起第一波高潮。

特斯拉帶頭 將引領潮流

很難想像,去年Tesla AI Day上,還只是一個穿著機器人套裝跳舞的真人秀,短短1年時間,亮相的Optimus已學會移送包裹、植物澆水等工作。
馬斯克在活動中坦言,雖然現在半成品的Optimus,離完美並獲得認可還有一段路,但特斯拉的目標就是盡快製造有用的人型機器人。假以時日,機器人的市場將比電動車更具價值。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曾預言,假以時日,機器人的市場將比電動車更具價值。(達志影像)
而早在今年8月,中國科技大廠小米,在新品發表會上搶先秀出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小名鐵大)。鐵大以碎步之姿走入會場,獻花給執行長雷軍,並表演紮馬步,掀起現場熱烈的掌聲。
即便人型機器人商轉仍需要一些時間,但國際大廠動作頻頻,無疑推波助瀾機器人產業,廣運機械自動化事業群總經理柯智鈞直言,特斯拉在AI Day展示人型機器人,勢必形成潮流。
據調研機構Mordor Intelligence指出,2020年全球機器人市場價值約277.3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74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約17.45%。
不讓特斯拉專美於前,小米在8月新品發表會,搶先一步展示人形機器人鐵大,較勁意味濃厚。(翻攝自YouTube)

凌羣系統強 減醫護負擔

緊隨國際大廠腳步,台灣凌羣採用台灣阿凡達後製團隊設計,用3D列印打造人型機器人外型,塑造出科技感十足的Ayuda機器人,成功打入日本横須賀市役所(市政府)、藤澤市役所與神奈川Terrace Mall 湘南等應用場域。
回首來時路,凌羣產品事業中心總處長楊宏祥向本刊表示,一開始本希望搭載紅極一時的軟銀Pepper機器人平台,發揮凌羣較擅長的軟體開發和系統整合優勢,插旗機器人市場。沒想到,軟銀當時並未開放Pepper平台,而找台廠授權費也很高,之後研發部門意外發現ROS(機器人作業系統)開放系統,便一頭栽進去。
「花蓮國軍醫院是我們第一個客戶。」楊宏祥興奮說道。一開始主要用做迎賓、帶位,民眾可在機器人的螢幕上點選要去的科別,它就會親自帶你到正確位置,而後再重回原本位置,等待下個使用者。凌羣軟體產品推進處處長張庭榕指出,後來推出新版的機器人增加了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及藥品查詢等功能,讓病患只要在機器人上掃處方箋條碼便能拿到藥單,直接到藥局領藥,大幅降低醫護人員的人力消耗。
凌羣深耕服務型機器人多年,現已插旗日本市場,旗下Ayuda機器人更是活躍於日本市政單位。
「對凌羣而言,做機器人最大的效益不是賣出幾台。而是藉由機器人平台,整合出不同的能力、拓展硬體設計的機會,藉此掌握關鍵技術,提供差異化的功能與產品,以利提升凌羣的核心競爭力。」楊宏祥語帶興奮地說道。
楊宏祥舉例,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所推出的防疫機器人AYUDA CUTE,就是其中一個新興應用,搭配非接觸式偵測人臉體溫、口罩偵測等功能,現已在日本橫濱銀行、市政府,都能見到其蹤跡。日本之外,凌羣也積極與巴西和義大利合作夥伴洽談當中。

自動導引車 廣運嘗甜果

就需求的角度而言,工業型機器人尤其受到業界關注。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經理黃仲宏表示,新冠疫情肆虐,讓部分行業人力短缺情形更加嚴峻,特別是機械金屬加工業,就連勞動人口多的中國也有相同問題。
「為解人力不足的燃眉之急,製造業導入工業機器人,已不再是要不要,而是『不得不』導入在整個生產製造流程的必要環節。」黃仲宏一針見血地說道。
廣運自動化事業群總經理柯智鈞呼應黃仲宏的說法表示:「廣運自己也遇到缺工問題,即便疫情影響,餐飲旅遊業工作流失,但也不意味著這些人會流到製造業。因此在2021年順勢導入3套機器手臂,產能也跟著三級跳。」
受到缺工衝擊,製造業導入工業機器人已是生產製造必要環節,就連廣運都在去年導入3套機器手臂。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安裝量為384萬台,2021年成長至435萬台。
缺工帶動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包含機器手臂、自動導引車(AGV)、自主移動機器人(AMR)等類型的機器人,都成為實現智慧製造或無人工廠的關鍵技術;而疫情所引爆的龐大宅配需求,物流業者也藉機器人因應,廣運就在這塊領域嘗到甜果。無論是全聯,還是蝦皮的物流系統,就是由隱身幕後的廣運操盤。
「自動導引車產業競爭劇烈,就連台灣資通廠(如仁寶)等也投入其中,但是廣運憑藉在自動導引車領域3、40年的資歷,藉由諸多場域應用開發的經驗,得以走出自己的路。」柯智鈞說道。

計算定位點 技術受挑戰

柯智鈞表示,自動導引車不光只是單純的運行,而是要解決物流、生產上的問題,需要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合理、省費用的方法,而這也是廣運能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關鍵要素。
柯智鈞舉例,在大型物流中心,廣運用EIQ(物流中心的POS系統)交互比對物流產品的地點、品項、箱數,算出不同月分的淡旺季與倉庫格位的變化。在這之中,串聯許多資訊流、硬體設備、客戶生產狀況等,為廣運帶來不少商機,最早期廣運就曾和DHL(國際快遞)在台的物流中心合作。
廣運用機器人搭配物流系統,助力零售/電商業優化配送流程,成功贏得全聯、蝦皮等業者芳心。
柯智鈞進一步透露,廣運先前就曾在中、日、韓等多國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功搶下泰國電腦組裝龍頭的合作訂單。此外,東南亞、中國等地也陸續敲定合作案。
其實,機器人在半導體業,亦是先進製程大躍進的幕後功臣,黃仲宏透露,現在已有多家半導體廠採用自主移動機器人技術,特別是需要移動比較大物品的後段製程,如半導體的材料配送、晶圓傳送盒(FOUP)配送等大型物體搬運。
黃仲宏分析,一般的工業機器人,在執行拋光、研磨、焊接等工作時,必須非常穩固地定位在同一個地方,就如同打地基的概念。但現在開始自主移動後,定位點也跟著轉移,在精密的工業環境中,隨時計算定位點在技術上是很大挑戰。

半導體市場 成綠捷主攻

自詡是半導體黑馬的綠捷,3年前就協助客戶導入自主移動機器人。「我們的客戶幾乎百分之百都是半導體業者,憑藉本身自主移動機器人精準正負10公分的定位能力,成功打入高門檻的半導體供應鏈。」綠捷執行副總廖壽錦興奮地表示。
廖壽錦表示,綠捷承襲母公司中華汽車的技術資源,對機械、模型製造、定位導航擁有相當深厚的技術含量,在自主移動機器的穩定度與效率有相當程度的助益。
「半導體是台廠的主戰場。」廖壽錦透露,早期綠捷以生產自動導引車為主,但因該市場廠商家數過多、競爭劇烈,早已淪落到價格戰之爭,所以往高附加價值市場轉型。
為避開價格競爭,綠捷的自動導引車以高附加價值的半導體市場為主戰場。(翻攝自日月光官網)
「讓機器人爆肝,總比讓人爆肝好。」廖壽錦說道,台灣為半導體生產重鎮,半導體為三班生產、利潤也較高,在高階機器投入的回收也比較快,所以半導體領域成為綠捷的首選市場,特別是在後端封測產業。
同樣在半導體產業取得一番成績,工業馬達排名全球前五大的東元電機,即便擁有終端製造力,但採取的卻是零組件輸出策略,以發揮其馬達、伺服驅動/電機等零組件優勢,搶進半導體的OHT(空中單軌無人搬運車)市場。
東元雖有能力做出機器人整機方案,但卻先採零組件輸出模式,快速滲透市場。
老實說,東元進入半導體領域並非一路順暢,電機機電系統暨自動化事業群處長黃宜平透露,現今半導體OHT大多被國際大廠壟斷,少有插足之地,東元歷經半年多測試,取得客戶青睞後,才以微型化伺服驅動器(相比既有產品,僅有四分之一大小),搭配通訊的一體化設計,搶進中國半導體市場。
黃宜平強調,取得半導體客戶訂單的先決條件,就是需要有搭配的系統整合商;其次,是有決心挑戰跟國際大廠相同水平的能力。他不諱言說道,東元電機是台灣首家做半導體OHT伺服驅動系統的業者,並成功搶進供應鏈,即便放眼全球,也只有少數廠商有此能力。
東元的微型伺服驅動器成功打入半導體的OHT(空中單軌無人搬運車)供應鏈。(翻攝自Intel Newsroom)

台廠能力強 從馬達著手

綜觀整體市場,黃仲宏分析,台灣可以做機器人的公司非常多,建議從擅長的馬達、驅動器著手,「現在特斯拉的機器人馬達,我們認為一定有台廠在其中,也許受限於保密協議,或正處於研發階段,無法透露太多細節。」黃仲宏一語道出他的觀察。就如同自駕車一般,機器人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只是尚需時間累積Know How(知識技能)。台灣未來是否有機會再冒出像達明、松騰實業一樣,在不同機器人領域躍居全球前二地位的廠商,值得期待。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