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3.07.02 05:58 臺北時間

【娛樂透視】《八尺門的辯護人》改編獲獎小說 死刑律政攻防透析社會難題

李銘順飾演的公設辯護人,在法庭上努力替犯下滅門血案的外籍漁工辯護。(鏡文學提供)
李銘順飾演的公設辯護人,在法庭上努力替犯下滅門血案的外籍漁工辯護。(鏡文學提供)
律政刑偵劇《八尺門的辯護人》改編自「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同名小說,藉李銘順飾演的公設辯護人,從一樁滅門血案的法律攻防,穿透情感、利益、人權、族群的迷障。
該劇由律師出身的原著作者唐福睿編導,以大量資料與田調為本,營造司法界、底層移工、遠洋漁業、原民社區生態,更用多種語言,展現文化、權力與認同的微妙關係,打開台劇新視野。
同名影集原著小說陸續獲台灣文學獎蓓蕾獎、台北國際書展小說獎首獎等肯定。(鏡文學提供)
《八尺門的辯護人》是編導唐福睿以拍片為前提所寫的長篇小說,由他的電影劇本大綱擴充而成。小說經重新轉化,頻頻獲獎,也讓鏡文學總經理、該劇監製董成瑜直誇,原著對實現IP影視一條龍的目標,「有如天下掉下來的佳作」,並邀請唐福睿親自編導,成為鏡文學首部自製影集。
雖是文壇新人、影視新銳,但唐福睿充分發揮法律專長與經驗,在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與影集中,坦然直面死刑存廢的議題。「題目的設定與法律背景有關,除了特別關心,也希望在影視作品裡深入探討。」主題確定之後,唐福睿開始找資料,由死刑想到三十多年前各界呼籲「槍下留人」的湯英伸事件。
「因為原住民湯英伸受雇主迫害而殺人的背景,思考到現在原住民的處境是否改變?還有哪些族群面臨類似問題?漸漸發展加入東南亞移工的困境,故事主軸逐步完整。」唐福睿表示,「雖然觸角很廣,但都是由死刑展開,自然發生後續內容,不是先設定再套用。」
30多年前,原住民湯英伸殺人事件,與《八尺門的辯護人》的故事情境可以相互對比。圖為《八尺門》劇照。(鏡文學提供)
唐福睿解釋,涉及死刑的辯護過程,會遇到很多程序與法律問題。面對死刑,也像是對一個人的總體檢,會回溯其家庭背景、生活環境、學歷、工作等因素影響。為了建立人物,研究到很深入、透澈時,種種議題隨之浮現;也因死刑是一群人對價值的選擇,所以又連結到政治權勢的操作。
唐福睿(左)以《八尺門的辯護人》(原名《最刑島》),自鏡文學董事長裴偉(右)手中接下「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
唐福睿不諱言,最初的劇本大綱只有幾個主要角色、開頭與結局的大概想法,寫小說的初衷,是為劇本做準備。「因創作劇本的前期,很大一部分像在寫小說,先描述故事,最後才分場、填進對白。」為豐富敘事細節,唐福睿以詳細的資料與訪談為故事打底。「我寫小說的田調,有7、8成來自閱讀各種文史資料、論文、報導或小說。另外,也訪問原住民、漁工、法官、公設辯護人、人類學與民族學者等。」
小說改編為影集勢必有所取捨,兩者最大的差異是結構。
由於小說沒有篇幅限制,可自由發展,最後的內容與原本的電影劇本大綱相去甚遠。唐福睿與監製董成瑜都覺得,若要透過影像帶領觀眾進入主角的世界、清楚闡釋核心精神,影集形式比電影更合適。小說改編為影集劇本勢必有所取捨,兩者最大的差異是結構。
監製董成瑜(右)與原著作者、編導唐福睿(左)合作完成鏡文學首部自製影集。
「影集共8集,要按事件發生順序調整結構,讓每集都有起承轉合及完整的故事。小說裡描述的回憶,雖有助理解人物的背景、情感,但如果太多就造成累贅,不能推動主線故事,甚至拖慢節奏,所以這部分在影集裡大都被刪掉。」不過更讓唐福睿傷腦筋的是影集中有關法律的對白。
法律概念與辯證是故事很重要的一環,小說可以鉅細靡遺用文字說明、引註,但影集不行,只能透過對白呈現。唐福睿表示,「為表達法律專業知識,又不影響故事進行,對白必須更簡單易懂。改編劇本時,監製董成瑜、製片蔡雅霖、製作統籌宋銘忠和我花很多工夫確認一般人能否理解、快速接收對白。」
影集中許多場景在遠洋漁船上拍攝,需注意相當多的工作細節。(鏡文學提供)
劇中金鐘視帝李銘順飾演八尺門阿美族聚落出身的公設辯護人「佟寶駒」,奉派為犯下滅門血案的印尼籍移工嫌犯辯護,周旋於各方利益與立場觀念的角力。唐福睿透露,角色設定讓選角非常困難,幾經討論,李銘順是全面評估後的最佳人選,兼具邋遢、搞笑、帥氣等面向的魅力。開拍前,李銘順也做足準備,包括學習阿美族語、赴法院旁聽觀摩等,戲裡亦莊亦諧,壓抑又充滿爆發力。
八尺門阿美族原住民聚集的海濱國宅,是全劇的重要場景之一。(鏡文學提供)
儘管寫小說時唐福睿已為劇本與拍片做好功課、田調,許多場景都真實存在,翻拍執行度很高,不過唐福睿坦言,為了找到海濱國宅、法院、醫院、漁船等場景,場景組花了許多精神,尤其在疫情期間拍攝,醫院、公部門等都得細心協調。基於現實條件考量,有些場景還是得變更或刪除。
編導唐福睿(中)在漁船上與演員張耀(左)、范逸臣(右)討論。(鏡文學提供)
例如,小說有一段在釣蝦場談論死刑的情節,如果劇組到釣蝦場只為了這一場戲,時間與預算成本太高,所以後來改在辦公室拍攝。另有執行死刑的戲,因無法在看守所刑場實地拍攝,但又很重要、不能刪除,所以耗費一番工夫尋找類似實景代替。
各種語言的使用在影集中都別具意義,反映出角色間的距離。
各種族裔語言的使用,在小說或影集中都別具意義,反映出角色之間的距離,執行時也充滿挑戰。唐福睿指出,「語言不只是講述劇情,也因為語言,所以有誤會、有祕密、有訊息落差,導致各種事情發生。」為讓觀眾更加體會到語言的差異,影集裡特別請到阿美族語、印尼語、東爪哇語、台語等專家指導演員,安排學習課程。語言老師嚴格把關,除了在片場待命,更在定剪後全程檢查,有錯誤就請演員重新配音。
阿美族語老師馬賢生(前排左一)在錄音室監聽螢幕中演員范逸臣的對話。(鏡文學提供)
全劇拍攝總預算6,800萬元,除有文策院「內容開發專案計畫」劇本開發支持、文化部電視節目製作2千萬元補助,鏡文學也邀中華電信共同出品。監製董成瑜表示,中華電信因非常欣賞該劇而投資,並將在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與公視頻道首播。此外,香港Viu TV也因喜歡故事加入投資行列,並對該題材在東南亞市場有信心。唐福睿認為,移工、漁業是全世界共通的議題,「期待這個故事可以走出台灣,有更多可能。」
李銘順(中)在戲裡與新生代演員初孟軒(右)、雷嘉汭(左)攜手調查案件。(鏡文學提供)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