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3.09.25 14:17 臺北時間

吳若權曝親身經歷「讓座率100%」 他認博愛座不該撤:該撕掉的是標籤

作家吳若權認為博愛座不該撤除,該撕掉的反而是「標籤」。(示意圖,本刊資料照)
作家吳若權認為博愛座不該撤除,該撕掉的反而是「標籤」。(示意圖,本刊資料照)
作家李昂的一則貼文,讓博愛座成為近日熱門討論話題,甚至出現「撤掉博愛座」的聲音。作家吳若權則認為博愛座不該撤,並透露自己帶著母親搭乘捷運時「讓座率是100%」,並提出5個觀點,認為該撕除的是主觀的「標籤」。
吳若權在個人臉書發文,表示自己身為26年的家庭照顧者,他要感謝所有讓座給母親的陌生人。「而且,我要真心講,讓座率是100%。」他說,自己和家母從未在捷運碰到不肯讓座的年輕人,也經常看到不分世代與性別的乘客,讓座給需要的人。或許,是他的經驗不足、或真的是特殊個案,但他還是願意分享身為照顧者,對捷運「博愛座」的看法。
首先,年輕人並非拒絕讓座,而是拒絕被使喚。吳若權認為,多次類似事件的爭議,很多新聞焦點,都放在「年輕人拒絕讓座」,但他認為其實年輕人並非拒絕讓座,而是拒絕被使喚;「需要」不分世代,也無從被比較,若重新定義「博愛座」,並非「老弱婦孺」專屬,而是留給「需要」的人優先,那所有的「需要」都是不分世代,也無從被比較,只能靠彼此體諒,才能禮讓。
吳若權再引用奧修名言,「這世界沒有『應該』,你若堅持『應該』就會受苦。」「命令讓座」與「不願讓座」的任何一方都不要覺得「博愛座」是「應該」給我優先坐的。若能先不堅持「應該」是我的座位,站著時就能夠忍耐,讓座的時候也比較心甘情願。
而很多人建議廢除博愛座,但吳若權認為該撤除的不是「博愛座」,而是要撕掉主觀的「標籤」。唯有不再評論判斷,才會有真正的尊重與同理。無論是否設置「博愛座」,都能因為關心與愛,而懂得理解並支持對方的處境,依照自己的能力,採取適當的行動。
最後,別再嘲笑「老嬰」,你我將來都會是「老嬰」。吳若權照顧母親26年,他對長輩逐漸老化的狀況深有體悟。那種無理的委屈與頑強與固執並非自願,很可能是腦部退化的自然現象。在明顯快速高齡化發展的社會,你我都無法避免自己也可能變成「老嬰」,但至少可以從不要嘲笑「老嬰」開始,給未來的自己留下一點不需別人悲憫的基本尊嚴。
更新時間|2023.09.28 22:5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