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2023.11.04 05:58 臺北時間

【產業論壇】台灣離岸風電轉大人陣痛期 國產化與融資是成敗關鍵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特別強調,台灣離岸風電正在轉大人階段,即使有許多挑戰,但政府絕不迴避。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特別強調,台灣離岸風電正在轉大人階段,即使有許多挑戰,但政府絕不迴避。
經濟部主導的離岸風電第3階段區塊開發第2期(3-2期)草案9月底公布後,有意競逐的開發商個個摩拳擦掌,在這個關鍵時刻,長期關心台灣經濟發展的《鏡週刊》,10月20日舉辦「2023離岸風電高峰論壇」,受到產官學有關人士高度重視與支持,眾人齊聚一堂,針對風場開發現況、國產化及綠色融資等各項議題熱烈交流,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與新解方。
「2023離岸風電高峰論壇」卡司陣容堅強,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經濟部長王美花、能源署長游振偉、產業發展署長連錦漳、國發會產業發展處處長詹方冠等官員,以及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台灣區塊開發計畫財務長Thomas Correll、台亞風能總經理吳坤達、中鋼總經理王錫欽、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電力、公用事業與再生能源產業負責人暨合夥律師林孟衞、東方風能執行長陳柏霖、TOWIA理事長林雍堯等分別擔任主講人或與談人,吸引科技、傳產、金融等業界300多名人士到場聆聽,盛況空前。為讓無法參與的讀者一同見證這場能源轉型盛會,《鏡週刊》特別摘要當天論壇精華內容。
「離岸風電是大尺度經濟,台灣已走在亞洲國家前頭,並正從青少年進入轉大人階段,即使有挑戰,我們絕不迴避,也相信風電不會是比較貴的選擇!」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在論壇一開場,率先點出台灣離岸風電發展優勢與政策必需貫徹的緣由。
20231027ind001
《鏡週刊》社長裴偉認為媒體應善盡力量,協助台灣離岸風電的發展。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風電是可追求的永續投資,不是外資的專利

20231027ind001
《鏡週刊》舉辦的「2023離岸風電高峰論壇」人氣爆棚,顯示國內產官學各界人士對於能源轉型的高度重視。
鄭文燦表示,風電產業從開發商與供應鏈整合能力、在地協調、行政程序、營運融資人才等培養,涉及面向相當廣,而台灣從第一階段的示範風場到第二階段的潛力場址,至今已完成3個風場併網,有260支風機在台灣海峽運轉中。
話鋒一轉,他引用數據指出,政府訂於2050年再生能源要達20GW(百萬瓩)發電量目標,目前風機發電量到2025年約5.6GW,故2026年起,每年得增加1.5GW。
「真的很辛苦,我們也還在學習。」鄭文燦不諱言挑戰大,但仍重申風電絕對是可追求的永續投資,為了提供企業可負擔的綠電,台灣接下來得在兩大課題持續努力。首先是建立起穩定的本土供應鏈,鄭文燦強調,除了歐美,亞洲各國也開始大力投入風電,唯有扶持本地產業,才能避免斷鏈風險,同時打造提供具競爭力的成本。
第二是加強本地銀行資金融資,「風電不是外資的專利。」鄭文燦直言,離岸風電進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光前兩期融資需求就高達8千億元,這不能只靠外資,政府將透過機制的建立進行履約管理,除了國發會已跟經濟部聯手推動的融資保證制度,金管會也正針對私募基金、保險資金如何投資風電進行風險係數調整。

經濟部長王美花:持續優化購售電合約,提高銀行融資擔保

20231027ind001
經濟部長王美花在「2023離岸風電高峰論壇」表示,隨著疫情轉緩風場建置轉順,國內離岸風機今年將再新增100支。
對此王美花回應,經濟部正持續優化購電企業的購售電合約(CPPA),透過綠電信保機制來提高銀行融資擔保,儘管跨部門溝通挑戰大、細緻度比原先想得高,但她承諾「最近會有好的意見出來」。
她同時表示,晶圓龍頭台積電被某國際大客戶要求在2030年提供純綠電,倘若蔡英文總統上任時沒有趕快推動,「需要的綠電要去哪裡找?」接著指出,不只台積電,台灣其他大企業甚至更多的中小企業都是國際供應鏈的一環,面對如此龐大的綠電需求,她拋出令人激勵的消息,隨著疫情趨緩,今年國內風機可再新增一百支。
針對發展現況,能源署長游振偉秀出一張台灣海峽空照圖告訴大家,至十月底,來自第一階段海洋與台電兩個示範風場,以及第二階段的海能風場,最高曾貢獻台灣1天近2GW發電量,隨著沃旭能源(Ørsted)、CIP(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允能三風場陸續建置完成,貢獻度可望提高。
至於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肩負的任務,游振偉也說明,倘若經濟部2026年至2035年每年需要釋出1.5GW,等於10年共要15GW,能源署目前正透過「前6年、後4年」來進行分配,其中,3-1期與3-2期將擔負起前六年的重擔。

能源署長游振偉:透過部門聯審方式,讓業者節省時間

20231027ind001
經濟部能源署長游振偉(中)指出,2026年至2035年,台灣離岸風電將釋出15GW裝置容量。右起台亞風能總經理吳坤達、TOWIA理事長林雍堯,左二為CIP台灣區塊 開發計畫財務長 Thomas Correll。
為達成併網規劃,游振偉指出,目前區塊開發的場址申請,已先針對部分限制開發(如漁權、國防使用與航權使用)區域做出標定,避免大家浪費時間投入調查,同時透過部門「聯審」的方式,讓業者節省時間。
目前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累計申請量達12GW,通過環評專案的場址已有6GW;此外,游振偉更透露,到了3-3期,風機由固定轉向浮式基礎後,屆時會有更多元規劃。
有關台灣發產離岸風電的急迫性,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TOWIA)理事長暨風睿能源董事長林雍堯睿特別代表業界呼籲:「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10月1日上路後,綠電將不只是生產要素,更是參與國際供應鏈的競爭要素,政府務必全力加速推動離岸風電。」
20231027ind001
台灣離岸風電風機葉片國產化有成,近期已有越南業者主動邀請設廠。(翻攝海洋風電官網)
至於眼前最立即的挑戰,是3-2期國產化鬆綁的規定,雖然已從過去必選變成全自選,但最低門檻得70分才能投標,草案公布至今,開發商與供應商意見仍待整合。
針對國產化政策的議題,負責規劃的產發署長連錦漳先幽默地說:「一定會調整,但也需隨波逐流,否則我會活不下去(笑)。」之後又堅定地說:「調整過程,不會放棄扶植本土產業。」
連錦漳指出,從2018年到2023年,透過離岸風電的本土化推動,已累計732億元建廠投資,產值高達866億元,並提供4千多名就業機會,以實際投產的狀況,從協助廠商建廠、技術移轉到量產,目前水下基礎廠商平均月產能已有3座、每月也能提供風機10支葉片與12套鑄件。
「同仁們做到快哭出來!」連錦漳以此形容推動國產化的不易,並生動地以「包婚包生還要註文(台語:包生男或女)。」描述產發署如何親力親為,他舉葉片為例,不但到處拜託台中港協調土地,還得聯繫碼頭運輸銜接,連原料調度都派同仁出馬協助。

台亞風能總經理吳坤達:越南主動邀設廠,顯示國產化成效已可出國比賽

20231027ind001
台亞風能總經理吳坤達呼籲,政府應盡快將畸零風場進行整併,提供有能力整併的業者切入機會。
對國產化感觸頗深的還有台亞風能總經理暨天力離岸風電董事長吳坤達。「(天力)要做葉片時,產發署很擔心做不成,我想,開發商也很擔心,但我很驕傲的跟各位報告,我們做到了。」吳坤達接著興奮爆料,近期已有越南業者主動邀請設廠,顯示國產化成效已可「出國比賽!」
回歸開發商身分,吳坤達自豪地強調:「我們是台灣唯一純本土(開發商)團隊,純到沒有一個外國人。」面對外資或中外合資的開發商生態圈,吳坤達再三強調「一定加入3-2期的風場競標」,同時也語重心長地直言,台灣近岸的風場開發已差不多飽和,3-2期將是固定式風機的最後一波熱潮,政府應盡快將畸零風場進行整併,提供台亞等有能力整併的業者切入機會。

中鋼總經理王錫欽:離岸風電可望帶動鋼鐵產業價值轉型

20231027ind001
離岸風電國產化是產官學關注的議題。右起《鏡週刊》社長裴偉、中鋼總經理王錫欽台灣風能協會理事長簡連貴、產業發展署長連錦漳、東方風能執行長陳柏霖、《鏡週刊》副社長陳志峻、《鏡週刊》總編輯廖志成。
除了葉片的天力,中鋼集團也積極響應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總經理王錫欽分享,離岸風電是用鋼強度最高的再生能源,可望帶動鋼鐵產業價值轉型。為此,中鋼特別與CIP共同投資中能29號風場。
「中能風場某種程度就是國產化的練兵場域,總計完成27項在地產業採購,金額占比超過六成,是本土化比例最高的風場。」談到中鋼配合國產化的推動,王錫欽也吐露心聲,量產艱辛的程度不輸給產發署,「他們(產發署)做到快掉淚,我們是晚上睡不著覺。」但無論如何,成績已證明努力是值得的,讓王錫欽高喊,「台灣不只需要風電,更需要風電產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離岸風電,台灣海事工程產業又再度熱絡起來。東方風能執行長陳柏霖指出,3-2期應持續將海事工程納入國產化重點扶植項目,如此方能將好不容易建立的海事工程能力繼續延續與提升。
20231027ind001
因為離岸風電,台灣海事工程產業再度熱絡起來,造就東方風能等公司崛起。(翻攝東方風能科技臉書)
除了國產化,風場融資問題也受到各界高度關注。CIP台灣區塊開發計畫財務長Thomas Correll以過去經驗鄭重提醒,未來2至3年,台灣約有8GW風場需要完成專案融資,融資規模上看500億美元,挑戰巨大。「針對融資問題,政府首要任務就是鼓勵本土銀行積極參與,過去幾年外資對台灣離岸風電融資已逐漸逼近上限,台灣政府得更認真思考如何靠自己力量。」Thomas Correll說。
Thomas Correll並建議政府應持續提高出口信貸機構(Export Credit Agency,ECA)信用擔保比例,另基於國內目前只有台積電擁有國際信評,若可設計一套機制確保可融資的企業購售電合約,將有助讓台積電以外的國內企業解套買得到綠電,也能讓履約獲得控管。
事實上,政府早就看出開發商擔憂的問題。為吸引本土資金投入離岸風電,國發會從2020年起,分別透過國家融資保證機制、促進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產業兩大機制,補強國內綠色金融,到9月底為止已通過10案、累計融資金額141億元。

產發署長連錦漳:唯有在地供應,才能降低供應鏈斷鏈風險

20231027ind001
產業發展署長連錦漳強調,風場的維運不能完全仰賴外商,唯有強化在地供應,才能降低供應鏈斷鏈風險。
話雖如此,國發會產業發展處長詹方冠坦承,即使承作案子已從10億元擴大到40億元,但規模仍不算大,期望進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融資保證機制能發揮更大功能;此外,今年9月推出的綠電信保機制,也有助簽署購售電合約的企業進行履約擔保,確保風場得以順利融資及開發。
提到本土金融機構參與風電專案融資,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信銀)堪稱是領頭羊。中信銀企業融資部副總經理李靜婷表示,中信銀在這塊業務早就與國內供應商、開發商往來多時,甚至多次協助開發商深入了解台灣企業在國際上的地位,她甚至以「中鋼一張紙,勝過所有ECA」形容當時參與中能風場的專案融資案例,證明團隊在各項融資財務評比的努力。
20231027ind001
業者認為政府應正視風場融資問題並建立機制。右起陽明交大教授葉銀華、中國信託銀行副總李靜婷、國發會產發處長詹方冠、勤業眾信合夥律師林孟衞。
不過,李靜婷也點出,進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本土銀行現階段投入專案融資碰到的最大挑戰,是開發商躉購費率採零元的競價問題,希望政府正視。
「唯有在地供應,才能降低供應鏈斷鏈風險。」產發署長連錦漳再三強調,尤其風場的維運不能完全仰賴外商,「我常說只要綠電穩定,就像水龍頭打開有源源不絕的水(錢)出來,攸關台灣企業與經濟表現。」
壓軸登場的勤業眾信合夥律師林孟衞在論壇尾聲呼應連錦漳的發言指出,一部風機生命週期長達2、30年,維運占風場資本支出高達三成,台灣應積極累積本土運維量能,尤其從國安的角度,更是至關重要。
更新時間|2023.11.04 05:5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