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福

  1. 美食旅遊

    【春日草仔粿3】日本也有草仔粿!春天必嘗80年和菓子舖 季節限定Q彈「草餅」

    提到飄香超過一甲子的老點心舖,「明月堂」絕對榜上有名,1953年成立於台北的「明月堂」為全台僅存的和菓子精製工藝的老鋪,屹立88年全靠細柔慢捏真功夫。

  2. 美食旅遊

    粉嫩蓬鬆就像在吃嬰兒屁屁! 抹茶、焙茶香氣飽滿的京都鮮奶油大福

    鮮奶油大福大概是最適合春天的和菓子,如嬰兒般粉糯的外皮下,藏著蓬鬆順滑的奶油和豆餡,在舌尖繾綣的口感,像吃了一口融雪。而它最好的拍檔,自然是一壺沏得濃濃的春茶。

  3. 美食旅遊

    香帥蛋糕最強甜點不是芋泥卷? 限量芋頭大福才是隱藏版美味

    開業37年的「香帥蛋糕」,最出名的甜點就是重磅紮實的芋泥卷,我在製作芋頭控美食特輯前,特地到店裡把招牌芋頭甜點全買回公司,和美食線記者一同品鑑,結果我們一致認為最強甜點竟然不是芋泥蛋糕,而是每天限量供應的「芋大福」。

  4. 財經理財

    【台灣老店】菓子裡的和氣道 明月堂

    台北和菓子店明月堂第一代周金塗,於日據時代跟日本人學藝,戰後日本人將店傳給他,始終延續純日式作法,也是SOGO進駐台灣後邀請設櫃的第一批店家。傳至第二代,周宜文、周宜平兄弟和睦合作一輩子,默契十足。但歲月不饒人,二人從年輕小夥子變八旬老翁,面臨老店存廢之際,幸好有周宜文之子、擁有台大學歷的周恆儀,願意放棄高薪返家接手。雖然手藝難如父執輩那般面面俱到,和父親也為管理爭執,但周恆儀積極挑戰彌月禮盒和大福市場,要讓80多年的和菓子繼續香甜。

  5. 財經理財

    【不老兄弟情之一】父接手日本和菓子店 八旬手足不分家

    台北和菓子店明月堂第一代周金塗,於日據時代跟日本人學藝,戰後日本人將店傳給他,始終延續純日式作法,也是SOGO進駐台灣後邀請設櫃的第一批店家。傳至第二代,周宜文、周宜平兄弟和睦合作一輩子,默契十足。但歲月不饒人,二人從年輕小夥子變八旬老翁,面臨老店存廢之際,幸好有周宜文之子、擁有台大學歷的周恆儀,願意放棄高薪返家接手,讓80多年的和菓子繼續香甜。

  6. 財經理財

    【不老兄弟情之二】弟弟心臟開刀 怕血的哥哥天天守病房

    周宜平看著哥哥,有感而發地吐了句:「有這個哥哥真好!」他說起年輕時候搥麻糬全靠手力,「都是哥哥在搥,有時我想替他一下,沒多久就氣喘吁吁,他也都不跟我計較。」

  7. 財經理財

    【不老兄弟情之三】紅豆餡就有5款粗細 李登輝也折服

    周家兄弟的父親非常嚴格,做事絲毫不能馬虎。周宜文說:「我爸爸的工作態度很嚴謹,例如洗糯米,如果是要用來搗麻糬,洗米方向可以隨便;但若要拌紅豆做紅豆飯,糯米就不能碎,洗米一定要同方向順洗,若有學徒不聽話,我爸一巴掌就打下去。」

  8. 財經理財

    【不老兄弟情之四】棄300萬年薪 台大高材生改當和菓子師傅

    兄弟不爭不吵6、70年,但畢竟體力不如當年,接班問題一直放在他們兄弟的心裡。談及父執輩都已年邁,3年前返家接手的周宜文兒子、第三代周恆儀顯得感傷。因為當年父親周宜文可以熬夜喝酒,一早再起床搥打麻糬,肌肉比他還要結實,如今父親與二叔都已白髮蒼蒼,他哽咽起來,「一轉眼,他們都老了,我若不回來,我阿公傳下來的明月堂可能就要關了。」

  9. 美食旅遊

    【元宵大革命】包干貝、金華火腿的LV級元宵

    每年元宵節,吃到的元宵或湯圓,常常不是芝麻就是花生口味,實在有點無趣,但我們發現台南的「福樂屋」,不僅把內餡換成高檔的北海道干貝、金華火腿,個頭還是一般的3倍大,滋味鹹鮮夠味,吃2顆就好有飽足感。今年不妨換換口味,嘗試一下LV級的豪華大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