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8.07.15 08:00 臺北時間

【銘看天下】全球化時代的貿易戰 我們無法置身事外

美國總統川普不只砲口對準中國,還四處放火,對世界多國要求「公平貿易」。(東方IC)
美國總統川普不只砲口對準中國,還四處放火,對世界多國要求「公平貿易」。(東方IC)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和其貿易團隊一直在嘗試用關稅減少貿易赤字,試圖扭轉「自由貿易」為「公平貿易」。不過,11日美國參議院以88:11的壓倒性票數,通過對川普約束構築關稅障礙權力的決議,猶如是對川普予以象徵性的譴責,但川普的貿易戰似乎未有停止跡象。
美國6日開始對34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25%的關稅,10日又公佈擬對中國輸出至美國2,000億美元的產品加徵10%關稅的方案,加徵關稅商品清單涉及6,000多種產品,包括服裝、電視機零件、冰箱等消費品以及其他高科技產品,但不包括手機。在貿易戰開槍後,美中又將陷入史上規模最大貿易爭端升級的風險。
不只砲口對準中國,美國還四處放火,對世界多國要求「公平貿易」。美國商務部5月底宣布,將對自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鋼鋁課徵關稅,使得歐盟回祭從6月22日開始向美國價值28億歐元(合32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征收25%的報複性關稅。加拿大針對美國徵收的鋼鋁關稅,回應宣佈對自美國進口價值125億美元的產品徵收關稅。墨西哥也對來美國出口的3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在美國正式對從中國進口的340億美元產品開徵關稅後,中國也回敬以同等力度的回禮。
貿易戰的加徵關稅成本,被轉嫁增添到後端製造業者和消費者,成為無辜的受害者。自今年初以來,對進口鋼鐵徵收的25%關稅,已造成美國鋼鐵價格上漲約40%;對鋁製品新開徵的10%關稅,也讓鋁類產品價格在上月漲至4年來高峰。
美國也承受後作力,美國農業出口商遭到報復而失去訂單,美國的農民和農場主們成為祭品。加拿大徵收的關稅清單是柳橙汁、番茄醬與威士忌;墨西哥針對奶酪、豬肉和各類水果加稅,而中國也已經決定對美國的「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和高粱等出口採取行動,這些農作物是美國對外出口量最大的幾項。
以今年美國黃豆為例,耕種面積達到3,624萬公頃,為史第二高,也是40年來耕作面積首次超過玉米。在美國黃豆預期增產和出口需求降低,價格有滑落風險,5月到7月初,已從10.5美元跌至8.5美金 ,跌幅在18%,為今年最低點。據美國農業部資料指出,今年前5個月,美對中出口黃豆數量下跌21%。
在中國反制下,美國將失去中國近2,000萬噸的黃豆訂單,中國對美國黃豆進口量預計減少65%,美國黃豆總產量將減少15%,為此美國經濟可能損失金額在170億至330億美元間。
從貿易爭端到貿易戰開打的預熱緊張氛圍,也主導了金融市場的動盪。5月全球對新興市場的證券投資呈淨流出現象,是自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首見。而6月中旬華府公佈對北京開徵關稅清單後,歐美日中和新興市場的股市波動也有擴大態勢。中國股市較1月的高點已下跌超過20%。
受貿易摩擦急速升溫影響,美國7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為97.1,低於原預期值98和6月的98.2,創下今年2月以來的最低值。
在對外投資上,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也迅速冷却。Rhodium Group的報告指出,2018年前5個月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估計為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崩跌92%。美中貿易戰若全面啟動,在美國完全停止從中國進口商品情況下,中國國民生量毛額(GDP)將降低3%。
受貿易摩擦風險等因素影響,歐洲統計局的資料顯示,歐元區今年第1季GDP成長初值為0.4%,低於去年第4季的0.7%,創2016年第2季以來最低成長率。GDP同比成長初值為2.5%,為去年第3季以來最低,去年第4季為2.8%。
美國發動的貿易戰也對自身利益有所傷害,英國央行行長卡尼(Mark Joseph Carney)說,若美國對所有貿易夥伴提高關稅10%,美國的GDP可能會削減2.5%,全球可能出現超過1%的負面現象。他意有所指,英國脫歐導致英國經濟近來表現欠佳,是逆全球化和區域整合的結果。
一旦全面性的貿易戰不僅壓迫全球經濟倒退,也會防礙貨幣政策的正常化。高關稅會衝擊經濟的活力,身陷在貿易爭端的國家初始會出現通貨膨脹,接續可能推高長期利率,在避險情緒下,全球金融有趨於緊張的趨勢。
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以情境假設方式預測出,美國在對所有商品額外加徵10%關稅下,會導致全球企業每股盈餘(EPS)下降11%。
根據美國統計顯示,去年中國自美國進口產品總值為1,298.9億美元,美國則採購5,054.7億美元的中國產品,雙方貿易金額差距頗大,中國對美國有367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在華府先施以340億美元產品的加徵關稅後,北京報復,華府意欲擴大制裁,已先放話再祭以2,000億美元產品加稅,最終將以去年5,000億美元的額度回敬北京,此時北京如何或是否以對等的規模對美國商品施以徵收報復性關稅,對策和方案仍需思考。
依照川普「美國優先」衍生的「公平貿易」政策,遭制裁國家反制不住手,貿易摩擦恐會延續,美國主導的貿易新秩序是否形成,挑戰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運作,也挑起自由貿易的敏感神經,以及為全球經濟的成長風險增添隱憂。
可以預期的是美中兩國的摩擦還會繼續,主要是雙邊的矛盾始終存在,不只是貿易問題,更多更強的是戰略競爭的問題,美國針對「中國製造2025」的遏制,將在先進科技製造等領域採取投資和出口等限制,拖延中國發展追趕的腳步。
回顧1930年6月,時任美國總統胡佛(John Edgar Hoover)以保護國內產業為由,簽署大幅上調關稅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對2萬多種進口產品徵收高額關稅,招致各國一致反制,加深了經濟危機,被認為是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原因。在2002年至2003年間,美國鋼鐵關稅大幅提升30%,歐日以報復關稅應對,並向WTO投訴,最終美國敗訴撤回關稅,但這期間造成20萬失業的重大影響。
貿易戰是個雙面刃和七傷拳,損人也損己,在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下,猶如經濟學家巴格瓦蒂(J. Bhagwati)和帕那加亞(A. Panagaryia)所形容的「義大利麵碗效應」(spaghetti bowl effect),細長的麵條相互纏繞,眾多零組件和加工直至最終產品的生產過程由多國製造提供,複雜的原產地難以認定,在貿易制裁下,不會只是受制裁方遭到報復,與供應鏈和生產鏈有關聯者到最終消費者都是受害人。
在美中貿易戰役中,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台灣等,因圍繞在作為世界工廠——中國而打造的全球供應鏈,也將遭受打擊。倘若中國對眾多產品部件進口減少10%,馬來西亞、韓國和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將分別減少1.3%、0.9%與1.9%。
縱使逆全球化在對抗全球化,然這仍是一個全球化和區域整合的時代,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美國發動的貿易爭端和貿易戰也將我們一併捲入,讓我們置身其中而息息相關,不應有隔海觀戰的冷漠面對的態度和理由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