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8.09.25 06:58 臺北時間

【學者成肥羊】升等壓力大學界亂象多 教育部承認制度瑕疵

高教司科長曾新元表示,年輕教師有升等壓力,才造成這些亂象。
高教司科長曾新元表示,年輕教師有升等壓力,才造成這些亂象。
針對台灣最近令學界困擾的「綁架論文勒贖」,以及「A錢學術研討會」,教育部官員指出,這些在西方學界稱之為「掠奪性」期刊、研討會的亂象,其實是因為大學教師有升等壓力,並坦承制度有瑕疵,才會將原來只重視論文發表數量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改為「高教身耕計畫」,讓教授們在教學創新、社會服務,產學合作的良好表現,也列入評比。
近年來「詐欺學術期刊」綁架論文大行其道,有學者被假期刊所騙,應邀投稿,因為一稿兩投的行規,又不甘成果發表在亂七八糟的「偽學術網站」,同時也愛惜名譽,希望撤回論文,這時,卻遭對方要求花錢贖回論文。
還有學者指出,台灣出現號稱「免論文、可掛名」的顧問公司,到處發廣告函,台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鄭經偉指出,這些「顧問公司」很可能是養了一批寫手,專門供掛名,然後丟到這些假期刊發表。
此外,日本學者點名台灣的「國際商學促進會」舉辦的學術研討會,根本是來A錢的,本刊接到該學會離職員工投訴,指他們辦的研討會,花錢就能發表論文,比大拜拜還亂,但一場可獲利300萬台幣,創會人方文昌教授,一年獲利千萬元。
為何「詐欺學術期刊」大行其道?鄭經偉說,他獲得博士學位,返國任教那年,全台只有50所大學院校,現在有160所,大學教師暴增到6萬人,但期刊還是只有那些,要刊登的難度還是那麼高,但要升等,就得有論文發表,因為對年輕教授來說,發表論文壓力大,才讓「詐欺期刊」有行騙的空間。
教育部高教司科長曾新元說,參加「掠奪性研討會」的學者,都是為了升等,而教育部訂定「教師資格審定辦法」,有明訂在哪些期刊發表,才能列為升等依據,重點是,必須能公開發表,有些期刊網站還得輸入帳號、密碼才能閱覽論文,那一定是假期刊;第二,必須有正式的「審查機制」,假期刊有錢就能過關,教育部是不承認的。
曾新元說,通常是初任的研究人員比較容易上當,因為他們有升等的壓力,對國際學界又不是很熟稔,因此,教育部委託交大,製作了「學術倫理教育課程」,提供給年輕的大學教師參考,避免觸犯學術倫理禁忌。
曾新元坦承,這個亂象,跟學校、教師有發表論文壓力有關,過去「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就是以論文發表數作為補助的重要評比,學校為爭取補助,鼓勵教師多發表論文,才有了點數制度,教育部發現這個問題,改變制度,推出「高較深耕計畫」,教學創新、社會服務,產學合作若有良好表現,都列入評比,而且不是「贏者全拿」,新的制度,會有助於改變過去的亂象。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