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12.24 06:12 臺北時間

【華為事件啟示錄(中)】「黨領導一切」扭轉中美關係深層結構

習近平鞏固中央權力的種種動作引發華府高層、外交官員和智庫學者的關注。(網路截圖)
習近平鞏固中央權力的種種動作引發華府高層、外交官員和智庫學者的關注。(網路截圖)
華為事件,看似突然,其實只是反映美中關係的深層結構已發生改變。前美國外交官戴利認為,美國智庫對中國風向轉變原因不只一個,不過真要說讓美國態度發生根本上的改變,或許原因就出在南海的主權議題。
自2013年起,北京陸續在南海佔領島礁並且大興土木興築軍事基礎設施,自誇是「捍衛合法權利」。爭議的最高點是2016年海牙國際法庭的南海仲裁案,中國受到重大挫敗,怒指仲裁是「廢紙一張」。
戴利說:「不光是因為中國建設了一些小島,它還讓美國了解到,中國已經跨過了線,這是根本上的不同。」

習近平「黨領導一切」

南海爭議是外在的形,而內在的因則是中共高層思維的變化。
戴利說,2017年10月中共召開十九大喊隨後在今年3月修憲,廢除國家主席連任的規定,讓美方負面反應更加強烈。
「許多美國的中國專家過去是比較溫和的,認為對中國要採漸進手段要有耐心,這些人知道關係的複雜性,理解中國在不斷演進」,但是「十九大(習近平)的演說和修改憲法把他們推過了界。他們的看法變了。」戴利說,其中包括了「一些美國最資深、最有成就的專家們」。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九大演說中強調「黨領導一切」。 (東方IC)
在歐巴馬時代擔任國安委員會中國政策主任的何瑞恩(Ryan Hass)也認為,習近平的演說改變了許多人對中國的觀感。習近平摒棄西方模式,甚至認為可以外銷中國模式,在何瑞恩看來是「北京犯了錯誤」。他說:「因為它讓華府對中國的意圖和野心抱持懷疑的人又多添了彈藥」。

美智庫:「提升建設性的警覺」

上個月,包括戴利在內的二十多位美國智庫分析家、學者、和前任官員提交了一份關於中國在美國國內施展影響力的報告。這份由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發表,名為《中國影響力與美國利益:提升建設性警覺》的報告建議美方針對中國公民採取相對措施,包括限制中國記者簽證。
曾任駐中國大使的前美國助理國務卿羅德(Winston Lord)也是報告撰寫人之一。他承認隨著中國崛起,美中之間的對抗勢不可免,但近年來,隨著習近平自2012年上台之後,衝突的情況明顯升高。
前美國駐北京大使,前亞太助卿羅德。(網路截圖)
羅德早在尼克森與季辛吉訪問中國時,就擔任隨行成員,他認為美中關係如今處於自197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節點」,他指出北京近來諸多政策都讓他「無法接受」。
他說:「在亞太地區,中國當然是在安全、經濟、和地緣政治上需掛慮的議題。這是可以接受的。但中國想嘗試把美國趕出這個地區,這是不能接受的...。我們彼此都做間諜情蒐。我們都做網路間諜活動。這不該有雙重標準。這應該容忍和接受。但是在網路竊取商業機密則是不能接受的。」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