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9.01.19 13:28 臺北時間

【全文】多元題材通吃分眾 好萊塢逆轉電影生存戰

去年10大賣座電影有一半是迪士尼出品,且包辦前3名,分別是漫威工作室的《黑豹》和《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以及皮克斯動畫電影《超人特攻隊2》。(東方IC)
去年10大賣座電影有一半是迪士尼出品,且包辦前3名,分別是漫威工作室的《黑豹》和《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以及皮克斯動畫電影《超人特攻隊2》。(東方IC)
影音串流平台(OTT)崛起,讓不少人擔憂電影的未來。但美國市場調查公司ComScore統計,2018年北美和全球票房均創新高,分別較前年成長7%和2.4%,是好萊塢豐收年。
外媒分析,去年好萊塢賣座片的題材和種族兼具多樣性,吸引不同族群的觀眾進戲院,北美觀影人次成長4%。電影票價調漲及片商打破檔期迷思,在淡季推出重量級電影,也助票房立下新的里程碑。
據統計,過去一年北美總票房達118.5億美元(約新台幣3千670億元),全球票房總計41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2千700億元),顯示影音串流服務瓜分市場、甚至「謀殺電影(院)」的說法是多慮了。
美市場調查公司ComScore資深媒體分析師保羅德佳拉畢迪恩(Paul Dergarabedian)表示,北美票房曾在2016年寫下新紀錄,隔年卻下跌2.3%。當時不少人歸因於好萊塢電影缺乏新意,且有影音串流平台如Netflix等攪局,導致票房疲軟。
北美和全球票房去年均創歷史新高,是好萊塢的豐收年,證明只要電影的故事說得好、有新鮮感,觀眾還是會進戲院。(東方IC)
保羅認為,2018年好萊塢似乎已找到對策、回應挑戰。除了重量級話題電影,也不乏小成本或題材新穎的製作,兼容文化和族群多樣性。從去年北美票房排行前十名來看,仍是續集或系列電影的天下,足見IP電影只要故事說得好、有新鮮感,觀眾還是買單。
去年十大賣座電影有一半是迪士尼出品,且包辦前3名,分別是漫威工作室的《黑豹》(Black Panther)和《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Avengers : Infinity War),以及皮克斯動畫電影《超人特攻隊2》(Incredibles 2)。迪士尼在北美總票房逾30億美元(約新台幣930億元)、市占率逾1/4,堪稱超級印鈔機。上述3片的全球票房都破10億美元(約新台幣310億元),助攻該公司全球票房達70億美元(約新台幣2千170億元),是3年來第2次創此佳績。
去年10大賣座電影有一半是迪士尼出品,且包辦前3名,分別是漫威工作室的《黑豹》和《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以及皮克斯動畫電影《超人特攻隊2》。(東方IC)
其他擠進北美賣座前10名的商業大片還有環球影業的《侏羅紀世界:隕落國度》(Jurassic World : Fallen Kingdom)、二十世紀福斯的《死侍2》(Deadpool 2)和索尼的《猛毒》(Venom)等。
呼應種族文化多樣性的觀眾口味,2018年5位非裔美籍導演大有斬獲,作品在北美票房都破億元,史無前例。
傳統上,這些賣座強片都排在暑假、感恩節或耶誕新年檔上映,但好萊塢去年不按牌理出牌,2月和4月推出《黑豹》和《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10月安排《猛毒》上片,另闢戰場,反而在冷門月分衝出票房新高。
好萊塢去年還有3部非IP作品,挹注票房功不可沒。吳恬敏、亨利高汀主演的《瘋狂亞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在北美創下逾1億7千萬美元(約新台幣52億7千萬元)票房,是近10年賣座最好的浪漫喜劇片。
布萊德利庫柏同台女神卡卡的《一個巨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北美票房已破2億美元(約新台幣62億元),叫好叫座,入圍奧斯卡呼聲高。
而好萊塢夫妻檔艾蜜莉布朗特和約翰卡拉辛斯基主演的驚悚片《噤界》(A Quiet Place),成本僅1千700萬美元(約新台幣5億2千700萬元),卻創下全球票房3億4千萬美元(約新台幣105億元),小兵立大功。
好萊塢夫妻檔艾蜜莉布朗特(右)和約翰卡拉辛斯基(左)主演的驚悚片《噤界》去年全球大賣105億元,是小兵立大功的典型例子。(東方IC)
呼應種族文化多樣性,2018年非裔美籍導演也大有斬獲,5位非裔美籍導演的作品、北美票房都破億元,史無前例。其中,萊恩庫格勒(Ryan Coogler)執導的《黑豹》以逾7億美元(約新台幣218億元)居冠,不但成為北美年度最賣座電影,還入圍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
其他4位晉升一億美元票房俱樂部的非裔美籍導演、依電影賣座排名為:《金牌拳手:父仇》(Creed II)的小史蒂文卡普爾,《蜘蛛人:新宇宙》(Spider-Man : Into the Spider-Verse)導演之一的彼得瑞塞,《私刑教育2》(The Equalizer 2)的安東尼富夸,以及《時間的皺摺》(A Wrinkle in Time)的阿娃杜威內。
好萊塢去年有5位非裔美籍導演晉身一億美元票房俱樂部,《金牌拳手:父仇》的導演小史蒂文卡普爾(中)也是其中之一。(東方IC)
由於蘋果公司和迪士尼在今年將加入OTT戰局,好萊塢想保住娛樂江山,仍有一場硬仗要打。
2018年非裔美籍導演執導的電影共16部,北美票房達15億美元(約新台幣460億元),金額是前一年的2倍,創歷史新高。對此《黑色黨徒》(BlacKkKlansman)資深導演史派克李表示,希望這股新興的黑色力量能穩定成長,而非稍縱即逝。
展望今年,改編、續集和舊片新拍仍是好萊塢電影主流。矚目大片包括迪士尼擬真動畫電影《獅子王》(The Lion KIng)、《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 Endgame),華納兄弟的《牠:第二章》(It : Chapter 2)和環球影業的《異裂》(Glass)等。
今年有不少值得期待的大製作電影,包括迪士尼擬真動畫電影《獅子王》。(翻攝自movie.yahoo.com.tw)
新的一年,好萊塢對影音串流平台的隱藏威脅,也不能掉以輕心。由於蘋果公司和迪士尼將加入OTT戰局,預估全球影音串流平台的訂戶費用總額將於今年突破46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4千250億元),遠高於全球電影票房的預估值400億美元。好萊塢想保住娛樂江山,仍有一場硬仗要打。
以Netflix為首的影音串流平台崛起,讓不少人擔憂電影的未來。圖為Netflix創辦人兼執行長瑞德海斯汀去年出席亞洲內容大會的畫面。(Netflix提供)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