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19.06.21 05:58 臺北時間

【心理學S02E09】醫護人員都沒同理心? 先了解何謂「同理」

我們很常聽到護理人員被要求要有「同理心」;但同理心究竟是什麼呢?(東方IC)
我們很常聽到護理人員被要求要有「同理心」;但同理心究竟是什麼呢?(東方IC)
好好玩系列第二季即將結束,再次邀請大家一起來填滿意度問卷,還可以抽獎品哦!詳細活動辦法在本篇文末。
“再回到一剛開始護理人員的情況。雖然有些民眾會覺得護理人員沒有同理心,但現況是很多醫事人員的工作都非常繁忙、壓力非常大,這種狀況下還要求必須展現出同理心其實有點困難。所以當我們希望他們要有同理心、幫助別人時,必須要先思考,這些醫事人員、心理師、社工師是否有足夠的餘裕調整好自己?否則在工作這麼多的情況下,很難要求這些專業助人者展現出多大的同理心,因為他們自己就非常需要別人同理了。”
幾年前同仁問我能不能幫護理人員設計一個「同理心」的工作坊,當時第一時間思考的是:護理人員為什麼需要訓練同理心呢?在我的心目中,護理人員的同理心應該非常高了才對。這幾年也陸續在學校、網路或職場看到許多標榜訓練同理心的課程或工作坊。聽起來「同理心」似乎是非常棒的東西,人人都需要有;可是同理心到底是什麼呢?有了同理心後,真的有辦法世界和平、大家都幸福快樂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同理心到底有什麼樣的內涵,以及同理心是不是真的如想像中的美好。

同理心、同情心,傻傻分不清楚

很多人常用「沒同理心」指責冷血主管或政治人物,例如:主管沒有同理心、很血汗,讓員工一直加班,員工領的薪水卻那麼少;或,政治人物沒有苦民所苦,不知道人民真正的感受是什麼,所以他們一點同理心都沒有。反過來想,似乎只要有同理心,就可以苦民所苦、和那些血汗的員工站在一起,大家都能彼此包容、理解、尊重,社會就太平了。但同理心真的這麼好嗎?它的內涵到底是什麼?我們應先區別「同理心」以及「同情心」。
同理、同情聽起來很像,這兩者的差別是什麼呢?一般而言,「同情心」就是:我知道對方有一些情緒、苦痛,但是自己並沒有和對方類似的情緒、苦痛,單純跟你說「朕知道了」;同情心也有一點由上對下的感覺:我知道對方有一些狀況或不舒服,但我並沒有跟對方有一樣的感覺。因此,之所以有人會說「我才不要你的同情眼淚」,就是因為受到別人同情時,會感覺矮別人一階、被人施捨,因為如果你跟我沒有同樣感受,那也不會真正了解我的感覺。因此,一般來說都不會要培養「同情心」。
那「同理心」是什麼呢?同理心就是:我理解對方的情緒、苦痛,而且我也跟對方產生一些連結或共振。有沒有和對方一樣的「感覺」,正是同理跟同情不一樣之處。如果當我們痛苦時知道對方也有一樣的感受,會讓人覺得兩人處於同一位階、水平上,就不會覺得被以上對下的看待而有不受尊重的感覺。
「同理」跟「同情」這兩個詞很有意思。「同情」並不包含兩人有相同的「情緒」或「苦痛」;但「同理」並不只是理解而已,而是確實有類似的情緒、苦痛,兩人的情緒產生了連結。所以中文的「同情」跟「同理」在字面上跟他們所表述的有一點不太一樣。

這麼神奇?同理兩人真的會有共鳴?

同理真的可以跟他人的苦痛或情緒產生連結、共鳴或共振嗎?我們有時候會為了戲劇中可憐的角色而跟著揪心起來,看來我們似乎可以和他人有一樣的感受。大腦的反應或生物學的基礎上,也可以看到這種現象;但也不用高興得太早,因為這不只是人類萬物之靈才有的感受,事實上在老鼠身上就被發現有這種現象了。
2006年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利用老鼠來做疼痛共感的實驗。他們把兩隻本來住在一起的老鼠分開,中間放透明的隔板;當其中一隻老鼠處於疼痛的狀態時,就會發現另外一隻老鼠本身雖並沒經歷疼痛,但牠對疼痛的敏感度仍會提高;換句話說,牠因為看到別人疼痛,所以自己也會變得比較痛,也就是:可以感受到別人的痛苦。
也有類似的人類實驗,它很有意思的找了男女朋友來做實驗。實驗請女性進去腦造影的機器裡面並看著男朋友被電擊;當男朋友被電擊而疼痛、表情猙獰時,會發現雖然女朋友沒被電擊,但大腦跟疼痛相關的迴路會活躍起來。也就是說,本來應該是自己疼痛時迴路才會亮,但實驗發現人只要看到別人在痛,疼痛相關的迴路也會活躍起來。
生物(無論老鼠或人類)都發現有情緒或疼痛的共享,但附帶一提,這種情緒或疼痛的共感必須兩人有較近的關係才會有效,像老鼠必須要是室友或是同品系的,完全不同種類的動物就不會有感覺;人類也是,朋友在痛時可能就會感同身受,但對於遠在幾萬公里以外的陌生人的共振就沒有那麼明顯。

等等…還有認知同理!

心理學家認為,可以感受到他人情緒的稱為「情緒同理」,還有另一個層次稱為「認知同理」或以觀點取替、心智觀點來說明。以學校教學的場域來比喻的話,像是老師可能會覺得教學內容教過一次應該就要會了;但學生第一次才聽到這個知識,當然很難立刻理解;這種情況就是老師沒有辦法站在學生的觀點與立場來思考教學的狀況。
「認知同理」在很多服務設計很重要。例如,我有次去醫院就診完後,護理人員拿單子請我拿著帳單去「舊棟」的二樓,但單子上面卻寫要去「西棟」。當時我很仔細觀察指示牌,卻發現指示牌完全沒有寫「西棟」或是「舊棟」,只有「某某大樓」,所以找了半天都不知道到底該去哪裡。後來才知道原來「舊棟」跟「西棟」是醫院人員內部自己辨識的說法,但對於病人當然都是以指示牌的名稱為主,新、舊或東、西的說明並沒有辦法讓病人知道如何走。因此,這就是屬於「認知同理」的問題,因為沒辦法站在另外一個人的觀點去設計或服務走;所以服務人員或設計者需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

情緒同理 vs. 認知同理

哪一種同理比較重要或比較好呢?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說感同身受的同理比較重要,但如果是以助人的概念出發,其實情緒的同理太強也不是一件好事。舉例來說,如果護理師在幫人打針時突然與病人感同身受、痛了起來,那打針的手就變得不穩了;或者,外科手術醫生、心理師若與病人、個案感同身受,就很難能夠幫助他們。所以當談論護理人員、心理師或其他的專業助人者,「同理心」並不是真的要跟個案有同等程度的情緒感受,否則無法真正幫助人的。
就「助人」或「利他」行為上,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太過於強調感受別人痛苦對助人行為並沒有太大的幫助。舉例來說,當人看到小孩子跌倒在哭會去把他扶起來、安慰他;但幫助他並不需要跟他感同身受;去救溺水的人也不需要和他一樣感受到溺水、快窒息的痛苦。所以很多情況下,並不需要感受到跟別人一樣的痛苦,也會去幫助別人。重點是:必須知道這件事情造成別人什麼感受,這情況對他是好或是不好,也就是所謂的「認知同理」。如果有足夠多的認知同理,不見得要有和他人一樣的強烈情緒感受,仍可以做比別人還要溫柔的人。
這裡並不是說認知同理及情緒同理哪一個較好。最合適的情況,是我們有認知同理,也確實可以跟別人建立起情緒上連結。這種情緒不用太大,不然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太強烈,就什麼事情都沒有辦法做了。

發揮同理心的先決條件:心有餘裕

關於如何培養同理心已經有太多的專家課程、書籍了。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發揮同理心前有一些先決條件,必須要先心有餘裕,才有辦法去發揮同理心。如果自己太忙、壓力大,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態,壓力會對展現同理心影響很大。一個動物實驗發現如果讓老鼠處於壓力狀態的話,當牠看到另一隻老鼠疼痛的時,就不太會感覺到疼痛了;可能是心想:「我自己壓力都大死了,你的痛干我屁事啊」。所以壓力大時,對疼痛的感受明顯比較低落。雖然這是動物實驗,但是回想自己生活情況的話,也非常有道理。如果生活本來壓力就很大了,根本沒有其他的時間或多餘的心力去感受別人的痛苦。
所以很多家庭、朋友之間的爭吵常會提到「你都沒有同理我、都沒有在關心我」,這和壓力太大、沒有時間去同理親友或家人有關。因此雖說同理別人、知道別人的痛苦之後,比較可能會去幫助他;但助人行為必須要心有餘裕。
有個研究找了一群神學院的學生,假裝請學生們到某個地方演講;實驗故意設計讓這三組學生在前往演講目的地的路上,有一組非常趕、幾乎是要遲到了;第二組可以剛好準時到達;第三組有非常充裕的時間到達目的地。這三組學生在路上都遇到一個需要幫忙的人,研究者發現時間很趕的那組,只有十分之一會停下來幫忙;準時那組,大概將近一半會停下來幫忙;時間充裕那組,有六成會停下來幫忙。換句話說,會不會停下來幫忙和時間充不充裕有關。這就像我們剛剛談的,在談同理心之前,我們需要先知道一下自己的情況;如果沒有餘裕,再多的同理心也沒有辦法展現出來。
再回到一剛開始護理人員的情況。雖然有些民眾會覺得護理人員沒有同理心,但現況是很多醫事人員的工作都非常繁忙、壓力非常大,這種狀況下還要求必須展現出同理心其實有點困難。所以當我們希望他們要有同理心、幫助別人時,必須要先思考,這些醫事人員、心理師、社工師是否有足夠的餘裕調整好自己?否則在工作這麼多的情況下,很難要求這些專業助人者展現出多大的同理心,因為他們自己就非常需要別人同理了。
這是今天特別要提醒大家的:當談同理心時,要先考量自己是不是處於心有餘裕的狀態;如果不是,那上再多的同理心課程,其實也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今天稍微跟大家談什麼是同理心,希望這個《心理學好好玩》讓大家可以更理解心理學的內涵;理解之後,才能夠更好的應用在生活當中。希望今天同理心的部分可以讓大家更了解,而且以後可以更有機會來發揮你的同理心。
除了替鏡文化粉絲專頁按讚留言,不錯過精彩節目,跟上播客趨勢,趕快加入「鏡文化podcast社群」,一起討論分享Podcast吧!

來來來哩來,填問卷抽大獎

《語言好好玩》 x 《哲學好好玩》 x 《心理學好好玩》,第二季節目即將進入尾聲。感謝各位好好玩之友在空中的支持,我們也想聽聽大家的聲音~只要填寫各節目問卷,就有機會抽中 #鏡文學 最新出版的《完美人類》《Ring of the Day:台北捷運╳戀愛小說》新書哦!

➽活動時間:2019/05/29(三)-06/23(日)23:59截止。 2019/06/24(一)上午公布得獎名單。

➽活動辦法: 只要填寫各節目問卷,填完後留下連絡信箱或手機,每個節目都提供三本獎品抽出幸運兒。數學老師說:三份問卷都填,中獎機率會大大提升唷!

✎「語言好好玩」問卷:https://www.surveycake.com/s/NeN8e

✎「哲學好好玩」問卷:https://www.surveycake.com/s/ALd8e

✎「心理學好好玩」問卷:https://www.surveycake.com/s/dy6kq

--註1:本活動歡迎世界各地的讀者給我們意見回饋(寫什麼語言我們都會試圖理解),但是礙於寄送問題,中獎者若無在台灣國內可寄送的地址,獎品將候補給下一位幸運兒。

--註2:若三個問卷都填,就有三次中獎機會;然而為求公平,若已中獎,第二份再中獎,便將機會順延給下一位。

--註3:本活動需留下聯絡方式,若未留聯絡資訊或公布後24小時內未回覆,視同放棄資格,將自動遞補下一位得獎者。

 

聽「鏡文化 為你朗讀」聲音頻道

用iPhone訂閱:goo.gl/WQVkRS

若為Android系統使用者,可下載Google Podcasts或其他聆聽Podcast的軟體,並搜尋「鏡文化 為你朗讀 / Mirror Culture」

🕺還不知道什麼是Podcast?

Podcast(播客)是一個可以用手機訂閱的聲音頻道。訂閱「鏡文化為你朗讀」後,只要有新節目,手機就會自動幫你下載。讓我們的聲音,陪你度過各個你通勤、跑步、洗碗的零碎時間。網頁版的用戶,也可以鏡週刊文化版官網,看到我們最新的節目。

💗 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跟愛的鼓勵:goo.gl/yzh6Vk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0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