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1.06.13 05:58 臺北時間

【娛樂透視】多元並進推廣文化 公視台語台建立戲劇口碑

呂東熹(右起)透過外部徵案,吸引導演張修誠、周美玲等原創團隊合作。
呂東熹(右起)透過外部徵案,吸引導演張修誠、周美玲等原創團隊合作。
為推展文化平權與台語文化,文化部自2019年起,連續6年每年編列4億元專案預算給公視設立「公視台語台」製作全台語節目。今年陸續推出6部戲劇作品,4月率先播出的電視電影《弓蕉園的秘密》反應不俗。
台長呂東熹看重戲劇影響力,除每年徵選作品、開辦表演工作坊培養人才,也逐步規劃自製連續劇,引起大眾對台語的興趣。
台語台於2019年開台時,自製《自由的向望》戲劇短片3部曲,其中《家族無共識》入圍金穗獎。隔年打造自家戲劇品牌「台語有影」,以1,400萬元徵選6部作品,獲選作品包括《弓蕉園的秘密》《討債女王》2部電視電影,還有將於7月陸續播映的生態議題電視電影《顧巢‧抾箬仔》,以及《此岸彼岸》《阿英羅曼史》《槍聲》3部短片。
公視台語台今年推出「台語有影」戲劇徵案,已播出的電視電影《弓蕉園的秘密》在頻道上取得好成績。(公視台語台提供)
打頭陣播出的《弓蕉園的秘密》,由金鐘獎女演員陳妤、馬來西亞女星劉倩妏主演,講述台灣70年代末期,高雄旗山蕉農千金與馬來西亞女僑生相戀,卻因白色恐怖被迫分開,抱憾終生。
該劇是導演周美玲繼2008年電影《漂浪青春》後,第二部台語作品。兩年多前她開發電影劇本《橡膠園的秘密》,去年因疫情無法赴馬國取景,加上疫情不知何時結束,於是更改為《弓蕉園的秘密》參與「台語有影」徵案。
周美玲維持原劇本架構及美麗島事件背景,把主場景從馬來西亞橡膠園,換成旗山香蕉園,改以陳妤飾演的蕉農千金為敘事主軸。周美玲說:「沒想到調整後故事更流暢,產生另一種悲傷感,更能引起台灣觀眾共鳴。」
公視台語台2019年開台,台長呂東熹(右起)、公視前總經理曹文傑、董事長陳郁秀、華視總經理莊豐嘉,以及公視前執行副總謝翠玉同台出席。(公視台語台提供)
片長90分鐘的《弓蕉園的秘密》製作費350萬元,今年4月播出在串流平台「公視+」登上第3名。在此之前,台語台從未有節目進入前20名。
周美玲一度擔心台語台的評審難接受同志議題:「沒想到評審思想有跟上時代!串流的好成績,也證明70年代言論自由與同志2種禁忌衝撞出的戲劇張力,的確能吸引年輕族群。」
相較《弓蕉園的秘密》結局沉重,《討債女王》則用輕鬆手法討論嚴肅的勞工議題。導演張修誠表示:「社會事件太多,不一定會引起關注。我們希望突顯小人物的認真直率,加上情境氛圍產生的喜感來吸引觀眾。」該劇邀曾珮瑜挑大梁,加入誇張的喜劇元素,接檔後收視率有增無減。
曾珮瑜(前排左)在《討債女王》演出孝女白琴,以輕鬆喜感的演技突顯小人物的直率。(公視台語台提供)
呂東熹表示,雖然跟商業電視台相較,台語台的收視率還有成長空間,「但對於成立不到2年的電視台,這2部作品的成績已很難得。」他觀察近年來《俗女養成記》《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等台語劇大受歡迎,台語節目收視年齡層也有下降趨勢。
以《寶島大舞台》為例,發現年輕人的收視群比例也很高,隨時代演變,現代戲曲已跳脫傳統,內容更新穎。
曾珮瑜(左)在戲劇《做工的人》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這次接演台語劇《討債女王》,飾演爭取勞工權益的堅強孕婦,成為此劇的台語擔當。(公視台語台提供)
他再舉台語台晚間10點播出的戲曲藝文節目《寶島大舞台》為例,以往多認為主要收視群是年長者,「但我們發現年輕人的比例也很高,而且隨時代演變,現代戲曲已跳脫傳統表演形式,內容更新穎。」
為吸引年輕觀眾,「台語有影」鼓勵內容創新,徵案中雖載明必須聘請台語顧問指導,但沒有規定台語比例,創作團隊可依劇情需要和現實狀況,自然穿插不同的語言。
基隆出生,從小講台語的周美玲感嘆:「因為台語流失造成的困境,演員發音只能盡力而為。我幫演員上情欲表演課,花1個半小時就能呈現很好的效果;但上台語課、加上讀劇本的時間,卻超過情欲表演課10倍。」
金獎演員陳竹昇受台語口說表演工作坊邀請,擔任客座講師。(公視台語台提供)
《討債女王》中,曾珮瑜與飾演阿公的演員彭義,成為該劇的台語擔當。導演張修誠透露,曾珮瑜演出戲劇《做工的人》台語很溜,其實是靠不斷練習的成果。「彭義台語很好,但有些老一輩的古早用語較不普遍,這時台語顧問就會視情況調整台詞。」
為此,台語台也與阮劇團合作,開辦「台語口說表演工作坊」,邀請雙金演員陳竹昇擔任客座講師,提供免費台語正音、聲音表情、角色訓練等培訓,吸引八點檔戲劇《生生世世》演員林雨宣、偶像劇《終極一班》系列的文雨非等新生代藝人參加。
周美玲看好台語文化正在復興,未來台語會與新時代融合,穿插各種語言,長出新面貌。
周美玲(中)除了指導演員表演,此次也特別注意演員台語發音是否正確。(公視台語台提供)
周美玲建議:「台語分為白話讀音、文言讀音2種,加上轉音,對非母語的人士來說很難。但多看戲,浸淫在戲劇環境裡,自然而然就能學會。」她看好台語文化正在復興,「未來台語會與新時代融合,穿插各種語言,長出新的面貌。」
念歌國寶楊秀卿及微笑念歌團,在台語台《寶島大舞台》節目中重現古早賣藥表演。(公視台語台提供)
文化部從2019年至2024年,共匡列24億元專案預算,補助公視設立台語台。每年編列的4億元中,有1億元交由華視代製節目,3億元用在自製節目、行銷和人才培育等。而台語台節目時數中,新聞占60%,其次是綜藝及生活資訊皆占11%,戲劇為1.3%。
呂東熹指出:「戲劇節目是電視台必備的,不但最能吸引觀眾,也容易引起學習語言的興趣。現已展開『台語有影』第二屆徵案,希望累積作品、穩定播出,培養觀眾的收視習慣,帶動整體收視率。」
《弓蕉園的秘密》講述女同志的愛情故事,導演周美玲參與徵案時一度擔心不被評審接受。(公視台語台提供)
他也直言,台語台成立初期因預算有限,只夠拍1部迷你劇或4部多元題材的電視電影。目前台語台已重新調整戲劇節目預算比例,一方面維持「台語有影」的招牌,並規劃每年自製一部10集連續劇,也不排除釋出版權與外部合作,用合資合製模式把餅做大。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8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