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22.02.07 05:58 臺北時間

【假面的告白番外篇】虛擬偶像死亡又復活 支撐了他的現實

陳偉華說自己幾乎已沒有朋友,非常孤單。
陳偉華說自己幾乎已沒有朋友,非常孤單。
陳偉華受訪時的怯生模樣,總令我想起羽翼未豐的鳥,忽然被推下懸崖,而這樣的自由落體過程,可能也代表著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某種常態。早在李伯伯之前,陳偉華就想過要創造一個「虛擬偶像」,還找來從事模特兒行業的親戚合作,「只是他叫我先上班,之後再說。」可能也有點給軟釘子的意味。
但世界給他的困難就沒這麼婉轉了。畢業之後,他陸續做了3份工作,卻總是無法發展成事業。他高職就讀美工科,大學念多媒體系,出社會後皆無法學以致用,又不想過分委屈自己。去年10月,他再度失業,無所事事,於是更加焦慮,用李伯伯的身分發文說:「對人生感到失望。從沒想過這個社會對精神疾病患者,或者思覺失調症有那麼大的偏見。」
怎樣的偏見?他說:「人們不相信精神殘疾,只相信身體殘疾。他們會認為你每個月領補助,『又不是斷手斷腳。你只是懶惰。你什麼事情都沒做,都在爽領薪水。』我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要怎麼走下去。」
他彷彿只剩下李伯伯,只剩下自己。我們2度和陳偉華碰面,第1次結束後他去面試,第2次已經離職。他因情感的挫敗而生病,又因求職不順陷入更深的自我懷疑:該求有還是求好?是否該降低標準只求生存?家人都在工作,只有他不斷失業,自覺愧疚,也無處傾訴。
陳偉華受訪時的即興創作。
我們採訪精神科醫師胡海國,他說生病的人,必須重新認識自己、鼓勵自己,「就算工作只有撐兩天,你也要為自己鼓掌,你做了兩天,那下次說不定可以做兩個月?」但這樣的提醒,會不會也成為傷害?「好像在說,你現在就只能這樣了?」
胡海國以外科醫生開刀比喻,「你不得不下刀。你不適當地妥協,就會一直在那個挫折裡。這件事也不是只有思覺失調症的人會遇到。有心臟病的人也會告訴自己不要做激烈運動。肝不好的人也會告訴自己不要熬夜。生病的人,就是要有開始一個新生活模式的準備。」
今年年初,陳偉華主動傳訊跟我們說,他找到工作了,農曆年後開始上班。空閒的時間,他又李伯伯的名義,開設了YouTube頻道和部落格。繼死亡、公布真相後,李伯伯再度進化,真的成為「虛擬偶像」,繼續支撐著陳華偉走下去。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
★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 自殺諮詢專線:1925(24小時)
  • 生命線:1995
  • 張老師專線:1980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1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