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2.12.18 05:58 臺北時間

【憂鬱香港紀實番外篇】非科班出身卻勇闖電影圈 他們的作品獲票房與獎項肯定

《十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翻攝自myvideo.net.tw)
《十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翻攝自myvideo.net.tw)
紀錄片《憂鬱之島》的監製任硯聰、聯合監製蔡廉明和導演陳梓桓,因緣際會進入電影圈,在獨立製作的領域耕耘至今。即使現今在香港拍片遇到很多困難很挑戰,他們仍會堅守崗位,為時代留下紀錄。
陳梓桓大學時期主修政治相關科系,自認不適合從政,為了逃避,畢業後在香港浸會大學攻讀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藝術製作碩士,「直到20多歲才學拍電影。」
起初他拍攝的題材較商業,不過他一直很關心香港社會,加上發生雨傘運動,於是慢慢找到創作的核心,一步步走到今天,「我覺得一半是自己的選擇,但更多是香港的情況讓我走上這條路。」
任硯聰原本是生意人,辦過演唱會,後來接觸到電影相關製作。起初做的項目投資比較大,他負責找資金。後來認識陳梓桓,得知他正在剪接《亂世備忘》,任硯聰便幫忙找經費。他笑說:「我那時40歲左右,有中年危機,想尋求生命的意義,覺得從前我從工作獲得的滿足感沒有那麼大。雖然做電影很辛苦,也很難跟家人交代,但就滿有意義。」
他補充,在這個時代選擇投入香港獨立製作,感覺近似宗教上的信仰召喚(calling),「且看到好導演、好企劃可以參與,真的感到很榮幸。」任硯聰監製的作品包括《地厚天高》和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迷航》。
任硯聰監製的《迷航》獲2020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翻攝自verse.com.tw)
蔡廉明大學時在加拿大念生物學,有一年回香港在某個電台節目實習,因而接觸到媒體,覺得很有趣,攻讀碩士時便選擇電影和電視製作。他畢業後回香港,適逢網路興起的年代,他反而投入相關工作逾10年,直到有機會協助年輕導演拍短片,才踏入這一行。
2014年,蔡廉明與導演伍嘉良把5個短片集結成電影《10年》,是他第一部參與製作的作品。原本希望找一家影院放映一週便很滿足,沒想到引起很大迴響,不僅創下票房佳績,也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讓蔡廉明有更多機會參與不同的企劃,包括《十年》國際版和《幻愛》。
不少香港影人陸續離開家園,蔡廉明去年也帶著家人移民加拿大。他表示,沒想到會因為拍電影而被迫遠走他鄉,但他不後悔,未來仍會繼續找不同方法做對的事。目前他與《十年》導演之一歐文傑正在策劃關於加拿大香港移民的故事,為此來台參加前陣子舉行的金馬創投會議。
《憂鬱之島》聯合監製蔡廉明(右起)、監製任硯聰和導演陳梓桓與其他劇組人員出席本屆金馬相關活動。(翻攝自金馬影展 TGHFF臉書)
任硯聰透露,陳梓桓籌備《憂鬱之島》初期,第一個找的製片是在香港推廣紀錄片不遺餘力的張鐵樑,後者也是《亂世備忘》的製片,可惜兩年前因病英年早逝。如今《憂鬱之島》在台灣上映,任硯聰也趁此機會緬懷故人,向張鐵樑致敬。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