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2022.12.25 05:58 臺北時間

【全文】龍頭巨大開第一槍 自行車供應鏈陷庫存風暴

上週巨大一紙要求延後供應商票期45天的信函曝光,揭開自行車業的庫存風暴。
上週巨大一紙要求延後供應商票期45天的信函曝光,揭開自行車業的庫存風暴。
繼筆電、手機等3C產業於年中爆發庫存風暴後,現在危機也延燒到單車產業。自行車霸主巨大,日前一紙延後供應商票期45天的信函曝光,正式敲響單車產業的庫存警鐘。本刊調查,隨著疫情解封,加上美國急速升息抑制通膨,導致終端消費需求急凍,讓自行車供應鏈必須面對嚴重的庫存問題,業者估計得花1年時間才能消化。
「我們收到信的時候真的很驚訝!畢竟巨大是老大哥,就怕其他組車廠也跟進。」上週收到自行車龍頭巨大一紙延後票期45天的信函,一名自行車零件供應商嘆了口氣無奈說,因為整個輪界(自行車界)已傳出要仿效巨大發信延票期。而另家不願具名的組裝車廠則對本刊表示,這幾天關切電話接不完,「龍頭老大一舉一動都影響整個產業,外界看連它都這樣,我們小廠當然跟著受害,銀行會更盯緊庫存。」
巨大為全球自行車業龍頭,中為執行長劉湧昌。

發函延票期 股價驟跌

台灣自行車早在40多年前,就外銷至美國,由擁有世界知名品牌捷安特(GIANT),同時也是全球自行車產業龍頭巨大集團領軍,為台灣贏得單車王國美稱,從整車組裝到零組件,去年合計總產值突破1,500億元,年出口量逼近300萬台。
本刊調查,台廠從車架、輪胎、鏈條等,隨手一撈都是稱霸世界的隱形冠軍。而這群以台中大肚山腳下為核心,近千家的自行車供應鏈商,才剛剛歷經驚心動魄的一週。上週一(12日),巨大10月底甫風光慶祝成立50週年慶之際,罕見對供應商發函要求從今年12月到明年3月,出貨到巨大的製造商貨款,以現行票期制度展延45天。
巨大創辦人劉金標(中)向來以推廣自行車文化為己任,也曾幾度騎自行車環島。(翻攝自捷安特臉書)
「原自行車之爆發潮亦如雪崩一般,一夕崩解!市場庫存之高,自1970年代至今前所未見!」巨大在函中表示,而這一紙被供應商流出的信函,不只在產業界掀起滔天巨浪,也讓巨大自家的股價在隔天重挫,跌幅達8.04%,單日市值蒸發70億元,所有相關個股如美利達、愛地雅等也全都臉綠。

疫年逆上漲 過度下單

縱使事後巨大既發聲明又發重訊公告,接連強調此舉是為了進行風險分散與庫存的積極處理,執行長劉湧昌也出面喊話:「真的沒有資金問題。目的是要讓庫存問題在明年上半年解決,讓巨大供應鏈恢復正常。」
巨大為全球自行車業龍頭,左為執行長劉湧昌、左為董事長杜綉珍。
一名同業表示:「巨大此舉是把庫存壓力分散到整個產業,讓市場軟著陸,是負責任的作法。」就連身為競爭對手的美利達副總鄭文祥也說:「巨大是數一數二績優生,大家要共體時艱。」不過,各大行庫緊跟著點名,自行車業已被銀行內部授信列為高度警示區。
為何自行車業會爆發如此嚴重的庫存海嘯,連龍頭大哥都擋不住?原來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在同業紛紛砍單之際,巨大卻反其道而行,逆勢大量採購關鍵零組件,緊接著全球自行車買氣大爆發,就有業內人士形容,當時盛況是「單車旺到沒貨可賣,就連樣品車都銷售一空」。巨大也因此成了市場的大贏家。
爾後各組車廠無不滿手訂單,但除了面臨船運塞港供貨不及,加計自行車本身生產鏈很長,上百個零組件才能組成一台整車,少一樣就出不了貨,在對於市場過度樂觀下,每家組車廠都下訂很多零組件訂單,但又無法同時到貨,演變到後來就是積壓了大量庫存。
疫情期間塞港也造成單車等各運動器材供應鏈供貨不及的狀況。(翻攝自鹽田港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今年初,烏俄戰爭爆發、能源短缺及通膨等因素,全球景氣急轉直下,市場買氣也跟著瞬間消風,品牌商對組車廠砍單,而實際情況究竟有多嚴峻?

居家需求降 訂單縮減

一家不願具名的零組件廠負責人對本刊透露,「這一波高階單車需求少了三成,中低階車款對半砍,我們可看到的是明年上半年的單只剩不到二、三成,至於明年下半年度的單,坦白說目前還看不到。」
該名負責人預估,「市場至少要花1年到1年半的時間才能消化所有庫存,恢復疫情前水準。」他也坦言,目前已經有聽說同業開始放無薪假,至於自家則是打算過完年後便遇缺不補,逐漸減少產能。
台灣自行車產業出口值變化
另間零組件廠高階主管則表示,其實早在2、3個月前,就已經有組車廠開始要求暫緩出貨,他苦笑地說:「巨大只是延票期45天,已經算輕微了。」據了解,目前已有零件廠商開出第一槍,從明年1月1日開始,所有品項降價6%,2023年將會是台灣單車產業的逆風年。
不僅自行車業慘兮兮,其實,相關的運動器材業先前早已傳出零星災情,巨大延票風波不過是無情地吹響這場庫存海嘯警報,「我們已花了1年時間來消化庫存!」原來疫情爆發之初,掀起一波居家健身熱潮,家用運動器材業績一片大好,廠商幾乎天天被追貨。不過,隨著歐美逐步解封,健身房重啟,家用健身器材需求也跟著減緩,健身器材大廠岱宇國際就不諱言說,先前生產的商品,前後花了1年才消化。
健身器材產業花了1年時間才消化疫情期間產出的多餘庫存。

供應鏈受累 壓力大增

相較自產自銷、對市場敏感度較高的岱宇國際,以工具機起家的力山,自7年前拿下與Uber、Airbnb齊名的美國獨角獸派樂騰(Peloton)跑步機訂單後,搖身一變成為健身器材大廠,歷經疫情帶來的家用健身器材需求噴發及驟減,力山營運狀況及股價亦跟著大洗三溫暖,緊接著就得面臨庫存危機,年初甚至有供應商上街頭抗議被力山砍單、積欠貨款,公司面臨倒閉。
力山先前曾因被派樂騰砍單而調解庫存,導致供應商上街頭抗議事件。(翻攝網路)
台大國企系教授連勇智表示,以健身器材品牌商來說,當發現市場不對勁,要降低生產止血時,真正會出問題的其實是周邊供應商,「這些供應鏈多是如螺絲、鐵工廠等中小企業,他們沒有直接面對市場,在接到大量訂單後,可能一時間累積太多原物料,最後風險承擔及成本壓力其實都在他們身上。」「自行車的組車廠之於供應鏈,也是同樣道理。」
早在單車之前,家用健身器材就曾因解封買氣減緩,爆發庫存危機。(翻攝自PELOTON臉書)
百年大疫改變了市場許多事,許多最初受惠的產業,現在都面臨需求消風的挑戰,從航運、筆電,到運動相關產業的家用健身器材,現在就連向來低調的自行車產業也面臨逆風,龍頭老大的延票風波是敲響庫存警鐘,抑或是提前因應,希望靠著向來團結的產業特性攜手度過難關?各界都在看。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