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鳥是一個漫長等待的過程。第一次前往「桃園G場」,我們便深深體會到這件事。那是6月21日,我們一行4人,分別進入兩個不同的棚內。我分到「翠鳥交配」的那一棚,找椅子坐好,看起來也就和其他的鳥客沒什麼不同了,除了我沒有大砲攝影機,身分是「陪朋友來拍鳥」的陪同者,等鳥交配的期間,我百無聊賴的呵欠,不全是為了演戲。

因為眼前的畫面實在單調。下午兩點多剛到時,代老闆服務鳥客的「李先生」就提醒過我們了。他說,兩棚只能選一棚待,「不能兩邊跑。那邊500塊,這邊1,000塊,這邊是拍交配的,那棚是很多鳥啦,拍了可以比賽;這邊是拍好玩的。」好玩,但無聊,都在等,等到打瞌睡。我問等多久了?他說:「前幾天就開始拍了,有時候等1天、2天、3天都沒有。」他介紹了一陣子,然後問:「(所以)你要拍交配還棚拍?」

我最後選擇拍交配,就待在棚裡專心等,然而鳥沒什麼興致,只不時飛一下,一會兒略過水面啄食小魚,又停在樹梢良久,無動靜。另一棚的同事傳訊息過來,「有一隻鳥一直繞著籠子飛。」我也用手機拍鳥傳過去,「牠們的天空盡頭3公尺不到,難怪不想交配。」同事回傳:「我旁邊坐的兩個阿姨感覺很不想聊天。」我回覆:「這邊有個阿姨人很好,還給我礦泉水。」

我們隨「翠鳥學苑」的老闆到倉庫抓他養的老鼠,準備天色暗了之後誘拍領角鴞。

我很快和她聊起來。得知為了拍到翠鳥交配,她和先生A男一大早就從新北市趕到桃園,專心致志等待,已經好幾個小時過去。A男是老手了,退休後到處旅行拍風景,後來看人拍鳥,「鳥的動作很漂亮,羽毛拍起來也很漂亮。」於是開始拍鳥,一開始還願意循「正常管道」,去大安森林公園,去爬山,後來因朋友介紹也開始「花錢換時間」,500、1,000的拍,對他們來說是小錢,A男後來積極向我推銷這門興趣,說:「你如果要拍,準備60萬,一次到位,不要一直換,不要像我一直買(攝影器材)。」

聊得熱絡,我們被其他鳥客警告,一直講話,鳥不會交配。但顯然等待太辛苦,後來又有其他鳥客跑來找我聊天,其中一名女士甚至拿出手機秀照片,我也拿出手機錄影,只見她滑過一張又一張,一邊炫耀,「這個才兩個人拍到,我跟一個中醫師。」炫耀完開始為我講解:「牠把那個蛋咬出來,那個蛋還沒有破,(這是)牠的上一巢,咬出來啊…,這個很難得啦,牠交配之後生蛋,要孵蛋,老闆去看,那個鳥巢在那邊,老闆去看,看了牠就棄巢了。鳥就是這個習性,牠不給人家看,棄巢就把蛋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