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人物

【烏克蘭戰地心聲番外篇】熱血工程師為前線醫療募資 他說烏俄開戰最需要這個

伊利亞與台灣民眾也出資捐贈的呼吸機,二月中送抵前線醫院。(伊利亞提供)
伊利亞與台灣民眾也出資捐贈的呼吸機,二月中送抵前線醫院。(伊利亞提供)
30歲的伊利亞(Illia Kovalchuk)是新創軟體公司的工程師主管。烏俄戰爭爆發後,大量傷患從東、南方的前線送到他的家鄉聶伯羅(Dnipro),他與夥伴亞歷山大(Alexandr Buchkov)創辦MED HELP Dnipro,為救治傷兵募集醫藥與醫療器材。
「大型機構資源多,但效率差,也容易有腐敗問題,」伊利亞說,他們資源少,卻相對靈活,近來他們將物資投放到更接近前線的小醫院與診所,「前線醫療,最重要是傷兵後送的交通工具,包括救護車、汽車等不停被俄軍轟炸、轟炸、轟炸,交通工具需要不斷換新,這規模不大,卻是我們能幫忙的地方。」
他觀察,戰爭初期,醫院最缺「骨外固定器」,因為砲彈造成大量斷手斷腳的傷兵,「承平時期,一家醫院一週頂多只需要一台,但開戰,一家醫院一週可能需要上百台,他們上哪找?」MED HELP Dnipro向國內或國外廠商訂貨,後續也募集購買包括專門治療傷口的VAC-machine,以及有效提升手術效率的超音波機等。
MED HELP Dnipro募集的資源,多由他們親送,並將照片上傳社群平台如臉書與IG,他笑說,自己原來完全不懂艱澀的醫療名詞,現在略知一二。在烏克蘭,80%傷兵治療後,又返回戰場。他最感動的是,一位需要截除一腳的士兵,本來因缺乏某種醫療器材,手術需要承受巨大疼痛,他們及時送到,醫生才成功麻醉,減緩士兵的痛苦。
伊利亞和他的夥伴像是台灣疫情期間的賈永婕,工作之餘,熱血募送,但醫療物資淘汰快、需求大、價格高,他們沒有企業、人脈背景,親朋好友動員也有限,才成立組織,希望提供公開透明的金流與證明,匯集更多國內、國外人士的幫助,「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忙,包括台灣,因為一位朋友牽線,得到台灣許多人的幫助,我並不認識他們每一個人,但我真的很感謝。」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