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以下簡稱動社),合作調查台灣六處鳥類非法拍攝場所,昨(8)日動社與立委林淑芬召開記者會,進一步公布更多鳥類籠拍、誘拍及巢拍證據,要求行政部門與檢調單位即刻徹查取締,嚴格執法。記者會後,新竹、桃園三處業者紛紛解散LINE群組,業者也主動公告、表示不再營業。

動社2年前開始蒐集全台各籠拍、誘拍及巢拍證據,整理後發現,2年來業者至少籠拍包括寵物鳥、過境鳥、候鳥、迷鳥、保育類鳥類等上百鳥種 ,其中更有22種在台灣屬於稀有、且沒有合法輸入紀錄。動社懷疑,如此顯示籠拍場所高度涉嫌非法獵捕、走私禽鳥,若有不慎,將讓台灣陷於禽流感等人畜共通的疾病風險中。

籠拍之外,動社也出示業者「巢拍」證據。所謂巢拍,指的是拍攝鳥類在巢育雛過程中,親鳥與雛鳥互動、啄蛋殼等畫面,業者為此向鳥客收取「領路費」、帶領鳥客到野外鳥巢周邊拍照,也有人會直接將鳥移到人工巢穴內方便拍攝。動社指控,業者為了讓鳥客拍到清楚照片,會把巢邊枝葉剪光,讓雛鳥曝露在遭天敵捕食的危險中;而若巢穴遭人為移動,也可能導致親鳥受到干擾驚嚇、進而棄巢。

動社進一步發現,部分攝影學會公開於網站的作品,出現翠鳥交配、或是把翠鳥巢穴挖開才能拍到的育雛照,也有出現鳥兒吃麵包蟲、翠鳥誘拍等照片,甚至攝影學會沙龍比賽的得獎者,名字出現在籠拍場所的紫嘯鶇育雛預約名單中。動社因此呼籲,鳥友及攝影同好應發起自律行動,任何拍鳥者在參加比賽或分享時,應註明「此圖非以不當手法拍攝」;而各大攝影學會,也應建立審查把關機制,若出作品違反生態攝影倫理及危害動物保育與福利,應以重罰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