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基金講堂】銀行股還看不到春天

景氣循環末端,企業倒帳風險增加,也讓銀行業成為高風險產業。圖為美國矽谷銀行。(翻攝Focal Foto Flickr)
景氣循環末端,企業倒帳風險增加,也讓銀行業成為高風險產業。圖為美國矽谷銀行。(翻攝Focal Foto Flickr)
在日前美國中小銀行業爆發危機時,許多朋友會問我是不是要危機入市搶便宜、搏反彈,買一些被狂殺的大型銀行股或投資等級公司債?我個人並不推薦,因為不論是否有這次危機,在景氣循環末端,都不應該投資這類資產。

中小型銀行 風險升高

有朋友提到像Credit Suisse Group AG瑞士信貸股價創下歷史新低,瑞士央行不可能放任其倒閉,所以應該危機入市,這理論乍聽沒大問題,但忽略了現在是景氣循環末端,企業的違約率已經不斷升高,包括債券等違約保險的成本也會上升,這也是瑞士信貸大股東—沙烏地國家銀行,不願在此時再增持股份的主要原因。如果大股東都不敢在此時加碼,投資人有需要進去賭一把嗎?
其實去年殖利率出現倒掛情況時,我就說過,因為殖利率倒掛到景氣衰退,往往有1年半甚至2年的時間差,因此把殖利率倒掛視為景氣循環的末端信號更為適當。
而此時,通常經濟活動還會維持在相對高點,但已經開始放緩,通膨的上升和聯準會的升息,也會傷害到企業獲利,這段時間股市還是會維持小漲,但漲幅主要集中在能源、黃金、公用事業等,債券與銀行股普遍表現不好。
或許有投資人會認為升息有利於銀行股,但事實上,在景氣循環末端,升息不大會擴大銀行的信用利差,反而是步入景氣衰退時,信用利差才會擴大,加上企業倒帳風險在此時開始增加,這會進一步引發銀行的流動性風險,雖然資本充足的大銀行比較不會有相關顧慮,但是他們對中小銀行進行的同業拆借以及各項放款業務的風險,卻是與日俱增,在獲利有限,風險升高的環境下,銀行業當然就變成高風險產業了。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