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07.19 06:28 臺北時間

【臉書和緬甸的族群衝突(二)】臉書與民主化、仇恨政治

2018年4月29日,越境逃至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於聯合國官員視察時舉標語抗議。(東方IC)
2018年4月29日,越境逃至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於聯合國官員視察時舉標語抗議。(東方IC)
緬甸軍政府政治鬆綁之後,網路使用立刻出現爆炸性成長。許多緬甸人直接跳過桌機,進入了行動網路時代。
不過,過去的極權控制也為網路自由帶來了大問題。過去軍政府資訊不透明的神秘作風,也助長了社群平台謠言的散佈。

行動上網熱 趕上緬甸的政治鬆綁

臉書風行的時刻,緬甸正好經歷了社會和政治上的巨大動盪。這些劇烈震盪也加速了這個社群平台的快速發展。
數十年來,緬甸政權在軍政府把持下,民生凋敝、外交孤立、少數族裔受鐵腕壓迫,公民活動受到嚴密控管。
2010年的國會大選被批評不公平欠缺透明,但是卻是軍政府改革的重大一步。最孚民望的反對黨領袖翁山蘇姬杯葛了這次的選舉,軍政府在投票結束六天之後才解除對她的軟禁。
不過接下來登盛在2011年3月宣誓就任總統之後,開始一連串出人意表的改革。他宣布中止了由北京支持,但在緬甸本地飽受批評的水壩興建計畫;放寬媒體的審查管制;這一年,緬甸破天荒地迎來了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到訪。

電信開放掀「數位海嘯」

登盛的一大成就是開放了緬甸的電信業。原本國營獨佔事業的控制下,網路管制嚴格。在2011年,緬甸的網路穿透率還不到1%,行動用戶只有130萬人。
不過到了2012年,在仰光和曼德勒這類大城市,sim卡的價格從原本超過1000美元已經跌價到數百美元——雖然仍極為昂貴,但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天價。
隨著網路連結的擴展,社群媒體也開始興起。據官方的《緬甸新光報》2013年的說法,「沒有臉書帳號的人,就像是沒有住址的人」。
獨立媒體《緬甸時報》的創辦人密瑞(Sonny Swe)曾遭軍政府判刑14年,他在2013年獲得特赦出獄,形容自己出獄時經歷了一場「數位海嘯」。
他說,過去他在監獄的日子,每天只能和牢房裡的蜘蛛和昆蟲對話。出獄後他發現外面有兩件事變不一樣了:一是仰光交通變得擁擠不堪,另一個則是人人手上一支手機。他出獄幾天後,在他報社老舊的辦公室裡,在兒子協助下,密瑞設立了他的臉書網頁。

緬甸:接納臉書速度最快的國家

到了2014年,挪威電信和卡達的歐瑞度電信(Ooredoo,原卡達電信)進入了緬甸,民眾大排長龍,排隊幾個小時購買價格約1美元的sim卡,手機店在街頭林立,販售來自中國的廉價智慧手機。國營的緬甸郵政電信公司與兩家日本公司結盟,更加速了網路在緬甸迅速發展。
到2015年,緬甸的手機穿透率以及躍升到56%,有很多緬甸人第一次上網就是透過行動裝置。
根據聯合國的一項官方數據,如今緬甸的網路的獲取率大約是25%,行動裝置的穿透率則是90%。根據華府一位緬甸專家的說法,緬甸的網路突然大開放之後,民眾接納臉書的速度全世界最快。

信息接收方式的大革命

不難預料,信息的發送立刻產生重大衝擊。根據2017年的一項民意調查,臉書已經超越報紙,成為重要的新聞來源之一。有38%的人,絕大部分的新聞得自於臉書。
雖然登盛主政下的緬甸,有令人矚目的正面發展,但是眼前挑戰仍然巨大。過去國家欠缺媒體自由,政府行事隱秘。例如過去幾乎是在完全未知會民眾的情況下,悄悄更換了國旗和遷移了首都。民眾只能透過政府宣傳機器混沌不明的聲明,在字裡行間解讀軍政府的政策意向。
突然之間,臉書的到來給「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極有限的緬甸,提供了一個高度連結的訊息交換平台。

「謠言治國」的極權國度

曾擔任美國駐緬甸大使的米契爾(Derek Mitchell)形容:「緬甸是依謠言運作的國家,民眾需自行填補其中的空白。」
這也讓有心人士有了可趁之機,讓各種煽動仇恨的言論快速在網路蔓延。米契爾認為臉書有義務投入更多心力,告訴人們如何看待臉書的內容,並告知負面言論的危險性。
另一方面,過去軍政府言論控管方式,則是讓一些人對加強臉書管制持保留態度。他們擔心緬甸政府和軍方會拿仇恨言論做藉口,監管甚至封鎖異議人士的特定網站。這種擔心確實有幾分道理,畢竟緬甸箝制網路言論過去的歷史斑斑可考。著名的例子是2007年由僧侶領導的「袈裟革命」軍政府封鎖了相關的抗爭活動和隨後的鎮壓。

「花言蜜語」難敵假新聞

科技業者似乎也天真相信,正向的網路自律可以解決假新聞的問題。曾任谷歌執行長的施密特,在2013年來到仰光時曾說:「回應壞言論的方法,就是更多的言論。更多的溝通,更多的聲音。」
至於臉書則是在2015年參與了「花言蜜語」(Panzagar)運動。這個由民權人士所發起的運動目標是反制仇恨語言、宣揚網路的包容性。臉書為此設計了一套訊息貼圖。
這個活動得到不少媒體曝光度,不過批評者卻質疑它是表面功夫,沒有觸及臉書真正的問題。一個長期在緬甸工作的美國科技公司主管說:「人們讚美了臉書一番,但是這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動作。」他抱怨外頭有人因仇恨言論而喪命,「現在你可以用他們的貼圖了」。
參考資料:Wired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