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人物

【黃越綏專訪二】與兒女分離14年 女兒只能抱著媽媽衣服聞味道

談到被綁架而過世的丈夫及相依為命的三名子女,爽朗愛說笑的黃越綏立即眼角泛淚。
談到被綁架而過世的丈夫及相依為命的三名子女,爽朗愛說笑的黃越綏立即眼角泛淚。
一夕之間家破人亡,黃越綏難以接受,一晚風雨交加,她備妥安眠藥、寫下遺書,卻聽見當時就讀國小的三個兒女在睡夢中喊著媽媽,她號啕痛哭後撕掉遺書,決心重振生活。她攜兒女回台寄居台南新營娘家,獨自在北部大學擔任講師,並從事諮商工作,努力賺錢。

兒女回菲 分離十四年

然而孩子們卻因語言不通、成績落後,被同學諷為「番仔」,加上在台生活費遠高於菲國,一年後,她決定讓子女返菲求學。母子相隔二地,直到3個兒女都以優異成績自國立菲律賓大學畢業,14年間聚少離多,為了省錢連電話都不敢常打。
談及3個孩子在菲相依為命,口才一流的黃越綏瞬間哽咽,幾乎說不出話。剛上國中的長子得扮演一家之主,保護妹妹安全;女兒們負責買菜煮飯,上市場被小販喊「太太」;菲律賓颱風多,颱風夜停電時小女兒再害怕,也只能抱著媽媽的衣服聞媽媽的味道;有一次兒子生病時,打電話跟媽媽說:「我發燒40度,快死掉了,死前想跟媽媽說我愛妳。」
黃越綏很自責:「他們不是自願到這個世界,是我把他們生下來的,結果讓他們生活在這種孤單害怕的情況下,做母親的很內疚…」不慣示弱的她眼淚、鼻涕不止,歎道:「這是很大的傷痛,我答應孩子不再談這一段,30多年前的事情了,沒什麼好談的,我們往前看。」
黃越綏將家變喪偶傷痛及兒女親情羈絆轉化為動力,積極投入台灣民主運動、婦女運動和社會運動:1995年,她捐出全部積蓄,成立「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2003年,於台南設立「麻二甲之家」,收容未婚懷孕少女及弱勢失依兒童。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49
全站看到飽

5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