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人物

【族語是回家的路3】部落長老捐地建教室 讓世世代代說自己的語言、唱自己的歌

馬躍比吼定居台北淡水,但總在往返故鄉花蓮玉里春日部落的路上。
馬躍比吼定居台北淡水,但總在往返故鄉花蓮玉里春日部落的路上。
但等待國家資源到位對馬躍來說,遠遠來不及,一週1小時的族語課程,成效自然不及全族語教學,加上目前仍良莠不齊的師資,無法回應部落的細緻區分與在地需求。原住民僅占台灣人口2%,但族群種類繁多,有16族42個亞群,光是阿美族就有北阿美、秀姑巒阿美、馬蘭阿美、海岸阿美、恆春阿美等5個亞群,全台共210個部落,而每個部落之間因著生態、地形不同,語言也不同。部落要培養熟悉當地文化的孩子,還是只能仰賴體制外,從民間長出的公共教室。他們參考花蓮豐濱港口部落實行5年的「Tamorak共學園」,模仿華德福教育方式開發孩子潛能。Tamorak共學園教出來的孩子可以說全族語,還有老人腔,因為他們直接跟老人互動,還能創作文學。
趁老人還在,缺經費還是開學
「趁部落老人家還在,我們要加速,經費不到20萬元還是開學。我們不跟家長收費,社團負擔老師和廚工媽媽費用、教室硬體修繕,生活開銷由家長負擔,輪流買菜。」馬躍很急,歷經拍紀錄片、進入行政體系、街頭抗爭,教育是他沉潛後開啟的新戰場。
這天中午,我們隨著家長與孩子們整地、除草搬石頭,頭目帶領大家用族語向祖靈敬酒祈福,這裡未來預計要蓋部落教室,負責設計的建築師陳永興說:「打算用環保在地的建材,輕輕把建築物放在土地上。不用吹冷氣,跟自然大地調節,主體是教室,旁邊有廚房、廁所等附屬設施,族人也可以當公共空間使用。」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