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飛牛牧場二】公費赴美學養牛 政府竟只供單程機票

吳敦瑤(右)赴美受訓,身上的西裝是國家贈送還縫上國旗。(飛牛牧場提供)
吳敦瑤(右)赴美受訓,身上的西裝是國家贈送還縫上國旗。(飛牛牧場提供)
所謂時勢造英雄,吳敦瑤與施尚斌之所以走上牛仔之路,其實是因一紙青年培訓招募令。
1973年,政府為扶植國內酪農產業,舉辦大型招考,募集農村優秀青年赴美國、紐西蘭,學習養牛技術。「講白了就是去美國做工,1個月可賺400美元(約新台幣1.2萬元),政府只提供單程機票和3個月受訓費,其餘都要靠自己。」施尚斌笑憶,因為工資幾乎是當時台灣的10倍,加上早年出國不易,吸引不少人報考。
「我在家養過牛,知道有多累,根本不想去考,但家人堅持要我去試試。」甫退伍的施尚斌,心不甘情不願地被同學拖著一起報名,考試當天摩托車半途壞掉,他跑2公里求援,匆匆衝進考場,放榜時同學沒考上,自己反而順利錄取。反觀年長7歲、已經成家立業的吳敦瑤,則是拋家棄子、放棄水利會穩定職缺,滿懷雄心壯志地赴美學習。
政府為扶植國內酪農產業,1973年舉辦大型招考,募集農村優秀青年赴美國、紐西蘭,學習養牛技術。(飛牛牧場提供)
受訓的20個月,週一到週六平均每日工作13小時,週日8小時,施尚斌自豪稱:「很多華僑來看我們,我是唯一沒哭的, 既然來了就是要學習,以前在台灣養牛是2、3頭,來這裡是200、300百頭,拚命吸收,心裡想著哪些部分回來後可以轉換成自己的。」
赴美學習時,施尚斌(右)除了待在農場受訓,也到奧勒岡大學短期進修相關學科知識。(飛牛牧場提供)
然而,最讓2人震撼的是,當時美國爆發石油危機,不少商家倒閉、高速公路空蕩蕩,每週僅3天可加油、每車限加10美元,唯獨農民與醫師不受此限。「農業在當時被視為重要物資, 美國農民有句話 :「We service you three times a day.(你的三餐由我們提供。)」施尚斌始終記得,當時逛百貨公司,連櫃姐都對農民尊敬不已,農業價值在2人心中徹底扎根。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49
全站看到飽

5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