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小館團圓夜3】「彭家園」吃廣東家常菜 走進一部香江廚師創業史

一口咬下可同時吃到鴨肉、鴨皮、芋泥的「芋泥酥鴨」,芋泥沒有過多調味,鹹味全在鴨肉,是「彭家園」人氣不墜的紅牌。(400元/份)
一口咬下可同時吃到鴨肉、鴨皮、芋泥的「芋泥酥鴨」,芋泥沒有過多調味,鹹味全在鴨肉,是「彭家園」人氣不墜的紅牌。(400元/份)
以前我總是納悶,為什麼台北的「羊城小館」「醉楓園」這幾家店的招牌菜如出一轍,幾乎都不脫「脆皮酥雞」、「芋泥酥鴨」、「瓊山豆腐」、「京都排骨」、「鹽酥中蝦」的範疇,就連米其林必比登也看中菜單幾乎一模一樣的彭家園與醉楓園,連續4年給予肯定。直到帶廣東口音的彭家園老闆彭壯銳談起家族故事,帶我走進一部香江廚師創業史,才解開盤旋心中已久的疑惑。
「彭家園」的故事要回溯到60多年前,從廣東陸河縣客家村偷渡到香港的幾個堂兄弟,一個帶一個進了餐館這個行當,起初在香港沙田的楓林小館學藝練功,後來陸續移民台灣,前後開起了「彭家園」、「羊城小館」、「醉楓園」等幾家餐館。
「彭家園」在台北東豐街屹立37年,是米其林必比登認可的老店。
彭壯銳是最小的弟弟,來台灣後先在延吉街的彭家園工作,內外場一把抓,民國73年3月才獨立在東豐街開了彭家園。一晃近40年,其他幾位堂兄弟有的退休、有的轉手,只有彭壯銳還堅守崗位,即使去年碰上疫情,餐廳暫時歇業,他還是每日開車來巡店。
跟著堂哥們到台灣成家立業的彭壯銳,很珍惜多年兄弟情。
說起自家招牌菜,彭壯銳坦承都是從楓林小館開枝散葉而來。「芋泥酥鴨本來是重口味的廣東家常菜,我們改良成一層鴨肉、一層芋泥、一層鴨皮的型態,芡汁分開放,供客人自行調味。因為客人點得多,每週要做3次芋泥,每次12台斤,用料新鮮,自然好吃。」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49
全站看到飽

5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